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黃豆的黴菌還沒長起來,秦川想先試着用小米和麥子的稭稈試一下能不能做出紙。
為了造紙,秦川連訓練也不去了。最近室外氣溫下降的厲害,在廣場上站的稍微久一點他就會渾身僵硬,要好久才能緩過來。
白九也勸秦川最近不用跟着他去訓練了,雖然他很想秦川把身手好好提升一下,但是雪季對秦川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不去訓練,秦川就想趁着在冬眠前造點紙出來。稭稈他家不少,而且搬家的時候白九嫌棄稭稈不耐燒,還有一些在之前的舊房子那邊沒運過來。
現在他少弄一點,看看弄出來的紙怎麼樣?好用的話以後就多做一點,不好用的話就再改變一下方法,或者換原料再試。
秦川去柴房抱了一些麥稈到堂屋,用柴刀砍成小節,他又去找首領要了些石灰。把石灰碾碎,然後一層碎稭稈一層石灰裝進一個大陶缸裡。
把缸裝的快滿後,再加一些石灰水在裡面。秦川好像記得那些古法造紙的博主,無論用什麼原料造紙,都需要用石灰漚原料。
因為石灰呈堿性,可以使原料脫色,也能夠分解原料中不需要的一些物質,讓原料的結構更加松散。
一大缸的草料加上陶缸差不多有一百多斤,秦川現在已經能輕松搬起來了。把大缸搬到放黃豆的屋子裡,一起發酵。
之前發酵的黃豆在第八天的時候,黴菌就長得很好了。秦川過兩天就會把豆子翻一下,避免下面一層的豆子溫度太高,燒壞了。
白九偶爾過來看了一眼,看見黃豆上面全部都長了黃色的黴,還在想是不是做壞了?
秦川發現白九想偷偷倒掉他好不容易發酵好的黃豆,極力阻止後,才讓白九相信他就是要這種長黴的黃豆。
秦川把結成坨的黃豆揉散,端了兩個火盆進來放在簸箕下面烘烤豆子。翻烤了半天,豆子就很幹燥了,可以下缸了。
先燒一鍋開水,秦川按照黃豆的重量,在大陶缸裡放了二十斤的鹽,在開水裡攪拌,讓鹽快速融化。古法醬油就是要高鹽,才能耐存放。
現在氣溫低,鹽水很快冷卻,秦川把黴豆子倒進缸裡,讓鹽水完全沒住豆子。過了兩天,秦川揭開陶缸的蓋子,發現水已經完全被豆子吸收了,又加了一次涼開水。
白九看他忙活完,問他:“這就好了?什麼時候可以吃?長了黴的豆子做出來的那個醬油真的好吃嗎?”
秦川心情不錯,搖頭晃腦的給他解釋:“還沒呢!醬油至少要發酵半年,等以後有太陽的時候,還要搬出去暴曬。發酵的越久,味道越醇厚。”
“不止做醬油要黃豆長黴,豆腐乳也需要豆腐長黴呢!豆腐乳有的地方也叫黴豆腐,味道也不錯,也算鹹菜的一種,很下飯,也能做調料。”
白九不可置信,“黴豆腐?我從沒聽說過食物長黴了還能吃。”
嘿!秦川不樂意了!白九連祭祀那晚的腌魚都能接受,居然不接受長黴的黴豆腐?看來他還必須做點豆腐乳出來,讓白九開開眼!
豆腐乳的制作是很簡單的,以前他沒做,是因為他們平時有各種腌菜和新鮮的菜,不缺菜吃。而且他對豆腐乳也沒多稀罕,所以就沒想到要做。
現在白九居然對他的廚藝産生了質疑,搞的秦川很想把豆腐乳做出來打他的臉,證明他秦哥在廚藝這方面絕對是可以信任的!
說做就做!秦川泡了三十斤黃豆,做了六十多斤豆腐。因為他要做豆腐乳,用老豆腐更好,所以豆腐榨的比平時吃的要稍微老一點。
把豆腐切成小方塊,放在竹笆子上鍋蒸幾分鐘,然後等豆腐自然冷卻。在豆腐冷卻的時候,秦川去選了一些幹淨的麥稈鋪在一塊大一些的竹笆子上面。
等豆腐冷了,秦川把豆腐轉移到麥稈上,然後在豆腐上蓋了一塊麻布防塵。秦川沒有專用的腐乳曲,隻能讓豆腐自然發酵。
為了讓豆腐盡快發酵好,長出黴菌,秦川還在麻布上面蓋了一床獸皮被子。
在這個全封閉,溫度比較高的屋子裡,豆腐隻用了四五天,黴菌就長的很好。秦川把全部長滿白毛的豆腐端到白九面前的時候,吓了白九一跳。
“這……這豆腐上面的黴比那黃豆還多、還長啊?”
白九滿臉都是‘這真的還能吃嗎?’的表情,看着白九偶爾冒出來的傻氣,秦川覺得還挺可愛的,真想立馬呼噜一把他的大狼頭!
秦川把一塊塊豆腐分開夾到陶盆裡,然後在另一個碗裡調配好佐料。因為現在部落還沒有酒,不能殺菌防腐,豆腐乳就做的比較少。
秦川這次做了兩種口味的腐乳,分别用一個小小的陶罐裝着。一種是麻辣的紅油腐乳,一種是不完整的青方鹽水腐乳 。
紅油腐乳的佐料裡放了紅辣果粉、花椒粉、鹽、少量的八角和桂皮粉,還切了一些生姜絲,佐料和黴豆腐在盆裡颠簸幾下,讓佐料更好的融入到豆腐塊裡。
鍋裡倒豆油燒熱,然後放蔥蒜進去炸,炸香後撈起來。等蔥油冷卻後,再倒進麻辣味的腐乳裡面,直至完全淹沒腐乳。
青方的鹽水腐乳很簡單,把鹽在開水裡融化後放涼,然後倒進陶罐裡淹沒腐乳,撒一把花椒在上面增香。
本來是要倒一些白酒在上面封口的,但還是那句,可惜了,沒白酒!
兩種腐乳做好後,白九看着兩個小陶罐,問秦川:“這就可以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