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石牛記(修改本) > 第13章 松煙人家

第13章 松煙人家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古潤才微微一笑:“這世上哪有做得完的活計?隻有永遠忙不完的日子。”

“你讀書多,大道理我說不過你,”古潤宏指着遠處的青山,“但吃飽了在樹蔭下歇歇腳,吹吹風,看看山景,不比來回跑強?”

古潤才聞言,:“也好,那就一起吃吧。”

他倆找了塊平整的樹根坐下,大口吃了起來。樹影婆娑,陣風習習,兩個身影在正午的陽光下,一個細嚼慢咽,一個狼吞虎咽。

吃罷,古潤宏躺在樹蔭底下歇息,古潤才則走過來走去,東瞧瞧西望望,很快發現不遠處有三棵被蔓藤盤纏圍繞的樹冠中有個大大的鳥窩,便走過去順着蛛網般的藤條爬了上去,殊不知上到一看,卻是一個空巢,裡面殘留着厚厚的松仔的殼皮,看來好像是松鼠栖息覓食的巢穴,古潤才隻得下來。仰躺在另一棵大樹下歇息,透過松針之間的空隙,看到天空藍藍的,即便已入了冬,南方的天氣依舊暑氣未消,空氣中彌漫着潮濕的悶熱,但陣陣涼爽的山風吹得松針“吱吱”作響,像一首美妙的催眠曲,使得古潤才舒暢極了,不知不覺的就朦胧睡着了。恍恍惚惚中,發覺自己身在石牛山的某一處地方,看見從地面上升起一柱的石筍,形狀如一大毛筆,長約1O厘米,潔白無瑕,圓滑如玉。朦胧中,古潤才情不自禁就要伸手去觸摸,但石筍卻突然消失不見了,古潤才正欲尋覓,卻忽然驚醒,才知道原來是一個夢而已,也不知為何意?起來看看古潤宏,發覺他已鋸了好幾段斷木了,知道自己已經睡了一段長時間,就趕忙過去,和古潤才拉起鋸來。

兩日後,古潤才和古潤宏已将一棵粗壯的半幹松樹鋸成整齊的木段。鋸聲剛歇,古潤宏便要去幫弟弟,卻被古潤才攔住:“且慢,先把這些鋸好的劈成柴火,疊成柴架風幹。待我的鋸完劈好,你的柴也幹了。這枯松表面幹燥,内裡還潤着呢。”古潤宏何嘗不知這個道理,他原想先幫弟弟完工,免得陳謹秀又數落古潤才的不是,連帶着自己也遭埋怨。此刻聽罷,便默不作聲地掄起斧頭。

古潤宏生得虎背熊腰,長柄斧在他手中虎虎生風,三下五除二就能劈開木頭。古潤才雖也生得魁梧,卻總劈不順當,正自懊惱。古潤宏見狀走來:“劈柴不光靠力氣,更要懂門道。斧頭得順着木紋走,遇到扭曲的紋路更要如此。有樹杈節眼處,就得從杈節下手。”邊說邊示範,古潤才依樣畫葫蘆,果然事半功倍。活計順手了,勁頭便足,雖汗流浃背,看着堆積如山的柴塊,疲憊也消了大半。

經半月辛勞,這日暮色漸濃時,兩棵參天古松終化作無數規整的柴塊。為使其速幹,兄弟倆将柴塊層層堆疊,宛如築城。不多時,十餘座棱角分明的白色"柴樓"拔地而起,為荒蕪山崗平添幾分意趣。

古潤宏檢視完畢,取來備好的竹篾,麻利地捆好兩擔幹枝。又尋來根筆直木棍,将兩頭削尖作扁擔,然後穿進柴捆,把粥盅、鋸子挂在旁枝,斧頭柴刀插在捆側。但見他腰身一沉,肩膀抵住扁擔猛然發力,百三四十斤的柴擔便穩穩離地。這是古潤宏每晚回家雷打不動的習慣,他家柴房永遠堆得滿滿當當,縱使連綿陰雨的冬春時節,竈膛裡也從不缺柴火。

起初古潤才對此不以為然,覺得勞累終日還要負重而歸實屬多餘,久而久之,漸漸也跟着捎些粗枝回家。半月積累,自家柴房竟也初具規模,惹得陳謹秀眉開眼笑。

這日他學着兄長模樣捆紮停當,将家夥什一一歸位。彎腰抵住扁擔時,肌肉如弓弦繃緊,百十來斤的柴擔竟被整個提起。

山風掠過汗濕的背脊,他踩着穩健的步子,沿着林間小徑往家的方向走去。夕陽将兩道身影拉得老長,柴擔在肩頭微微顫動,仿佛兩座移動的小山。

走到一處開闊地,古潤才卸下肩頭的柴擔,踩着碎石登上一塊平整的岩石。他從洗得發白的藍布衫兜裡掏出個軟膠煙袋,指尖撚出些金黃煙絲,鋪在裁好的煙紙上。他這手藝不知何時學會的,隻記得是成親後才沾上的。但在這山村裡,二十出頭才學抽煙已算晚的——鄉鎮集市上最熱鬧的從來不是叮當作響的鐵匠鋪,也不是飄着稻谷香的供銷社,而是終日煙霧缭繞的煙草行。

他靈巧地将煙紙卷成個尖錐,火柴在火柴盒側邊一擦,火光映亮了他粗糙的指節。他深深吸第一口時,喉頭還像新婚時那樣微微發緊。青煙從唇間緩緩溢出,在夕陽裡打了個旋,轉眼就被山風吹散了。岩石上散落着幾片枯松針,他撣了撣煙灰,望着遠處層疊的群山出神。柴擔靜靜地躺在路邊,散發着新劈松木特有的清香。

此時夕陽已完全隐沒在西山之後,隻餘下漫天絢麗的晚霞。幾縷薄雲飄浮在群山之上,在暮色中顯得格外高遠缥缈。極目遠眺,蒼茫群山的輪廓仿佛與天際融為一體。古潤才心中忽然湧起一陣莫名的悸動——山的另一邊,該是怎樣繁華的世界?是霓虹閃爍的北京?是車水馬龍的上海?還是高樓林立的廣州?恍惚間,他似乎看見了都市街頭匆匆行走的人潮,每個人都為生活奔忙,為未來打拼。這個隻去過縣城的山裡漢子,竟莫名地渴望成為那人流中的一員。他又想起古潤蕊,此刻想必也在山那邊的教室裡,正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課吧?

思緒飄飛間,暮色已悄然四合。遠處蒸油廠旁的小路上,黃妹的父母黃鑫榮和陳水蓮正挑着鋤頭、長耳撮箕往家走,撮箕裡還沾着些糞渣,想是剛從地裡施肥回來。他們遇見收工歸來的古潤森,彼此寒暄幾句便各自離去。村口處,幾戶人家的煙囪已升起袅袅炊煙,在漸暗的天色中勾勒出安詳的輪廓,為這靜谧的黃昏平添幾分溫馨。

“這裡何嘗不是人間天堂呢。”古潤才想起風水先生說過的話,輕聲自語道。他深吸一口氣,将煙頭在石頭上摁滅,起身挑起沉甸甸的柴擔。柴捆随着步伐輕輕晃動,新斬的松木散發出淡淡的清香,混合着傍晚濕潤的空氣,一路伴着他朝家的方向走去。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