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在日常的訓練過程中,通過吊威亞等輔助方式,讓運動員對那單一一個入水點形成最為可靠的肌肉記憶。
雖然這種訓練方式,終究做不到永遠的聚焦,但在這個争分奪秒的賽場,哪怕是隻要一絲一毫的誤差,都有可能造成難以忽視的蝴蝶效應。
于是乎在這種近乎機械化的高精密的訓練下,國家隊内,無論哪一種泳姿的運動員,都在入水動作實現了進一步的優化。
連帶着就連運動員們的起跳時的反應速度,都有了非常可觀的提升。
一道道水花在俯拍鏡頭中濺起。
為了配合泳隊的競賽直播,蘇錦葵專門找小疆定制了這套帶一點點蔚藍色的俯拍濾鏡。
在鏡頭的畫面中,此時此刻的泳池,反複化作了被陽光照亮的大海。
那種仿佛被陽光點亮的水藍色,讓整個畫面都有一種仿佛心靈被淨化一樣的澄澈。
【這個濾鏡好美。】
【快,上對比圖。剛剛直播間的側拍和俯拍視角完全就是兩個概念。】
【先前的五色濾鏡應該是為了看清運動員吧,到了俯拍鏡頭,隻能看到背影,自然就可以把鏡頭調色的重點放到水面上。】
直播間的網友被這種仿佛一瞬間,做了眼保健操一樣舒服的水藍色所征服。
而此時早已習慣該畫面的蘇錦葵,則已然将平闆電腦上的鏡頭角度,切換到了汪卓陽的賽道。
她對汪卓陽實力有信心,隻要正常發揮他就絕對能夠取得一個非常亮眼的成績。
但在那一刻,還不等他将汪卓陽泳道上的畫面,與其他泳道對比。
她便很快從汪卓陽動作節奏的不同察覺到了異樣。
"卓陽的動作好像比平時更激進一點兒。"
意識到問題關鍵的蘇錦葵,趕忙将視線轉向右上角的個人計時牌。
果不其然,雖然隻是很微小的差距,但汪卓陽這一次的起步速度确實比平時來得要更加激進。
那一刻蘇錦葵的視線不自覺地開始凝重了起來。
運動員的速率高了是好事沒錯,但對于蘇錦葵而言,長期關注泳隊的訓練的她,早已通過機器的計算,确定了汪卓陽平日裡最佳速率的範疇。
但現如今當最佳速率出現變動,并超出他們預先計算好的"安全範圍"時,蘇錦葵的心跳也在同一瞬間開始變得急促。
"為什麼要這樣,明明隻要穩紮穩打的遊下去,就可以用最安排的平均速率,拿下整體指标最好最穩定的成績。"
"過早的提速爆發,是有極大概率會影響到最後的沖刺的啊。"
與隻需要拼爆發的100米短跑不同,100米的自由泳除了比拼運動員的沖刺能力以外,還要結合中途折返那一瞬間的第二次發力。
一般情況下100米自由泳的泳池,是要在五十米的标準泳道上完成一個來回的折返。
在這個過程中選手抵達對岸折返時的那一次蹬壁,必然會極大影響運動員們回程沖刺時的二次加速。
也因此若是一上來沖得過猛,就很有可能會在折返點因為腿部力量的長時間爆發,而影響到運動員蹬壁加速時的力度。
這也是為什麼蘇錦葵會如此重視汪卓陽在速率分配上的變化。
尤其是在未來汪卓陽作為傷退過的老将在賽場上征戰時,任何一絲一毫的失誤都有可能會對最後的結果産生非常嚴重的影響。
為此幾年的隊醫生活下來,蘇錦葵幾乎已經把這種對速度和體能分配的監管變成了自己的本能。
"又不是初出茅廬的小孩子,蘇錦葵無比确定的知道,汪卓陽那邊絕對知道他個人速率與日常的不同。"
她害怕汪卓陽會因為這一時的心急而錯過自己的最好成績,但很快沒過多久她便在汪卓陽在水中前進的過程中意識到了對方的變化。
他雖然放棄了原本的速率,但他的節奏依舊穩定,他在水中的身影,就像是一隻小海豚一樣輕松自己。
重輕重,雖然沒有像以往那樣穩定到幾乎機械化的輸出,但汪卓陽的動作在畫面中看來,卻顯得比平時更加的自然且靈動。
他的四肢利落地配合左右劃水的全身動作,那一刻的他仿佛已經與水中的波浪融合在一起。
那畫面看起來,竟莫名有一種仿佛池水在助力,并推進他不斷向前的感覺。
明明是平日裡代表着阻力的水花,但在那一刻卻仿佛像是火箭升空時,加速器噴射的焰火一樣,讓人完全移不開眼睛。
那"輕輕"向兩側濺起的水花,就像是不想傷害他一樣主動退讓。
那流暢的動作與折返時明顯比平時快上一截的記錄一起被記載進了直播視頻中。
同時也讓他迎來了比賽後半段代表全力的沖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