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孩子心态不錯。”
“确實,不驕不躁,适合大賽。”
“要我被比分反轉,可能就崩了。”
“你看她,根本不怕。”
“可惜了,2比0的全勝記錄沒了。”
“話說早了,我看不一定。”
“怎麼不一定,這丁茜明顯找教練開小竈了,用的都是針對左手球員的戰術,一連換了好幾個戰術布置,根本不是她這個階段該學的。”
“畢竟從一隊降回來,她着急也正常。”
“童桐又沒學過戰術,能擋住幾個已經算她基礎強了,想赢就太難了。”
沒錯,幾個教練一眼就看出了丁茜操之過急的地方。
二隊球員的訓練其實還是在打基礎,通過長時間訓練,将每一闆球打好,每一次銜接連上,專注基礎,用硬實力戰勝對手才是目的。
而研究對手,設計針對性戰術,是升到一隊才會成為主要訓練項目。
而過早接觸戰術訓練,對小球員來書利大于弊。太過依賴戰術,會讓他們遺忘基礎的重要性。
可眼下丁茜為了赢一個13歲的隊友,本身就有年齡優勢還不夠,還特意去找教練開小竈也要設計戰術。
這行為不能說錯,但終究不能服衆。
丁茜不知道,此時的她已經被從世青賽女乒隊長的位置挪出一半了。
此時她已經松了一口氣,心裡暗暗自得。盡管看到對面童桐還鎮定自若,卻笃定不過是輸球前的逞強罷了。
但她不知道,童桐是真的很鎮定。
大腦也在飛速旋轉,那些曾經看過的世界頂級賽事的戰術結構,一個個重現并解構。
化為她自己的理解。
于是接下來的幾個球,丁茜越打越别扭,明明戰術執行得非常堅定,為什麼就是打不死呢?
每一個球,都仿佛被童桐預知到一樣,眼看着在将将丢球的邊緣,卻都能被她救回來。
而丁茜卻不自覺地落入了童桐的戰術節奏中。
疲于強攻。
不知不覺間,比分逐漸接近。
“9:10”,童桐隻差一分就能追平。
而丁茜絕不想拖入加分賽,她已經感覺到了體力的流失,而童桐卻還是一副清清爽爽的樣子。
可惜……
“10:10”,童桐追平!
“诶呦喂,這孩子真猛啊。”教練之一驚訝捂嘴。
“這心态得穩成什麼樣,還能追平啊。”
“就是,那些球都是硬生生救回來呢。”一個教練感慨。
卻被一個資深教練否定:“不,不是硬救回來的,她是看懂了丁茜的戰術,提前預判到了球路。”
“怎麼可能。”有的教練笑了。
戰術學都沒學過,打幾個球就能預判?那不是天才,那是神。
可偏偏他們不信,她卻最争氣。
幾個教練不自覺地開始觀察童桐的腳底步伐。
……她還真是快球半步,在能看清丁茜球路之前,就擺好了回擊動作。
“……怎麼可能?”
這句不再是質疑,而是驚愕。
她這就學會了?
“12:10,童桐1:0.”
“HAAAAA!!!”拿下第一局,童桐振臂高喝!
幾個教練甚至不自覺的為她鼓掌,這太牛了!
而最令人震驚的,還在後頭。
第二局開始,在沒有任何教練指導下,童桐開始施展自己的戰術。
應對丁茜的調動,她刻意用短球緩沖節奏,針對丁茜反手旋轉銜接正手不快的弱點,盯住丁茜正手位連加長球!
丁茜在急促的呼吸重連丢數球,眼中的慌亂可見一斑,恐怕即将面臨崩盤。
“這球商,也太高了。”資深教練喃喃感歎。
其他教練沉默點頭。
令人嫉妒,童桐的天賦太過令人嫉妒。
比賽結束得很快,沒有了戰術優勢,丁茜隻能疲于應對童桐的強硬進攻。
“11:5,童桐2:0獲勝.”
最後一球結束,童桐扭身握拳怒吼:“HAAAA!!!”
【赢了!!!!】
【我胳膊上的汗毛立起來了啊啊啊好可怕但我好激動!!】
【那是雞皮疙瘩啊啊啊!】
【主播牛BBBBB!!!!】
【啊啊啊啊啊啊啊!!!】
直播間陷入一片狂歡,打賞瘋狂上漲,高額打賞的閃光布滿了屏幕!
“真是2:0全勝啊……”預言童桐赢不了的教練陷入呆滞。
“我就說吧哈哈哈。”反駁過上面那位的教練也陷入呆滞。
沒人相信,童桐真的赢得如此完美。
當晚,世青賽名單被總教練整理妥當,提交上去。
男團:江楚(一單、隊長)、顧德(二單)、何晨軒(三單)、淩連可(P卡)
女團:童桐(一單、隊長)、丁茜(二單)、崔佳玉(三單),姜翼(P卡)
男雙:江楚、淩連可
男單:江楚、顧德
混雙:童桐、淩連可
女雙:童桐、姜翼
女單:童桐、姜翼
世青賽最年輕小隊長誕生,更别提童桐赫然身兼四項,這四塊金牌的分量,足以證明她肩負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