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知道不?于家三哥兒跟東村王家老大的親事又黃了。”
“啊?又黃了?不是都下聘了嗎?怎麼回事?”
“原本是連日子都挑好了,可王家的鄰居家裡來了個表親,是個哥兒,說是長得頂頂俊俏。王家老大見了他走不動道,連眼珠子都不會轉了,鬧着非那哥兒不娶呢,要是不讓他們在一起他就要吊死。王家沒辦法,找上于家要退親,兩家正吵着呢。我才從于家門口過來,聽得真真兒的。”
“那于家三哥兒以後豈不是更要嫁不出去了?”
“可不?作孽。不過要我說也是,這慶隆哥兒實在是長得太壯了些,哪個漢子會喜歡他那樣高的?”
兩人發出一陣唏噓聲,心中不約而同慶幸自家的孩子裡沒有于慶隆那樣的。不然做什麼都粗手粗腳,還嫁不出去,還不得把心操碎了?”
他們口中的主角之一于家三哥兒于慶隆此刻也正在犯愁。不過他愁的可不是嫁不出去的問題,相反他很慶幸王家退親。那王家老大長得跟頭被揍扁的大鵝一樣,脖子長而無力,一看就沒什麼精氣神,誰會想跟這種人結婚?
他愁的是,他不是“于慶隆”!
準确來說他不是這裡的于慶隆。他穿到了一個同名同姓的人的身體裡。如果這人是個他所理解的普通成年男性倒也罷了,他不是。
這裡有三種性别,除了他認知裡的男性和女性,還有個“哥兒”,是男生但大多長得秀氣,比女生個頭高不了多少,他們還能生孩子!
這太魔幻了。
更讓于慶隆受不了的是,這裡沒有人能理解他。他是個剛畢業的現代大學生啊,雖然在學校也沒辦法跟所有的同學同頻,但他們在相似的教育背景下長大,有着共同的信仰,可到這裡這些都沒有了。
人是群體動物,但不是和同樣是人類的人待在一起就能有共鳴的。
于慶隆簡直抓狂,于是在聽到第N次王家說這親事必須退的時候,他一巴掌拍在桌上,吼道:“吵什麼吵?退退退!誰稀罕你們王家呢?就你們那兒子王貴發長得跟被擰過的鹵鴨脖子似的你們倒當個寶了!什麼破玩意兒?趕緊給我走人!别在這扯着你們的公鴨嗓子叫嚣個沒完!”
原主素來悶不吭聲,因此他一喊,整個屋裡的人都震了一番。原主的爹周月華手裡的繡繃都吓掉了。
于慶隆說:“父親、阿爹,我不喜歡那個人,他們要退就趕緊退吧。我都怕退得遲點再被他們家賴上。”
王趙氏說:“你怎麼說話呢?什麼叫我們家賴上啊?你是沒看到我們鄰居家來的那鈴哥兒,長得不知有多好看,那聲音也脆得跟鈴铛似的,誰會賴上你?”
于慶隆說:“好啊,不賴上我你們倒是趕緊走人啊?占我們家地方是家裡窮得沒錢蓋房了是吧?這涼快吧?這便宜占得舒服死了吧啊?”
王趙氏顯然沒想到他的嘴會突然變這麼利索,憋紅了臉,掐腰道:“好你個于慶隆!我看你往後嫁誰!就你這樣的一輩子嫁不出去,就等着做個老哥兒吧!東西擡上!我們走!”
于慶隆追着罵:“走走走,天上掉餡餅的事輪不到你們這樣的缺德鬼!好好琢磨去吧你們這些蠢貨!”
咣!
于慶隆一腳把門蹬上。
一轉頭,看到父親跟阿爹還有兩個兄長都像不認識他了一樣瞅他。
這倒也能理解。原主是個哥兒,卻從小長得高大。不到八歲時大夥還隻說這孩子生發得快,許是早長的類型。可過了八歲之後眼瞅着他就跟其他尋常漢子一樣高,甚至比有些漢子還要高,大夥就不免開始說三道四的了。
鄉下人沒有那麼多娛樂,茶餘飯後嚼舌根對這個時代很多人來說就是一種變相的快活,這并不是什麼鮮見的事。可一個孩子從小聽着别人的議論長大,難免會時常陷入自我懷疑中。尤其是家裡也有人覺得他不好的時候,就更難自信了。
原主就是這樣長大的。他父母年輕時經常一起出去幹活。兩個兄長是漢子,可以随時跟着。可他是個哥兒,年紀還小,就被放在家裡跟爺爺奶奶待在一起。
奶奶是個繼室,最善于表面一套背地一套。當着原主的雙親不說什麼,可等人出去了,又是說原主長得太大不許再吃飯,吃壯了沒人要。又是說他笨手笨腳幹什麼都幹不好,長得也醜。
連挑剔帶打罵。偏生原主是個懂事的,從來不當父母面告狀,還盡挑讓他們安心的話說。所以等雙親發現問題,原主都已經十一歲了。
原主的阿爹當時就說要分家,不在一起過了。可那時他們什麼都沒有,還帶着三個孩子,分出去根本過不了。
兩口子整整努力了兩年才徹底分了家,可這幾年裡原主的陰影還是被埋下了。
原主幾乎不怎麼與人說話,在外面走路也總是低着頭。
他不知人的劣根性,不知他越是如此,指指點點的人反而就越多。
而且那些人不僅說他,還說他的雙親,導緻他更加自責,讓他總覺得自己是來拖累家人的,最後便郁郁而終。
周月華拾起繡繃,柔聲詢問小兒子:“慶隆,你是真的不想要這門親事了啊?”
他這麼問,倒不是覺得那王家多好,而是小兒子之前提到這門婚事,面上也有過喜色。
大哥于慶家道:“是啊三弟,你要是心裡憋屈,過不去,大哥二哥去幫你把姓王的綁過來。”
一家之主手裡還拿着一把長棍,盯着小兒子看半天:“慶隆,你跟父親說,你到底咋想的?”
于慶隆說:“就是剛才說的那樣。綁姓王的還不如綁頭豬。豬綁回來還能解個饞,那姓王的一看就不中用,我不成這個親。”
二哥于慶業一把抓住弟弟的手在凳子上激動地坐下來:“小弟你可算想明白了!二哥也正是這個意思啊!他那弱不禁風的樣子不見得有你有力氣,他個廢料,咱不要他,以後咱找更好的!”
這位二哥猴兒似的精,是個熱鬧人。小時候就是因為這個二哥,家裡才真正發現問題的。于慶隆還挺喜歡這人。
其實這一家子人都挺好,他的印象都不錯。記憶裡雖然原主在外面不愛說話,但在家裡還挺放松。隻能怪這世道,總是拿那些條條框框圈得人呼吸都不順暢。可惜了原主那麼好一個人,說走就走了。
許是走去了他的時代,他夢到了。
可是原主去了他的時代,他怎麼辦啊!
于慶隆感覺天都要塌了。
當前這個社會,在鄉下,大多數人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平日裡家裡的男人都出去幹活,但這個男人裡通常不太包括未出嫁的哥兒。
所以原主平時都是要麼在屋裡幹幹活,要麼在院子裡幹幹活。再不然就是出門給父親和兄長送飯菜,或者去河邊洗洗衣服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