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生物技術出版中心,簡稱OBPC,是目前整個星系最為權威的,生物技術方面的論文雜志。
在如今,所有的信息都電子化了,紙張反而成為了奢侈品,OBPC就是少數幾個,仍然保留着紙質閱讀習慣的雜志,價格一騎絕塵。
白謹有錢,每個月都會訂購OBPC,盡管言長柏對此無比厭煩。
當年白謹學術抄襲一事,就是OBPC的某位内部人員站出來指正的,說白謹威逼利誘他,他才先刊登了白謹抄襲的論文。
但是OPBC的權威性實在是太大,在業界内無可匹敵,言長柏終究沒有一時意氣,反對白謹訂購OPBC。
今年OPBC的最新月刊,一經發售,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首都軍校古生物系,古生物學科的教授,維克托.利特爾占據了封面最顯眼的地方。
他刊登了一篇論文,關于栽培古地球隸屬薔薇科植物的水土方法改良。
這種改良方法更簡單,更高效,甚至能讓這種薔薇科植物,以一定的環境栽種在實驗室之外。
這是一篇足夠獲得今年費裡斯學術獎的論文,照道理一本雜志上有這樣一篇論文,其他論文都會被襯托得黯然失色。
可翻開雜志的人們驚訝地發現,并沒有。
維克托.利特爾教授的論文後頭的版面上,跟了一篇絲毫不遜色于此的論文。
據說這篇論文在投稿的時候,已經過了這一期的截止時間,但是OPBC的主編在看到這篇論文後敏,力排衆議,連夜返印,硬是把這篇論文加進了這一期,導緻雜志比平日厚了許多。
論文的前半段用完美的圖表,對比了恒星光對古生物的影響。
原來一直以來,實驗室的植物頻繁培育失敗,是因為他們使用了首都星群的天幕所收集的恒星光。
恒星光太過純淨,會燒毀植物,黑市那些經過混雜的,儲存久遠的陳年恒星光能量塊,反而更加适合植物生長。
論文的後半段,又精确計算出了需要怎麼樣處理恒星光,才能适合植物生長,并且還提出了天幕的改良建議。
普通人可能看不懂,覺得不就是改了一下恒星光的能量塊,沒什麼了不起的。
但隻要是了解其中關系的,就能明白這有多令人振奮。
也許新人類可以擺脫遷徙帶來的詛咒,能夠回到從前那種古地球的自然生态中!
這兩篇論文放在一起,攻克了新人類遷徙以來未曾攻克的難題!
有時候問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可第一個想到答案的人,就是會名垂千古。
人們激動地看向第二篇論文的署名,赫然發現一作作者,就是第一篇論文的二作,維克托.利特爾教授的學生,白若松。
很快,白若松的生平就被人扒了出來。
女Alpha,年十九,自小在邊境星長大,以幾乎滿分的成績入學首都軍校,卻選擇了最為冷門的古生物系。
住在邊境星的都是妥妥的貧困戶,至少在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的情況下。
首都軍校的學費不低,但白若松這個成績,首都軍校都是求着她來的,學費肯定是會減免的,挑不出毛病。
可實驗儀器怎麼說?
普通的,沒有接觸過實驗儀器的新生,入學第一年能夠學明白實驗室的儀器就已經很好了,一般都會被分配去刷瓶子。
更何況這才開學幾個月,從課程上來說,新生的小崽子們連實驗室都沒進過呢!
更何況白若松一作的這篇論文,明明白白就是她自己單獨做的數據,這意味着她至少擁有一套自己的實驗室!
幾個本來覺得自己論文有望獲得今年費裡斯學術獎的實驗人員都瘋了,到處打聽這個“白若松”的底細。
與此同時,首都星古生物系的辦公室裡頭,也有另一個人想知道這件事。
老院長開學不久,就坐穿梭艦去别的星球參加學術會議了,一直沒空理會白若松,連她請假的事情都不知道。
乍一回來,看見最新的OPBC,傻眼了。
“原來是恒星光,原來是恒星光,當年……”他說到一半,似乎是想到了什麼,皴了皮的手指捏着薄薄的紙張,渾身都開始顫抖起來,一張臉在瞬間血色便褪了個幹淨,“是她……一定是她……明明都姓白,我怎麼沒有意識到……”
旁邊跟着的小助手剛想問一句怎麼了,就見老院長刷地站了起來,快步走到角落,利用虹膜解鎖了一個小櫃子,開始翻箱倒櫃,半晌摸出一個文件袋。
在信息發達的如今,紙質反而成為了更為保密的方式。
“我離開幾天。”院長面色沉靜,同小助手道,“你就和校長說我回政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