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春蟬不知雪 > 第141章 第 141 章

第141章 第 141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除此以外,更要緊的是,對于這件事影響最大的并不是什麼朝堂官員,更不是長甯宮中某位可憐的宮女太監,而是一直靠着七王爺接濟才能苟活至今的流民。

顯然,比起虛僞摳搜的七王爺,崔荷玉并沒有如當日所說的那般大度。更沒有選擇将好不容易得來的金錢,花在一批一批湧來的流民身上。

畢竟在她看來,沒有什麼能比壯大勢力來的重要。

而她這麼做所帶來的後果就是,京城裡越來越多的流民被餓死在長街,或是睢河邊。

即便有時心善的京城百姓也會施舍他們一些飯食,但這樣總歸不是長久之計。

-

四月初的這一天,清晨的霧氣席卷了整個京城。

白茫茫的晨霧像一大塊漂浮的白紗,遮蓋住所有人的視線。以至于最後的能見地,也隻剩下了眼前那一小片方寸之地。

因着晨霧彌漫的緣故,這日的京城長街上難得清閑了下來,就連耳邊的喧嚷聲都比以往少了許多。

更透着股怡然悠閑的寂靜。

可就在這難得清閑的早晨,長街邊卻突兀地傳來一聲慘叫。

也是在這時,衆人才發覺,睢河邊又死人了。

好熱鬧的百姓,在那叫聲響起後不久就将那睢河邊圍了個水洩不通。

至于那在河水裡被泡脹的屍首,從外貌看卻是年歲不大,左不過才十三四歲的模樣,還是個少年。

認得的人細瞧了瞧那發白脹開的五官,和一身補丁的破爛衣裳。過了半晌才緩緩認出,死的這人竟是一位名叫小俊的外地流民。

聽人說他是由于家鄉遭難,父母雙亡,才跟着舅舅一路趕來京城的。

“這......死的怎麼會是小俊,這事孩子舅舅知道嗎?”

“看樣子人是昨個夜裡死的,恐怕是半夜餓的偷偷跑出來撈魚,結果魚沒撈成反倒死在了河裡......”

離岸邊略近的老者佝偻着腰背,低頭一歎∶

“真是造孽啊,那七王爺雖說也不算什麼好東西,可好歹還知道接濟這些流民裝裝樣子,博個好名聲。

他在的時候,早晨也能吃到些饅頭餅子充饑,人才不至于被餓死。

可自從這王爺府被元甯公主抄家後,别說接濟了,就連一碗粥水都見不着半點,再這麼下去,京城裡的流民就得餓死大半了。”

老者身側的人颔首附和,“無論如何,那些流民怎麼說也是大渝子民,實在不能置之不理。

說來這府衙也不是不管事,隻是需要安置的流民太多,根本顧不過來。

再者就算人真想管,又哪來那麼多錢養活那麼多流民,光出錢沒好處的事誰願意幹呐。”

一旁聽了這話的酒樓掌櫃卻不這麼想。

“說的倒輕巧,可就算接濟了,又怎麼樣?

如今山匪橫行,北幽虎視眈眈,南宛近日又新換了位君主,難保不會起兵再來。

若是每個流民都要去接濟,朝廷哪來那麼多錢,到時候要是沒錢打仗,别說流民了,連你我都不一定有命活。”

老者冷哼,“依你這麼說,外患重要,内憂就應該放任其發展不管不顧嗎?

如今在這京城,誰不知道她崔荷玉拿下那些錢财為的是什麼,可為了那些名利權勢就真的能夠視子民性命于不顧了。甚至重要到抛棄子民,任由同族自生自滅也在所不惜?

别忘了,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無水無民便無國。沒了我們這些子民,她就算是得了那些權勢高位又有什麼意思。”

随着近日流民死亡的人數越來越多,子民們對于崔荷玉的做法是愈發不滿。

到如今,哪怕是憑借她公主的身份,也無法遏制這謠言,反而愈演愈烈。

随着人們的議論紛紛,直到半炷香後,河邊的晨霧才逐漸散去。

也是在這時,人們一擡頭,就看見小俊的舅舅跌跌撞撞地跑來。

因來得匆忙,他身上那件衣裳上的破口又多了幾個,看着更像流民了。

緊接着,不出意外的,男人痛苦的哭嚎聲便傳遍了整個長街。

這一刻,男人的哭聲悲痛欲絕,響徹入耳,讓人聽後禁不住眼含淚花,隻餘悲怆。

此時,長街對面的馬車上,眉心蹙起的溫樂言也緩緩放下帷幔,無力地倚在軟墊上,滿目憂愁。

“近三日來,京城内的流民已經死了十來個人,其中三分之一還是孩童,再這麼下去,死亡的人隻會越來越多。”

沁竹道,“可惜那元甯公主不願拿出些錢來救濟災民,不然定不會是這般光景。

不過其他王公大臣們也是,明明府裡家财萬貫,卻連十兩銀子都不肯拿出來,真是不配為官。”

雖說京城内一直有崔府施粥放糧,可依崔府目前的份例,能有半月一次的接濟頻率已是極限,還皆是些湯湯水水,連饅頭包子都少有。

又哪裡能救活這麼多災民,不過是杯水車薪罷了。

擡眸瞧了眼街角蜷縮在磚石後頭的幾個孩童身影,溫樂言捏住袖中紙張,終是下定了決心。

“沁竹,我記得原先租住的那院裡還有十來箱嫁妝,你拿出幾箱子來換些銀錢,明日咱們好交給王瓊光王大人。

唯有如此,災民們的困境才能得以緩解。”

沁竹聽後憤憤不平,“可是小姐,那些都是您的嫁妝,有了它們,咱們日後的生活還能好過些,這要是交出去,您可怎麼辦。

再說了,那府衙遲遲不開倉放糧,誰知道有什麼貓膩,這些錢不少,要是都給了他們,萬一昧下了,咱們就得不償失了。”

“我知道你擔心什麼,就這麼做吧,我心中有數。”

實在拗不過溫樂言,沁竹隻得應下,“知道了小姐,我回頭就把嫁妝換了銀錢,交給王大人。”

說起沁竹的擔憂,溫樂言又如何不知道這些,隻是她實在無法看着這些災民一日日被餓死,卻無動于衷。

更要緊的是,她近日的身子已經每況愈下,怕是連雙十年華都撐不到了。

與其帶着這些嫁妝進棺材,還不如拿出來做些善事,起碼她無愧于心。

再者說,府衙如今的情形她聽寒林商說起過,實在是流民太多,又有山匪作亂,王瓊光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對于王瓊光,溫樂言曾有過接觸,那人雖迂腐固執了些,卻也是位為民憂心的好官,想來嫁妝一事交予他,也能多少放心些。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