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會丢人,狐狸也是。”——郝璃《狐言狐語》
鹹陽宮的都柱遺址直徑為68厘米,足以作為近17米高宮殿的承重柱。
當年始皇帝繞柱而跑,荊轲拿把小匕首在後面追,臂展不夠長的話确實夠不着。
猕猴們居住的大樹比不得鹹陽宮舊木,但也足以承受上百隻猴子在上面安家了。
時近黃昏,溫度和煦,正是猴子們最活躍的時間。
三隻大猕猴總覽指揮,猴小弟們上上下下地奔忙,擡木頭的、拿水果的、鋪葉子的各司其職。
有吮着手指的小猴攀在媽媽身上,好奇地望着忙碌的大家,它還太小了什麼都看不懂,卻也能察覺到一種歡快的氣氛。
小猴不知道,人類稱這種活動為——宴會。
宴會自然有席,席上少不了酒。
此間的酒非同一般,乃是用水桶裝的,水桶用大葉子封着,邊沿用泥巴糊嚴,頂上再壓一塊石頭。
每個水桶都很眼熟,阿燕甚至能分清哪些是自己做的,哪些是師父做的。
啊,那隻看起來最新的是前天被搶走的,桶沿在争搶的時候磕了一個豁口……
事情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坐在最末的位置,手裡被某隻猕猴塞了一個大果子的阿燕表情越來越呆……
“哈哈哈哈,沒想到猴老弟釀酒的手藝這麼好!早知如此,老道定命徒弟多送水桶,隻待釀好時讨一杯就好!”
單道士舉着陶碗,臉上滿溢着紅光,顯然有些喝高了。
“呼呼哈哈!”
巨猴沒拿碗,而是用葉子折出弧度舀酒喝,喝到的少,撒出的多,後來覺得不得勁,索性直接抓起桶來仰脖子喝!
嘴邊漏下的酒液打濕了胸毛……
嘿!
得勁了!
陶碗是單道士從家拿的,另一隻在郝璃手裡,她坐主賓呢!
猴兒酒以水果為原料,山泉水為基底,口感清新,甜甜地跟果汁似的,喝起來一點負擔都沒有。
郝璃越喝越想起現代的各種飲料,真懷念可以随便點奶茶果茶的日子啊!
然後她不出所料地喝多了。
是啊,剛跟單道士喝完黃酒沒多長時間呢,又喝一肚子果酒,混酒最易醉人,她不喝多才怪!
空地上用各種樹枝壘得高高的,郝璃彈出一點火星落到上面,轉眼間燃起篝火。
猴子們鮮少見火,又害怕又好奇,圍着篝火不住地轉。
有一隻伸爪去摸,單道士要攔,被郝璃阻下了。
“放心,保證燒不到一根猴毛。”
果然如她所言,猴子的爪子根本沒事,狐火因尾而生,随狐心意而動,狐狸想燙誰就燙誰,想不燙就能不燙。
不僅如此,在郝璃的控制下火焰似虛而實,似實而虛,還能像棉花糖似的被揪成一小團呢!
第一隻勇敢的猴子就是這樣做的,它從篝火中抓下了一團小火苗,雙爪捧着舉過頭頂,其他的猴子都發出驚呼的聲音!
單道士笑着點頭:“這隻有靈性,或有修行的機緣。”
又贊郝璃:“小友控火的本事非凡,難得的是更有仁愛之心。”
說的是郝璃有本事,卻不用本事強壓猴妖,有力量的人懂得克制,方為仁愛。
郝璃舉碗遙敬,安然接下稱贊。
光憑與狐狸的舊緣就能取得單道士的信任麼?
必然不行。
且不說單道士講的故事有沒有可能是他杜撰的,衆所皆知世上人分好壞,一人之好不能得出他人皆好,一人之壞不能得出他人皆壞,若想分辨好壞,還需自己判斷。
如果郝璃直接施展法術将猴子們重傷,或者不分青紅皂白地将它們趕出家園,單道士不會為了猴子與郝璃翻臉,但肯定也不會真心教授。
郝璃摸着下巴,兩頰泛紅,眼睛已經有些朦胧了:“就是光喝酒太無聊了些,有沒有什麼節目?”
單道士撫須道:“此間樹木繁多,自是有許多‘節目’的,小友或引《呂覽》抒發完憾之慨,老道卻覺得今日能連交新友,已然十分有幸。
小友或有煩擾,然世間煩惱更勝三千絲,當青絲轉白回顧過去,方知忽略了許多美景。
不若僅望當下友,僅飲當前酒,撫掌而樂啊!”
‘節目’一詞古來有之,《呂氏春秋》言:“尺之木必有節目,寸之玉必有瑕瓋。”,比喻事物難以十全十美。
單道士以為郝璃有困擾,故言語多有寬慰之意,畢竟妖主動找道士學習是很罕見的,學的還是敬神的科儀,很難不讓他聯想到狐妖是不是惹到了什麼神仙。
郝璃呢?
被單道士的話說得摸不着頭腦,她就是随口秃噜了現代的詞,《呂覽》是啥,狐狐不知道啊!
相比心思細膩的單道士,反而是對人話半懂不懂的巨猴明白點郝璃的意思。
郝大王不得勁!
不行啊,得讓郝大王滿意!
肉搏輸了之後巨猴對郝璃那是心服口服,服氣的結果就是絲滑地把自己放在了小弟的位置,當然其他猴子還是他的小弟。
小弟的自覺是什麼?
幫老大打架!給老大助威!讓老大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