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頂級制片憑億近人 > 第16章 你在玩一種很新的東西

第16章 你在玩一種很新的東西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三人來到星傳頂樓董事長辦公室,見到莫敬川本人。

莫敬川時年二十八,比莫緻山小一歲,長相英俊,很注重外表,看上去像個不學無術的纨绔,實則陰狠毒辣,有着極高的經商天賦,唯利是圖到瘋狂的地步,毫無道德底線,是個十足的商人。

莫敬川的行事準則很簡單——别人沒有的我要有,别人有的我搶過來,我有了誰都不能再有。

靠着這套強盜法則,和莫氏集團強大的資金支持,星傳侵吞兼并,抄襲剽竊,巧取豪奪,無所不用其極,短短幾年,一躍成為行業之巅,并且在未來的十五年,穩坐内娛龍頭之位。

莫敬川這樣的人,畢生都在诠釋“資本踐踏創作”幾個字,注定不是晏甯的同路人,隻不過因為莫緻山的緣故,兩人上輩子打過幾次交道。

晏甯對莫敬川除了厭惡,還是厭惡,晏甯猜想莫敬川對他也是一樣,畢竟在莫敬川眼裡,什麼都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無論多麼珍貴的東西,不能折現,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人也一樣,尤其晏甯這種空有名氣的票房毒藥。

在場的除了莫敬川,還有六個人,分别是偶像部總經理、影視部總經理、影視部副經理、财務主管、購片部主管,和《夢徊清野》主導演陸中鵬。

Fiona為雙方做完介紹,退至一邊,把主場讓給莫敬川。

莫敬川簡短寒暄,直入主題:“這幾位是星傳内部給影視劇做評級的元老級人物,有超千部影視劇評級經驗,無論眼界、見地,還是專業知識儲備,都是業内超一流水準,影視劇評級交給他們,絕對可以放心。”

短短幾句話,立即讓晏甯明白過來莫敬川的用意,還是那套金錢法則,打算當場對他們的劇做一個評級,轉化為确切的數字,再來談其他。

偶像部總經理到場,想必不止劇,BP也是同樣的待遇。

這就是大廠作風,冷硬無情,一切以數字為準,上輩子晏甯見識過很多次,早就習慣,司璐卻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樂嶼和星傳不睦已久,以往都是在網上兵不血刃地交鋒,還是第一次面對面和莫敬川對上。

司璐也沒想到莫敬川一上來就下猛藥,擺明了公事公辦,其他的一概不聽,本來還想讓晏甯靠嘴皮子多撈點投資,這下全成了笑話,

看司璐隻顧發呆不說話,莫敬川笑了:“怎麼,司總不是想和我們星傳合作拍劇麼,不會連評級流程都不懂吧?還是第一次做影視項目,臨考前怯場了?”

“怎麼會。”司璐深吸一口氣,鎮定下來,拍拍晏甯。

晏甯會意,把影印好的互動劇企劃書和前五集劇本分發給衆人。

專業團隊動作迅速,立即對照企劃書開始作業,評完一輪,接着互|評,然後交叉評,完了再來一輪,整個過程鴉雀無聲,簡直不像人,像機器。

企劃書翻得嘩嘩作響,劇本反而無人問津。

影視劇評級不看劇本,可笑嗎?可笑啊。

可是現實就是如此,當紅流量加十分,知名IP加十分,衛視人脈加十分,名導帶隊加五分,有成功營銷案例的團隊加十分,有出圈爆款項目的公司加二十分……

至于劇本,評級的時候是這本,等開拍,還不知道是不是原來那本,拍到一半,可能主角成了配角,大女主成了大男主,改得原作者都開始懷疑人生,有評價的必要嗎?

别問殺青後劇本在哪,問就是沒了。

都殺青了,還不趕緊毀屍滅迹,被粉絲找到,撕番、撕戲份、撕時長怎麼辦?沒人想背這個鍋!

呵,真是諷刺。

晏甯冷笑,發現司璐精神緊張,像等着放榜的考生,就……完全沒必要。

莫敬川的想法很好猜,隻要沒被他的下馬威唬住,很容易想通。

起因還是收編BP,也可以引申為莫敬川和莫緻山的戰争。

莫緻山在星傳勢單力薄,乍一看,完全沒有和莫敬川對抗的能耐,可正因為權力被莫敬川傾軋到極緻,肩上的責任也相應減少,但凡取得一絲進展,比如把司璐請到星傳,撕開收編BP的口子,讓難啃的骨頭有了松動的可能,甚至都不需要結果,已經是一種成功。

莫敬川就不同了,他是星傳實際的掌權者,星傳一切決策的最高負責人,無論誰做什麼事,最終都要彙總到他這裡,由他來拍闆定奪。

所以從司璐踏進星傳那一刻起,無論和莫緻山談成什麼樣,都将成為莫敬川的分内事。

莫緻山可以光憑一張嘴就标榜自己成功,莫敬川不行。

他要考慮成本,考慮利潤,考慮性價比,考慮長遠效益,考慮星傳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對整個星傳負責。

莫緻山談得好,是莫緻山的功勞,談得不好,莫緻山固然有錯,需要全權負責的卻是莫敬川。

莫敬川也不傻,與其讓莫緻山亂來,再由他來收拾爛攤子,還不如早點橫插一腳,還能撈一點談判的功勞。

這就是莫敬川放下身段中途跑來截胡的原因,包括一上來就對衆人下馬威,都是談判的套路。

連莫緻山都知道他們的劇重在形式,并非用常規方法可以簡單評出高低,莫敬川又怎會不知,卻還是用了,說明莫敬川根本不在乎他們的劇,這和全星傳上下專注《夢徊清野》的大方向是一緻的。

莫敬川想要的,從來隻有BP而已。

用評級的方式,不但能撕開司璐捆綁BP和劇共赢的策略,還能冠冕堂皇地把兩邊的價格盡可能壓到最低。

司璐想借BP擡高劇的身價,再反過來讓劇為BP延續流量,賣的是整體效應,一加一必然大于二,價格自然跟着水漲船高。

莫敬川看透司璐的謀算,偏不,就要一歸一,二歸二,無視整合的價值,拆開來單論,以求用最低的價格竊取最高的價值,最吝啬狡詐的資本家也不過如此。

晏甯原本想提醒司璐這是莫敬川的圈套,别上當了,想起司璐八千萬的豪言壯語,覺得借這個機會讓司璐趁早放棄對大廠的幻想,也算一件好事,就沒說話。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