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守望花開 > 第13章 論織太的必然性

第13章 論織太的必然性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織不會屈服,必須反抗。

所以,織的赴死正是他和這龐大的命運洪流對抗的證明,他用他的死亡,踐行了他對于自己理想的執着追求,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

我用死,來追求生。

我死了,但我為孩子們複仇了,實現了紀德和mimic的夢想,也不必作為一個再度手染鮮血的殺手活下來。

宰挽留織的時候,試圖告訴他,再等等,會有好事發生的,你看我依靠着那麼點兒理由不也是活到了現在嗎?

織呢,織不敷衍他,織說我有個夢想就是寫小說,因為這個我即使是做任務也不殺人。

這話說得不明不白,宰卻一聽就懂。

所以他留不下織,織不可能不為孩子們複仇,也不可能在殺人後還活着。作為一直追求生存意義的宰,完全理解這一點。

順便說一下,原著中織說“手指上不寄存着殺意,子彈上也不會,寄宿着殺意的是我的精神”,我想,對織來說,“殺人”可能不止是一種形式,更多的是出于私欲将人的生命徹底抹殺的意志。這也能說明為什麼織向宰告别說“一切都結束了”。當織下定決心殺死mimic士兵和紀德的時候,就宣告了他“寫小說”道路的失敗,無需等到他真正開槍的時候。

二,織太相處模式

(1)默契

織太之間的默契是不言而喻的。

宰一直都很維護織的原則,黑時裡不管是聊天時對“殺”“殺死”這樣詞彙的避忌,還是不讓織開槍,都說明了這一點。

而織呢?隻說一點,織理解宰,是深入靈魂内核附近的理解。

(2)尊重

這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一直都在思考,織為什麼直到臨死才涉及宰的孤獨?

為什麼不在宰面對槍口時給他一拳?(舞台劇織在幻想裡動手了)

後來明白,這正是尊重的證明,是對宰的體貼和保護。

黑時裡,織說無賴派的友誼就像是三個萍水相逢的盜賊,在同一個屋檐下避雨。

再深入一點可以嗎?如果貿然闖入宰的孤獨裡?

宰很大的可能,是恐懼,是驚慌,是憤怒,是毫不猶豫地逃跑。

強行把宰從他的自我保護裡剝離出來,把他小心翼翼掩藏起來的内核暴露出來,揭穿他的面具道破他想隐藏的與衆不同的本質,自以為是對他說我理解你。

這不是愛,是傷害。

織選擇在一定距離之外陪伴他,等他慢慢接近,難道不正是友誼的最佳證明?

愛是克制,是想伸手又收回來,是無聲陪伴,是等待一朵花慢慢綻開。

(3)織對宰的态度

織說宰是個孩子這都快成梗了,但這不是随便說說。

無疑,相比起織對安吾的态度,織對宰真的很寵。

織很相信宰的能力,看原著開場織對宰的評價,那真是吹宰吹出花來了。但這不妨礙織寵宰心疼宰。無論何時,織對宰都是堅定不移的呵護支持,陪伴縱容,這不因為宰是什麼地位有什麼能力而發生改變。

而且,織對宰無所求,這很重要。

織向宰求援,拿出銀之神谕,可能有人覺得這是疏離的體現——向朋友求援還要這個?

但這也是織的可愛之處,他對宰的感情是純粹的,不貪求宰能給他什麼回報。

遍觀所有角色,看重的不都是宰的智謀、心性、異能,要求宰的給予?

唯有織,你是手腕過人胸有百萬兵也好,是一無是處黑泥膽小鬼也好,都是我的朋友。

他對宰,隻有給予,而一無所求。

不怪宰愛織愛得死心塌地,是隻有織愛他愛得風光霁月不圖回報。

三,宰的性格

(1)厭世

這種厭世一部分來自于他的過分聰慧和通透。太宰治對世界和人性看得太清,

一切都無法超過他的預見,因而覺得無趣。

同時,他有一種天生的心理上的缺陷,使他陷入長期性的無聊中。一切都無法引起他持久的興趣,這使他缺乏生存的動力,找不到自己活在世界上的理由。他因而萌發出對死亡的向往——這可以使他從這種極度的空虛中逃脫,但本能的求生欲又促使他不斷尋找生存的意義所在。

宰對死亡的看法:宰認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完整的生命包括了呼吸、吃飯、戀愛、死亡,死與生是兩位一體的,而非生的反面。

這可以解釋宰加入黑手黨的原因和宰對死亡的追尋:在表面光明世界裡,人們對死亡諱莫如深,隻有在日常直面死亡的黑手黨,宰才能夠近距離觀察和體會死亡,才能夠直面人類在死亡面前的表現。宰認為人類在死亡來臨時會展現出人的本質,而他通過觀察這一點能夠得到生存的意義和活着的價值。

因而,太宰治的自殺并非是想死,恰恰相反,這是他想真正“活下去”的表現。

迄今為止,隻有織田作敏銳地洞穿了這一點,織不會阻止宰追尋死亡,因為他明白宰必須通過這種自殺行徑找尋生命意義,但他也不會任由宰真正去死,因為他明白宰并非真的想死。

織是能夠深入理解宰的(這種理解甚至不是通過長時間相處得來,而是織與宰的共鳴)因此,織太的友誼存在有知己的成分。

此處可說明為何我不贊同雙黑。中也是一個簡單直率的人,他的人生經曆使他對于活下去有着直白的熱情和興趣。他不會去思考太宰治這種哲學性的幽思,而是将之簡單地歸結為太宰治想死,亦或是自殺就是他的興趣愛好,簡而言之,中也無法真正理解太宰治。

(2)悲觀

宰對于世界的看法無疑是趨向于悲觀的,這種悲觀建立在他的通透上。

宰深刻地了解人性(操心師),也過分聰慧,他認為得到就意味着失去,開始就意味着結束,在他人還沉浸在幸福中時,宰就已經看到了結果。宰對于痛苦的畏懼(太宰治不在意□□上的痛苦,更害怕精神上的痛苦)使他會在起初就拒絕開始。

(3)孤獨

這是宰最明顯的精神内核。

明确宰對于自己的定位,宰對于他自己的看法,就是“異類”“怪物”。這一點可以從他的自畫像裡看出來。

他與世人不一樣,宰清楚這一點,肯定也質問過為什麼他不能普通一點平常一點,但最終也隻能無可奈何地接受。而在他無法隐藏自己的那段時間,宰經曆過什麼呢?

我們最終看見的就是一個嬉笑怒罵的太宰治,他僞裝得太成功,以至于當他呻吟着求救時沒有人發現。

人潮裡,也覺得自己格格不入,這就是孤獨。

因此我們不難明白為什麼織對于宰來說意義重大。即使沒有死亡遺言,宰不知道織對于他的理解,日常相處中織也是可以看透宰的。當宰孤獨、失落、憂傷、痛苦的時候,織不僅可以迅速明白,并給與陪伴和安慰——宰有什麼理由不去重視織?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