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小院四處走走,以便盡快熟悉即将生活一段時間的地方。與自己的東屋相連的是趙青的卧房,且稱為西屋。與西屋并列,中間隔了一條小過道的是一處上了鎖的屋子,可能是儲糧的倉庫。此屋前有一大片空地,西面支着晾曬衣物的竹架子,此時正曬着趙青的衣服,東面則是水井。繞回小院,往東屋繼續朝東走,那裡有兩間茅草屋。其中一間是茅房,挨着的是牛棚,裡頭可見一頭牛兒正在咀嚼幹草。
轉頭見趙青在桃樹下招呼他過來,身側的石桌上已擺着碗碟,到吃午飯的時候了。他走近時,趙青領着他從樹下繞到柴房後頭,那裡有一口井,井邊還有一口大水缸,上頭蓋着木闆,趙青舀了些水倒入木盆中,沈明宜洗淨手後,二人便坐到桃樹下吃飯。
小米粥兩碗,水煮蛋兩個,白菜一碟,腌蘿蔔一碟。樣式很簡單,沈明宜卻吃得津津有味。他習慣進食時不言語,趙青也不言語,于是二人沉默又愉快地結束了這頓飯。
趙青收拾着正要端去洗,沈明宜表示洗碗讓他來,趙青搖搖頭,端着碗碟進了柴房。
沈明宜有些飽,便在小院繞着圈散步,沒走兩圈,直覺得疲乏,也許是病後身體還會完全恢複,加上早上收拾行李耗了些體力。他回到屋内,準備小憩一會兒。
被子軟軟的,躺一會兒就暖和起來,他很快入眠了。
趙青從柴房出來,見沈明宜去休息了,便扛着鋤頭去東邊的牛棚。牛棚有些漏風,他從倉房抱了些茅草去修補,牛兒則在一邊吃草。之後又把牛糞刮出來整到邊上的田地裡,準備漚肥,為開春做準備。
忙完這些,他回到柴房喝水,稍作休息。見天色未暗,離天黑還有些時辰,掄起鋤頭就往籬門走去。
籬門隔着一條小路的坡下,那裡有一大片田地都是趙青家的。寒冷冬日,農事不多,但因此時作物都已收成,視野寬闊,也是搜尋鏟除田鼠窩的好時機。開春後,這裡将種上形形色色的蔬菜,收成後,趙青會運到城裡賣掉。他在田間走來走去,一直到天色漸暗,才扛着鋤頭回家。
柴房裡,光線昏暗,沈明宜坐在竈口準備用火鐮生火。他技藝不精,倒騰了許久依舊沒能成功生火。于是當趙青步入柴房時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幅畫面:公子一身白衣,長發垂肩,神情疑惑,手上拿着一火鐮……
沈明宜見門口有人,擡頭望去,随即無奈地說道:“這個我從前用的不多……”
趙青點點頭,并示意他起身,自己則坐下,隻一下,就生火成功,塞進竈内,沈明宜暗暗佩服極了。跳躍的火光讓青年冷峻的面龐變得生動,雖然一身短褐,樸素無華,但沈明宜卻覺得這人長得真好。
眼看煮飯幫不上忙,沈明宜便在院中踱步,後面又因為太冷了,縮回了柴房,還是柴房溫暖。
入夜後溫度更低了,趙青便将飯菜擺在柴房内的一張小木桌上,二人坐在小凳子上,相對而食。
晚飯是紅棗小米粥,加了一些糖霜,幾個蒸地瓜,沒有配菜。沈明宜卻仿佛在吃什麼山珍海味,一副十分滿足的表情,趙青忍不住瞄了他好幾眼。
夜裡,沈明宜坐在自己屋的門口賞月,他的心情很好,眉眼彎彎,甚至想來壺小酒。卻見趙青提着一桶熱水往東面的竹林走去,那裡隐約有一間小屋。
沈明宜好奇心作祟,猶豫了一會兒,慢慢地朝竹屋走去。靠得近了,聽見淅淅瀝瀝的水聲,以及猝不及防映入眼簾的顫動的古銅色的後背!沈明宜的臉刷地一下就紅透了。
這、這、這居然是沐浴之地,還是露天的!僅僅是四周用竹子圍成一圈!
沈明宜倉皇而逃,逃到屋内準備早點睡,又想起來還未洗漱,又匆匆跑到柴房那拿刷牙子和胰皂,結束後麻利地滾回了屋内。倒在床上時,胸口卻還在撲通撲通跳個不停。
一無所知的趙青沐浴後,捧着木盆提着桶路過東屋,瞧着黑漆漆的窗戶,又望了望天邊的月亮,去井邊洗衣服了。
甯靜的鄉村夜晚,月光傾瀉在小院的瓦片上,桃枝上,泥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