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六年仲夏,襄陽城外的熱浪裹挾着沙塵,将宋軍大營籠罩在一片昏黃之中。嶽飛伫立在沙盤前,粗粝的手指反複摩挲着代表敵軍的黑旗,骨節因用力而微微發白。案頭攤開的《武經總要》被風掀起邊角,書頁間夾着的白龍江草圖上,密密麻麻标注着深淺不一的符号——那是斥候們冒死探查的成果。金兵主帥完顔烏野親率五萬鐵騎南下,其慣用的"鐵浮屠"重甲騎兵沖擊力極強,正面交鋒無異于以卵擊石。帳外傳來探馬的急報,說金兵已在北岸紮營,馬蹄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連營火光照亮了半邊夜空。
"傳令張憲、王貴進帳。"嶽飛的聲音沉穩如鐘,卻帶着不容置疑的壓迫感。當兩位副将踏入帳中時,隻見沙盤上擺滿了碎石與草人,江水處還用藍綢模拟水流,甚至連西岸的蘆葦叢都用染黃的麻絲精心布置。"完顔烏野自負其勇,定會輕視我軍兵力不足。"嶽飛拾起一根竹簽,在沙盤上劃出弧線,江水模型泛起漣漪,"白龍江九曲十八彎,西岸蘆葦叢生,看似絕地,實則是布陣的絕佳之地。"他突然抓起一把黃豆撒在沙盤上,"但光靠地形不夠,我們要讓金兵自己走進陷阱。"
三日後,金兵斥候望見宋軍在南岸列陣。旗号東倒西歪,士兵盔甲鏽迹斑斑,連戰鼓都敲得有氣無力。完顔烏野在馬上放聲大笑,腰間的狼牙棒随着他的動作撞擊出悶響:"嶽飛也不過如此!不過是個靠運氣的莽夫!"他大手一揮,三萬鐵騎率先渡河,馬蹄踏碎江面的瞬間,激起的水花在烈日下折射出刺目的光。當金兵踏入西岸蘆葦蕩時,突然響起清脆的銅鈴聲——這正是嶽飛設下的第一道機關。埋伏在暗處的宋軍立刻拉動繩索,無數絆馬索從草叢中竄出,沖在前列的戰馬紛紛跪地,背上的金兵被慣性甩飛,在泥地裡發出痛苦的慘叫。
但這不過是開胃小菜。嶽飛站在高處的瞭望塔上,汗水浸透了他的鎖子甲,卻渾然不覺。手中令旗猛然揮動,旗面上的"嶽"字被風吹得獵獵作響。霎時間,蘆葦蕩中旌旗翻動,宋軍按照八卦方位迅速變換陣型。原本看似散亂的隊伍,突然化作八道銅牆鐵壁,将金兵分割成無數小塊。張憲率領的長槍兵如遊龍般穿插,專刺騎兵馬腹;王貴的弩手則在高處萬箭齊發,箭雨遮蔽了半邊天空。完顔烏野這才驚覺中計,他的鐵浮屠在狹窄的蘆葦蕩中無法施展,厚重的盔甲反而成了累贅。"撤退!快撤退!"他揮舞着狼牙棒嘶吼,聲音卻被此起彼伏的爆炸聲淹沒。
然而,嶽飛的算計遠不止于此。當晚,一名"宋軍叛将"帶着密信求見完顔烏野。此人蓬頭垢面,衣衫褴褛,手中的密信還沾着泥土,上面用朱砂畫着宋軍的布防圖。信中稱嶽飛剛愎自用,克扣軍饷,惹得部下不滿,願裡應外合獻城投降。完顔烏野盯着信上的朱砂手印,眼中閃過猶豫——白天的敗績讓他急于扳回一局。深夜,他親率精銳沿着密信中指示的小路潛行,馬蹄特意裹上了棉布。卻不知每走一步,都正踏入嶽飛精心布置的火攻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