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小嘉,南戲科班出身,畢業後沒有走正經演員的路子,演起了小品,在喜劇圈摸爬滾打,靠一部自導自演的小成本黑馬喜劇片成功進軍影視界,成為國内影史上第一個三番内單片票房超五十億、總票房超百億的女演員。
邱小嘉的作品很粗淺,沒什麼深刻意義,就是好笑。
在喜劇被煽情裹挾、喜劇演員争相賣慘的年代,好笑反而成了奢侈,加上社會發展,生活壓力逐年遞增,快樂成為解壓的剛需品,觀衆願意為邱小嘉買單并不奇怪。
晏甯和邱小嘉,就像兩個極端。
一個票房毒藥,拿獎到手軟,一個百億票房加身,獎項顆粒無收。
聽起來匪夷所思,在圈子裡卻很正常,因為影視圈就是這麼一個奇怪的圈子,跟紅頂白,又自有一股奇特的清高。
業内需要晏甯這樣的遮羞布,來證明他們不是拍不出好作品,獎杯不要錢似的往晏甯手裡送,反正曲高和寡,名氣再大,也影響不到其他人分蛋糕。
而專職賣笑讨好觀衆的邱小嘉,向來為主流獎項所不齒,好像不給她獎杯,就能顯示自己多麼有品味一樣,深究起來,隐約也有點酸的意味。
按理說邱小嘉這樣摸到商業門路的演員,爆紅該是發力的開端,可是成名後,影視作品反而越來越少,到最後,又回自己的小劇團演起了小品。
邱小嘉為人和她的作品一樣直白,不耐煩老被問,直接公開表态:有了價值,指手畫腳的人就多了,挺煩的,反正錢賺夠了,少拍點又怎樣。
不是有了名氣、有了成績,而是有了價值。
所謂的價值,也不是藝術價值、自我價值,而是商業價值。
有了商業價值,自然被資本盯上,指手畫腳,便是這個意思。
在資本欺行霸市的大環境裡,無論哪種類型的創作者,都是最卑微的,如同邱小嘉,明明和晏甯走了一條截然相反的路,卻殊途同歸,也是唏噓。
晏甯找邱小嘉出演女主角,不是想押寶,更沒有同病相憐的意思,就單純覺得合适而已。
無奈晏甯覺得合适,莫緻山和司璐看上去并不贊同。
試鏡過程很簡單,晏甯選了三個片段,第一段是躲避狗血邂逅的搞笑戲,第二段是打臉女配的爆發戲,第三段是得知男主害死自己一家正當崩潰又被男主清除記憶的轉折戲。
晏甯沒給邱小嘉看劇本,全靠臨場發揮,好在邱小嘉畢業三年,勤勤懇懇,小品表演經驗已相當豐富,應變能力更是強項中的強項,三場戲完成得還算不錯,結束後,被晏甯告知回去等通知,就離開了。
莫緻山不是專業人士,整個過程一直在旁觀,司璐則是一個勁盯着邱小嘉的臉看。
“第一場貼近她的本職工作,演得最好。第二場最讓我意外。按理應該性情大變,演得霸道淩厲,她卻笑裡藏刀,有種另類的爽感,有點意思。第三場情緒轉換略顯生硬,但瑕不掩瑜,偶像劇夠用了。”晏甯率先開口。
莫緻山摸摸鼻子,沒說什麼。
司璐猶豫再三,還是說了實話:“外型條件,是不是有點不理想?”
司璐說得委婉,畢竟攻擊人的長相,無論男女,都不是一件禮貌的事。
“我也覺得,太普通了吧,對手戲演員都是花美男,不太搭啊。”莫緻山搭腔。
“我的要求——平凡、甜系、讨喜,她都符合。”晏甯強調。
“說起這個,我就想說你了,你這選角要求也太奇葩了吧!後面兩個不說了,主要第一個。”司璐眯眼,“偶像劇,平凡?是不是不太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