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的話題因為兩人密集的賽程暫時擱置。
薛晴隻當是小孩子的玩笑話,卻不知道童桐把這事放進了心裡。
隻是眼前必須專注比賽。
休息半個小時後,十一點半童桐就出現在了2号台,對陣91年選手曹慧慧,比童桐大4歲。
她已經是22人中,和童桐年齡差較小的一位了。
童桐合眼,快速回想起曹慧慧的打發特點,右手橫闆正手正膠,弧旋結合快攻打法,中規中矩,特點不多。
唯有一點——腳下動作慢。
比賽開始時,童桐已經确定好戰術。
攻防轉換。
以高速球對持壓制,然後全台調動。
曹慧慧果然疲于适應節奏,多次在反手和正手轉換之間丢分,站位失誤是她的最大丢分項。
但曹慧慧意識到問題所在,再想利用發球反擊時,卻已經為時已晚。
童桐徹底掌控住節奏,并強勢進攻。
“11:5,童桐3:0勝。”
賽後握手,曹慧慧看着眼前比自己小4歲的人,無奈歎息。
天賦,是進入國乒隊的底線,也是一個球員發展的上限。而努力,是接近這條上限的階梯。
童桐就是一個擁有無限上限,同時又無比努力的人。
曹慧慧曾數次見到深夜訓練結束的童桐,路燈下堅挺的背影,證明童桐早早就走上了一條孤獨但筆直的路。
她注定成功。
“加油。”曹慧慧說。她知道自己或許永遠也摸不到天花闆,但隻要有同伴能,她就會成為一個台階,推她上去。
童桐的手微微用力,牢牢握住隊友的手:“我會的。”
又是僅僅半個小時的休息,童桐隻來得及吃些東西補充體能。
就又在13:00時出現在三号台。
此時跟着她比賽走的教練已經越來越多,沒有人能不好奇這位黑馬,到底能闖到什麼程度。
童桐沒有讓他們失望,3:1戰勝侯旭新。
20:45,她在重回1号球台以3:0戰勝沐星。
就在衆人被她的極佳狀态和進攻性極強的球風震驚,并以為童桐準備一路闖關,完成首日全勝時。
22:15,2号球台。已經連打4場的童桐面對當紅種子選手,丁鳴一。
身為90年出生的種子球員,年僅20歲的丁甯正值職業生涯上升期,在去年拿下第一個世界杯團體賽金牌,國家隊對她的培養也十分用心,俨然已經成為女隊主力之一。
而且丁鳴一在比童桐少賽一場的情況下,最後一場比賽在中午13:45早早開打,足足有半天的休息時間。
這意味着,童桐在打了一天的比賽後,還要對上無論在體能還是資源上,都比自己強上一大截的丁鳴一。
别人看來,這場比賽的勝負幾乎沒有懸念。
童桐看着對戰表,不禁笑了。
有人想拿她這個黑馬,給種子選手鋪路。
想來也是,首戰就赢下薛晴的天才黑馬,在遭遇丁鳴一後潰敗成軍。
童桐想着,這新聞标題寫出來,一定很吸引人。
他們想一把将薛晴和童桐拉下馬,一起踩在腳下登頂啊。
可惜了。
你們挑錯了墊腳石。
童桐轉動關節,讓肌肉重新激活充血,強迫大腦再次恢複平靜。
再次走上賽場,童桐能清晰地聽到心髒劇烈泵血的鼓動聲。
童桐俯身,緊握球拍,好戰的神經躍躍欲試。她直視丁鳴一,和她身後那些無名的推手。
“來!!”
丁鳴一發球。
童桐緊盯球路,反應迅速。
雙方開局就陷入高強度對持,因雙方身高相似,遠台對持幾乎勢均力敵。
童桐的力量雖強,但丁鳴一作為種子球員,力量上并不比她弱。
兩人護台面積幾乎相同,在調動走位上有微妙差距,但不足以利用這點來得分。
局面很快開始僵持,比分也咬得很緊。
童桐側身轉換,正手加轉得分。
“7:6.”
丁鳴一強行加快節奏,在闆闆爆拉中保持強勁攻勢得分。
“7:7.”
比分緩慢攀升,兩人都是踩着對方往上走。
場邊薛晴也來觀戰,她在球隊待得夠久,自然看得出這場比賽的彎彎繞繞。
目光冷冷掃過一些教練,看到對方心虛地挪開視線,薛晴心裡更是厭惡。
這些人,是想犧牲童桐,來捧人。
眼下不是計較的時候,但薛晴将這件事放在了心裡。轉而關注比賽,童桐的汗珠如雨,甚至順着馬尾低落在地。
面對體力劣勢,童桐不見急躁,隻是抹了把汗,看向周圍。
李勝早早就等在旁邊,雖然不能提供指導,但他熟悉童桐的習慣。
從兜裡掏出止汗帶,遞給童桐。
因為沒有鏡子,童桐直接低下了頭,示意他給自己戴上。
也不是第一次了,李勝楞了一下,輕手輕腳地給眼前的女孩戴好止汗帶,幫她整理被壓住的馬尾。
輕聲問:“能赢嗎?”
童桐擡頭,雙眸如星如輝,亮得人心裡一顫。
“當然。”她笑道。
丁鳴一的特點很鮮明,基本是天才氣盛的代名詞。勝負欲極強,同時天賦也極強。
在遭遇危機時,不會自亂陣腳,反而一些緊迫感更能激發丁鳴一的手感,從而打出許多爆發力極佳的好球。
但這一點,有利有弊。
童桐是喜歡保持大腦冷靜的人,這是她在生死之間定下的規矩。
當人隻能被腎上腺素支配時,也許會赢,但離輸也不遠。
眼下的局勢,丁鳴一和童桐都在強勢進攻,但丁鳴一明确知道,童桐的體力不夠。
丁鳴一理所當然會預設,相持的局面不會保持太久,隻要堅持進攻,童桐總會撐不住的。
可如果童桐撐住了呢?
如果童桐長久不露出疲态,丁鳴一會慌,也會懷疑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