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店自從開業到現在,還一眼都沒去看過的童桐,心懷愧疚地準備去搭把手。
趁着中午時間,童桐跟着王鋅來到店門口。
乒乒乓乓小吃店。
明明才下課沒多久,店前已經擠滿了學生,一半是穿着校服的初中高中生,一半是家長領着的小學生。
童桐站在遠一些的地方,遙遙望去,基本隻能看到店裡店外攢動的小腦瓜們,根本找不到王父王母的身影。
既然找不到,她也就不費勁了。
轉頭打量起店外的裝修。
和她當時想要的效果基本一緻——亮色系風格,明亮大方,又帶着可愛的細節。
比如門口的把手,是乒乓球拍的造型;垂下的珠簾,是一顆顆mini乒乓球;就連頭頂的照明,都帶着乒乓球元素。
而最吸引學生群體的,不外乎門口擺着的兩個mini乒乓球台。
按照店裡的規則,隻要在店内消費,就都可以來打球,一局決勝負,赢了的人可以挑選一個盲盒。
集齊一套所有款式手辦後,可以将自己的名字留在金榜上,并獲得一張球星簽名照。
根據王梓說的,店裡一開始吸引的都是對乒乓球有興趣的孩子,有的是為了球星簽名照,有的是為了把自己名字留在金榜上。
進店點杯奶茶或者手抓餅,就去打球,一打就是一天。
最開始,王父王母還在擔心客流量問題。
可當被拆開的盲盒款式越來越多,精緻可愛的小挂件被帶到學校,吸引了不少孩子的興趣。
于是他們成群結隊地來吃飯打球。
盲盒這個概念,他們也是第一次接觸,拆過一個就忍不住想拆第二個,這種沖動根本克制不住。
更别提來店裡隻需要花錢吃頓飯,就能免費打球赢盲盒。反正飯錢在哪裡都是要花的,王父的手藝又好,價格也不貴。
隔着透明玻璃看得到後廚,幹淨衛生,家長也不會阻攔。
于是人便越來越多。好多人連着一個月,每天都會來,就為了湊齊盲盒款式。
唯獨有一款冬季雪人裝,特别難拆到。
所以今天童桐帶着這個挂件到處走時,才會被盯着看。
童桐:還以為是因為我吃太多。
這種經營模式,王父王母也擔憂過,這盲盒看着就不便宜,免費給的話,時間長了怕是要賠本。
但童桐讓他們完全不用擔心,盲盒自己有進貨渠道,都是按成本價一塊錢十個給的。
這話一出,王父王母自然不再擔心。
其實童桐也沒撒謊,但這價格是她将星際币和人民币換算過的。
童桐回憶起當時設計的想法,不光讓裝修團隊以乒乓球為主題設計餐廳,更是讓他們額外做了系列盲盒。
因為用料簡單,而且盲盒需要的複雜工藝對于系統來說反而是最簡單的,所以童桐最後以100星際币的加價,得到了十萬個盲盒。
便宜到幾乎不要錢。
不同款式的數量還不同,雪人款是最少的,才一千個。
眼看着盲盒消耗量超出預想,童桐暗自決定再讓系統出一批新盲盒。
絲毫不在乎沒拆出雪人款的小顧客們的心情。
童桐:這個拆不到?下個也拆不到哈哈哈。
但童桐最開始設計盲盒的目的,當然不是為了賺錢。
為了檢驗成果,童桐帶着王梓,費盡全力才擠到櫃台附近。
看到王母穿着制服,整個人透着精神氣,正溫言細語地和一個孩子媽媽解釋什麼。
童桐定睛一看,孩子媽媽手上拿着的,果然是她讓擺上的乒乓球館宣傳冊。
裡面都是她實地考察,并篩選過的好球館。教練有實力,環境也好,出過不少職業球員的球館。很适合初學者嘗試。
“不來這兒,我都不知道孩子對乒乓球有興趣。”孩子媽媽有些意外地看着自家兒子打球的身影。
當時兩人路過新開的店面,隻是想進來嘗嘗味道。看到乒乓球主題還有些新奇,一家人也沒人接觸過乒乓球,自然沒有嘗試的心。
但接待的王母說,球拍可以在店裡租,赢了的話還可以拿一個盲盒當獎品。
此時mini球台旁已經有好多小朋友圍着打球了,很是熱鬧。
看孩子也有興趣的樣子,就給他租了個拍子,沒想到小小一隻舉着拍子就自來熟地湊了過去。
有學過的小球員就教他怎麼打,一來二去還真讓他赢了一回。
那天晚上,孩子拿着盲盒在家裡瘋跑了好幾圈,非要再來。
孩子媽媽回想起來還哭笑不得:“平時讓他上個課外班,那叫一個難,這還是他頭一次自己想學點什麼。”
王母連連點頭:“孩子嘛,隻要有了興趣,才能學得進去。”
孩子媽媽看了看宣傳冊,倒還是有些猶豫:“可您說,這學了又有什麼用呢。咱也不是心疼錢,就怕他學了這乒乓球,以後也用不上。”
王母一聽,立刻拿起一邊的另一個宣傳冊:“那你得看看這個。”
孩子媽媽接過來一看。
《乒乓球就業前景》直白明了。
她半信半疑地翻看,各種和乒乓球有關的職業都一一列舉,就連平均年收入都有。
甚至離譜到,還有介紹有的體育生,就因為乒乓球特長,被體制内錄取的例子。
她這一看,心就放下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