“呵,蠢狗。”斯内普嘲諷道。
小哈利被小天狼星吓得縮了一下,而小德拉科掏出魔杖,下意識地将他護在了身後:“你的教子?你是小天狼星·布萊克?你是怎麼從阿茲卡班出來的?”或許是看見鄧布利多與自家院長都在這裡,小德拉科的膽子表現得格外的大,“在你出賣了哈利的父母後,你還有什麼臉面自稱為它的教父?”
“等等,這怎麼可能?”小哈利慌亂地看向小天狼星,卻正好發現對方眼中的那麼愧疚。他看見對方低下了頭,不敢與他對視。
“不……這不是真的……不……”他喃喃着,綠色的眼睛裡布滿了霧氣。
“真正出賣我父母的是蟲尾巴彼得·佩德魯,不是小天狼星!”哈利急忙喊了出來。他知道小天狼星一直認為自己有愧于他和他的父母,但一切這根本不是他的錯!
“你說的是真的嗎?”小哈利有些急切地攥着哈利的衣領。
哈利抱住小哈利,輕聲道:“我知道你在想什麼,我就是你。就像小天狼星說的那樣,哪怕你在斯萊特林,我們在格蘭芬多,我們是最了解彼此的存在。你知道嗎,我也曾誤認為他是害死我父母的兇手。我知道這種感覺不好受。或許,你可以把我當做是你的哥哥,向我傾訴。”
“我這算是多了一個哥哥嗎?”小哈利吸了吸鼻子問到。
“事實上,應該是兩個。”波特走了過來,擁抱這兩個孩子,“你得知道,我們的教父很愛我們,勝過他自己。”
馬爾福站在一旁,輕撫着波特的後背,安慰着自己的愛人。小德拉科略顯無措地緊握着小哈利的手,相互給予着安慰與力量。
而德拉科像個旁觀者般看着這一幕,有些自嘲地笑了笑。哪怕這一幕的有一個人是他的未來,哪怕這一幕的有一個人和他幾乎一模一樣,他也不會認為這種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你很羨慕他們?”赫敏突然出現在德拉科的旁邊,“你喜歡哈利。”她用着幾乎可以說是肯定的語氣,對他下達了宣判。
“你終于學瘋了嗎?格蘭傑。我會喜歡上一個破特?不,永不。”德拉科撂下一句狠話後,疾步走向自家院長。
赫敏則是若有所思地盯着德拉科已經通紅的耳朵。她想起波特與馬爾福之間的默契,小德拉科對小哈利的維護,還有剛剛德拉科在提起哈利時那副不自然的表現。
她想,答案不是已經很明顯了嗎?
“赫敏,你剛剛在和那隻白鼬聊什麼呢?”羅恩見德拉科走後,溜到赫敏的旁邊,悄聲問道。
“沒什麼。”赫敏擡起頭,見馬爾福沖着自己比了一個大拇指後,笑了笑,“我們隻是聊了一個關于某人必輸的賭而已。”
而那邊,小德拉科終于注意到了什麼。
“哈利!”小德拉科一臉抓狂地指着哈利,咆哮道,“你為什麼會穿着格蘭芬多的院服?我需要解釋!”
“冷靜,德拉科。他們隻是另外一個世界的我們而已,代表事情發展另一種可能。”小哈利熟練地安撫着自己的小夥伴,“事實上,分院帽曾說過我也适合格蘭芬多。”
哈利與波特對視一眼:他們突然想起分院帽曾經對自己說過,他們也适合斯萊特林。
隻不過,他們自己也沒有想到,真的會有一個“哈利·波特”進了斯萊特林。
“平行空間理論?薛定谔的貓?”赫敏喃喃道。
“那是什麼?”羅恩覺得自己一個單詞都聽不懂,“那個叫薛定谔的人,他的貓怎麼了嗎?”
“這是麻瓜的一個關于時空很著名的推論。羅恩,你應該多看點書!”赫敏解釋道,“它是指,将一隻貓放入一個裝滿毒氣的盒子裡,你沒有打開盒子之前,你不知道這隻貓是死是活。”
“把一隻活的貓放進一個裝滿毒氣的盒子裡?”羅恩驚呼,“這也太殘忍了吧!”
“這隻是一個假設,羅納德。”
“但這跟哈利有什麼關系?”羅恩有些疑惑。
“哈利不是說過分院帽給過他格蘭芬多和斯萊特林兩個選擇嗎?你不知道哈利不同選擇會有什麼樣的結果。你看哈利和小哈利他們兩個之間的相似與差異之處就明白了。”赫敏解釋道,“不過,具體的原理我也不太清楚。這是我前幾天在一本大學的課本裡看到的。”赫敏有點遺憾,“可惜裡面有好多專業性詞語我看不懂。”
“很精彩的推論。我真想為你的聰明與博學鼓掌。格蘭芬多加五分,如果可以的話。”麥格教授走過來,最先肯定了小女巫的推斷。
“很有趣的推論,”鄧布利多說,“麻瓜的想象力永遠是那麼令人驚歎。”
一陣黑霧突然湧了出來,他們像一雙雙的手,用最強硬的姿态,将原本還在閑聊的衆人綁在了椅子上。
“該死,我的魔力被禁锢了!”小天狼星死命地掙紮着,卻發現自己一個魔咒也用不出來。
“也許是嫌棄我們浪費了太多時間吧。”鄧布利多安撫着有些慌亂的衆人,他們這才停止了掙紮。黑霧也随着他們的冷靜,從而漸漸散去。
哈利坐在波特與小哈利的中間,看着自己剛剛認的哥哥和弟弟的注意力都放在旁邊——他們自己的“德拉科”身上,有些哀怨地看向離自己至少兩個人遠的赫敏和羅恩,不知為何,他總覺得自己在這個地方顯得很多餘。
桌子上那七本書其中一本,宛如喝醉一般,晃晃悠悠地飄了起來,最後停在了波特的前面。
當他拿抓住那本書時,封面上赫然出現了金色的書名——《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幾乎所有人都将視線放在他們三個人的身上。
“我也不清楚這是怎麼一回事。”哈利急忙搖頭,“額,也許,我們看下去就知道了?”
小哈利也是一臉的茫然。隻有波特,他看上去似乎想到了什麼。
他翻開書的第一頁,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