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夫郎我嚣張點怎麼了? > 第14章 晉江首發第 14 章

第14章 晉江首發第 14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兄弟兩個去後山腳下弄桦樹皮回來的時候,那股怪異的感覺也一直萦繞不去。于慶隆到家沒多久便問周月華:“阿爹,我和二哥出去之後家裡來過什麼人麼?”

周月華說:“沒有啊,怎麼這麼問?”

于慶隆說:“剛出去時遇上兩個人。有一人問我是不是于家三哥兒,我說是,然後那兩人就走了。二哥說問我話那人是個媒婆。他們往西走了,别是去了老宅。”

之前于大貴說讓他等着嫁趙老四,雖然他鬧了那麼一通,可别這幾個家夥還沒死心。

周月華也有些擔心。但又覺得應該不能,便道:“許是給财哥兒說親事來的吧。之前你二叔他們不是去了鎮上?慶喜在鎮上估摸有些朋友,說不準是要說給财哥兒的。”

“但願是。”别是來給他添堵的就行。

于慶隆拉上于慶業一起,把弄來的樹皮片抓緊時間處理好。

哥兩個點着油燈,仔仔細細把樹皮上的一層膜給撕下來。這東西有點滑,留着它就不好往上頭書寫了,容易滑墨,要撕下來才行。

于慶隆告訴于慶業怎麼做,沒多久大哥跟大嫂也加入進來,幫他們一起整。一家人圍着一點小豆燈,專心緻志的樣子倒是别有一番意趣。

于慶隆看他們弄得挺快,便幹脆跟于慶業進入下一環節——将桦樹皮貼在平整些的木闆上。這次他們弄了兩種皮,一種是挑的特别粗壯的桦樹上的皮,割得比較厚,一片能有成年人兩巴掌大,适合寫寫字。

還有一種是撕下來的比較薄的皮,他們撕膜也是撕這種皮上的。這種塊比較小,因為很難撕一張完整大片的,再加上這種皮都是樹齡偏小些的樹上取的,它也大不到哪去。

它的好處是薄,于慶隆打算把它們粘在木闆上弄成一大片,再往上頭畫東西。他隻要能讓他二哥明白他需要做出來的東西長什麼樣,要做多大,多少個就行。

至于粘桦樹皮用的膠,這裡沒有現成的膠,但有糯米。于慶隆弄了一小把用石臼搗成細粉用開水攪勻,然後再加熱一下。

糧食是金貴,但他用得不多,倒也能接受。最後弄出了一塊大約五十厘米乘四十厘米的闆子。

弄好了夜也深了,于慶隆去洗洗。

家裡其他人都洗過,隻有他和二哥還沒。

于慶隆也沒想太多,把衣服脫下光着個膀子對着水盆擦洗。他沒看到于慶業愣了愣。

于慶業把目光轉向别處,一邊收拾東西一邊教育弟弟:“小弟,你大了,往後可不能再這麼随便脫衣服。我是你親哥你也不能這樣。”

于慶隆:“……”無語。

他一邊加快速度一邊道:“知道了二哥,忘了你回來。”

于慶業覺得好像不是這麼回事,他剛還出聲了呢。不過弟弟都這麼說了,他也不好再說什麼。

于慶隆趕緊擦完回屋,他明天要比平時更早起來畫那些零件的模樣。

他告訴于慶業:“二哥你明天也起早點,我到時跟你說都需要做啥樣的東西。”

于慶業說行。

第二天他打算天不亮就起來,結果起來一看,弟弟比他還早!

于慶隆一早又要去挑水又要去跟莫大夫學習,沒有太多時間在家裡。他起得早,也是防止他畫畫的時候總有人過來看他做什麼而影響他。他已經把大水車圖跟所有要用的零件長什麼樣都給畫出來了。水鬥,水闆,還有輻條等等。因為于慶業不識字,他還用點數标記了出來。

“二哥你看你能不能記清這個順序。”于慶隆指着水鬥說,“第一行這個點數是八寸,指的是水鬥的長。第二行是高,這是五寸。還有寬……我所有的點都是按長高寬的順序點的。”

“你哪來的墨?”

“先前從我師父那要的一小塊。”他本是想拿回來試試白桦皮上能不能用墨汁書寫。他當時沒筆,但試着寫一下不是非有筆不可,便沒在意。後面沒想到于慶業給他那麼快弄出一支筆來。雖然跟他以前用的筆從質感上差了一大截,但剛好讓他畫出來顯得沒那麼精細,更自然些。

“這些用家裡現有的木料恐怕不夠。”于慶業說,“這麼長的輻條要二十八根,我得攢上一陣。”

“你看看攢多久能攢。如果不方便,可以再做小些。”

“那倒不用。七到十日便差不多了。我今兒要跟父親和大哥去地裡鋤草,回來之後我就回鎮上。過些日子攢夠了我把所有這上面要用到的木料全部帶回來。可你這上面畫的是什麼?”看起來一坨一坨的。

“這是土,這是石頭。适合的石頭得碰。找到差不多的可能還得磨一磨,這倒不急。”

“行。那剩下的二哥想辦法。”

“二哥,做完也不是一定就能賣出去。所以你心裡也别抱太大希望。但如果能賣出去,那大頭就歸你。”

“我明白。二哥盡力。”

要不他也沒什麼其他好的方法賺錢。他就算天天幹完了木工房的活出去再當苦力,一個月不吃不喝都不一定能攢夠三百文。

他們這裡是小地方,不像那些大的府城一般工錢多。

隻當是把死馬當活馬醫吧。

于慶業問:“若是能做成,小弟你覺得這大水車可賣多少錢?”

于慶隆道:“不好說。賣得好興許能賣個一兩銀子?”

“這麼多?!”

于慶業有些吃驚,他以為三四百文就不少了,畢竟都是用邊角料做成的東西。

如果是一兩,那可太好了。雖然離五兩還差很多,但他自己也多少攢了一點,如果能從這水車上再得個半兩銀子,起碼能跟白晚秋家裡商量商量延遲些娶親時間。

白家其實也是因為白晚秋有個弟弟要說親。白家也不富裕,他明白。隻是心疼秋兒心裡熬着。

不過好在現下有些盼頭了。

天大亮之後,一家人各自忙活。爺仨去地裡鋤草,于慶隆這個小的繼續去莫大夫家學習。大嫂喂雞,阿爹的繡活終于要忙完了,正在收底。

至于之前見了媒婆的事,于慶隆聽了周月華的解釋覺得也有些道理,便沒再繼續深思。

而那架大水車,他有他能做的,于慶業有于慶業能做的。于慶業走之前他們已經分工好了。

他仍舊每天忙活。上午學習,下午回家之後便把學的知識複習幾遍。三字經終于能全篇背下來,他還學會了一些字,連他師父都誇他聰明。

于慶隆心虛接受,同時也确定了,這裡用的是繁體字,這倒确實是需要适應。

一切都在向好發展,這日于慶隆卻聽說了一件事。

他當時正跟周月華一起去莫大夫家的路上,住老太太對面的張大娘就說:“大有家的,你們家要有喜事啦。”

周月華聽得一愣:“張家嫂子,啥喜事啊?我們怎麼沒聽說?”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