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取信衆的願望是狐仙的日常功課。”——郝璃《狐言狐語》
樸素的供桌收拾得很幹淨,上面擺了兩個牌位,分别刻着“顯考陳公”、“顯妣林娘”。
不過今日主祭的卻非這兩位,而是擺在更前面一點的一個赤色錦囊。
雖然狐仙說貢品不在多寡,僅取心香一柱也可,但陳蘭心還是準備了些東西。不是貴重的,一樣是買的線香,一樣是她自己做的肉包子。
圓圓胖胖的包子中間點了一個紅點,象征着喜慶的意味。
“幸女娲娘娘保佑,信女得以平安送父歸鄉,今已安頓置下,特備微薄之禮感謝娘娘與仙使……”
軟乎乎的肉包子看起來就很香,郝璃抽了抽鼻子,好像真的聞到了麥香氣!
嗯?
不是好像,是真的能聞到!
郝璃保持入定狀态,越集中精神越能感受到包子的香味,舔了舔牙尖,似乎真的咬到包子般,刺破暄軟的外皮嘗到了美味的肉汁……
原來當神仙受供養是這種形式啊,有點爽诶!
一個信衆給一種好吃的,好多信衆豈不是能吃自助餐了!
包子旁邊的線香孤零零地燃燒着。
陳蘭心:“我已留意探聽仙使所托之事,隻是時日尚短不敢誤捉風影,待有實據再報與仙使。”
沒事,狐仙不着急~
郝璃揩揩嘴角的油花,滿意地脫離入定。
她已經弄懂了,信衆燒香供神就是簡化版的敬神科儀。
信衆的願力附着在香火上滋養了神明,神明可以主動選擇聽取願望,直接幫助實現或者借出力量,也可以選擇屏蔽不管。
郝璃的信衆太少,那些信衆多的神明如果敞開來聽願估計會被密密麻麻的聲音吵死,所以他們基本都會采取一些手段。
比如把嚴格的科儀、某種修行法當作重點标識予以回應,或是直接按照香火多寡、願力大小來回應,當然也有随機回應的、随心情回應的、認真聽願後判斷是否回應的……
看似全憑神明自己的意願,其實不一樣,需分情況看。
因衆生願力受衆生香火而成神的,如果完全不管信衆,久而久之香火就變少了,神明也會越來越虛弱,甚至消失。
因自我修行而成神的,即使香火變少其本源力量也不變,即buff加成沒了。
前者提升快,人神幾乎都走這條路,後者提升慢,大部分妖屬于這種。
不是妖不想走快的路,而是妖的數量太少,得不到成規模的香火,他們去給人類當保家仙賺香火也競争不過人神。
以上談論的都是正途的修行法,那種殺生累煞、汲取别人生命力助自己修行的邪修不在此列。
郝璃的路子又不同,她将孽緣奉給女娲娘娘換取力量,不靠香火也不靠修行,全憑老闆發工資。所以香火對她沒用,頂多吃點貢品當餐補。
不過狐有狐德,不會白吃貢品,若信衆遇到困難她能幫就幫了。
貢品供過之後能拿回來吃嗎?
可以的。
未被神鬼享用過的貢品拿回來吃味道不變,被神鬼吃過的貢品拿回來吃會覺得味道很淡,陳蘭心之後要是吃那盤包子估計會覺得自己忘放鹽了。
郝璃吃完包子卻是勾起了饞蟲,遂去林子裡抓了兩隻野雞回來,拔毛放血交給燕赤霞,眼巴巴地在夥房門口等吃。
單道士年輕時雲遊四方,懂吃會吃,收集了一些食方,無聊的時候都教給小徒弟了。
燕赤霞長得比竈台高時就開始負責做飯,是以廚藝水平不錯。
師徒倆平日吃得簡單,不殺生多食素,僅單道士下山采買時會帶回來些肉,改善一下夥食。
郝璃住人家的學人家的還吃人家的自然不好意思,于是時不時打點獵物作餐費,最近一段時日燕赤霞都習慣了,拿過野雞就進了廚房。
看着燕赤霞熟練地将整雞切塊,腌制,下鍋翻炒,郝璃幽幽歎了口氣:“要是有可樂就好了。”
“什麼可樂?”
“可樂是一種小甜水的名字,也可以拿來炖雞。”
燕赤霞拿過糖罐子往鍋裡加了一些。
“哎呀,不是這種……”
燕赤霞表情無辜,不是想吃甜口麼?
“……”
“我想吃炸雞!”
“不行,油太貴了。”
“辣子雞!”
“花椒、茱萸也貴。”
狐狸生氣:“什麼東西不貴?”
燕赤霞歪着頭頗為認真地想了一下,道:“姜不貴,可以多放。”
郝璃戰敗。
失落的狐狸拿着碗筷離開。
“今日的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