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飛機後,童桐坐在他旁邊。
“柏隊,7月的大循環,我想試試進一隊。”
“這麼早?”柏明德有些驚訝,“我記得你才13吧?再晚兩年也來得及。”
14、5歲才是進國家一隊的普遍年紀。
雖然以童桐的天賦,沖一把也不是沒有可能,但太小就進一隊,壓力又大,又沒有主管教練。
一旦自己松懈,再從一隊掉出來,那情況就不一樣了。
柏明德輕聲給童桐分析着情況,童桐自然明白這些道理。
“柏隊,如果這次能進一隊,我就會開始準備明年5月的莫斯科世錦賽。”
“童桐,你太操之過急了。”柏明德很不贊同地皺眉。
以世錦賽的重要性,童桐完全沒必要逞能,國乒排着隊等上場的人數不勝數。
童桐面對的不僅僅是實力差距,還有成績差距。
沒有大賽冠軍,她憑什麼上場?
童桐勾唇:“憑實力。上頭不是宣布莫斯科直通賽的名額篩選方式了嗎,明年年初,22人大循環賽。隻要我能在循環賽開始前,拿到22個名額中的其中一個,我就還有希望。”
“隻剩半年,你不僅要從二隊升到一隊,還想升到一隊前22名?”柏明德覺得自己的嗓子有些幹巴。
不知道該怎麼勸才好。
童桐點頭:“柏隊,我知道現在說這些,聽起來都是癡心妄想。一切都等我進了一隊再說吧,到時候,我想和你說一件事。”
“什麼事?”柏明德好奇。
“到時候你就知道了。”童桐說完,自顧自合上眼睛,進入系統。
第二天,回到京市二隊報道,童桐的處境并沒有什麼改變。
韓教練雖然礙于柏明德的面子,不會再明顯為難童桐,但仍然沒有把她加回單打訓練。
童桐也不急,隻是安安靜靜地練混雙和女雙。她的目标很清楚,是7月的大循環賽。隻要能進入一隊,她的單打位置就不容韓教練插手。
眼下,給童桐安排的混雙搭檔叫淩連可,一個沒什麼存在感的男孩。無論從身體素質還是競技水平來說,都是二隊墊底的存在。
把他配給童桐,自然也是韓教練的主意。
意思很明顯,想讓童桐在混雙競争中落敗,直接無緣世青賽混雙。
而女雙因為有人主動要求和童桐組隊,韓教練沒辦法隻能同意。
童桐被自己的女雙搭檔緊緊抱在懷裡,無奈地笑:“姜翼,你還要抱多久?”
沒錯,主動要求和童桐組隊的,正是山東選手姜翼。
“嘿嘿,桐桐太可愛了嘛。我可想你了,為了能進來和你組隊,我在集訓裡都拼命了!”姜翼滿足地蹭着童桐,隻覺得自己抱了團棉花,十分軟綿。
拼命拿的集訓第一,值了!
童桐被一米七的搭檔抱在懷裡,無奈歎氣。
“不過桐桐,你是不是長高了啊?”姜翼将童桐放回地面,比了比兩人的身高。
童桐點頭:“長到一米六了。”
“夠用了夠用了。”姜翼摸着童桐的小腦瓜,笑得很爽朗。
童桐躲開她的手:“不夠,我的目标是一米七八!”
姜翼驚呆:“長那麼高幹嘛!”
“越高,肌肉才能越多。”童桐清楚自己的力量短闆。
姜翼猶豫着點頭:“也對。”
童桐是個執行怪,早已經為了實現身高目标,每天固定飲食和加訓,對自己十分嚴格。
為了不拖後腿,姜翼也積極跟着加訓,順帶拉着默不吭聲的淩連可一起。
時間很快來到7月初,世界各項乒乓球賽事告一段落,一個半月的休息期足夠讓國乒内部動一動位置。
所有一線選手紛紛回到國内,進行大循環賽。
所有人都知道這次循環賽的重要性,這次名次關系着莫斯科直通賽的名額。而明年5月的莫斯科團體世錦賽的成績,又是2012倫敦奧運會參賽名額的重要參考指标。
這次大循環,幾乎是倫敦周期的重要起始點。
沒人想錯過這次機會。
童桐尤其。
三局兩勝制,童桐隻有拿到京市分組的第一,才有資格回到成都訓練基地,進入第二輪大循環。
而兩輪大循環的男女第一,才有資格進入一隊。
“童桐,别白費力氣了。”
韓教練貌似一臉關心地勸她。
童桐低着頭,不言不語。
韓教練以為數月的打壓,已經讓童桐認命,露出一雪前恥的得意表情:
“你太久沒有參加單打訓練了,根本赢不了了。還是省省力氣,專注雙打吧。”
童桐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