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賽時,李勝是童桐的場邊指導。
光是一打眼,他就看出韓國小将的異常,作為開賽以來背負着過多期望值的女乒新星,楊合恩精神上不堪重負,發揮得時好時壞。
再反觀童桐,出少乒賽出道以來,童桐的水平一直穩步提升,很少出現心态波動甚至導緻狀态不穩的情況。
李勝給小孩擰開瓶蓋遞過去,笑着說:“我還真沒見你緊張過。”
童桐用水潤了潤口腔,讓灼熱的呼吸稍顯濕潤後,就沒再喝了。喝太多水也會加重胃的負擔,尤其在比賽前不能多喝。
她活動着肩部關節,神色淡淡:“我現在就很緊張。”
緊張是因為,她想起那本将對手印在封面上賽事秩序冊。
童桐曾一頁又一頁地,翻遍了全本的文字和圖片,才在器材版面的角落裡,找到中國人的身影。
上面提到蔡局和謝賽克前輩在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的器材變革中得到了成功。
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童桐不服。
中國球員一直占據世界乒壇主導位置,近十幾年來幾乎囊括所有奧運會和世界大賽冠軍。
他們卻隻能出現在一本冊子的角落裡。
而她的對手,不過是韓國女子成年排名中的第10位、國際乒聯世界排名100多位的球員。
卻能出現在封面上。
明明一直是名正言順的體育強國,但中國在乒乓球這項堪稱統治範疇的運動上,仍然處處受制于人。
童桐知道,國乒需要從遊戲者變為規則制定的參與者,也需要有更多的國際話語權。
而想要實現這點,有兩個要素缺一不可。
一,更多能夠進入國際協會制定政策的人。
二,成績。
現在的童桐做不到一,但至少能做到二。
她要把眼前這場比賽,和之後的每場國際比賽都赢下來,而且赢得漂亮。
讓那些背地裡搞小動作的人看清楚,再怎麼改動規則制造困難,他們也赢不了國乒。
李勝:“我怎麼看不出來你在緊張?”
童桐拿起球拍,走向賽場:“因為我一定會赢。”
走到觀衆席的對面,童桐和楊合恩并排站定,等待廣播介紹。
随着童桐的名字被念出,全場迸發出巨大的歡呼聲。
無數華人在這一刻發出了呐喊:“中國隊!加油!中國隊!加油!!!”
童桐上前一步,揮手緻意。
這一瞬間,她甚至能感受到對手瞬間急促沉重的呼吸聲,緊張到戰栗的氛圍彌漫。
在賽前對練時,童桐刻意加重質量,逼迫着楊合恩提升節奏。
楊合恩果然稍顯慌張,卻在本能下配合對練。
幾球熱身結束,童桐回到教練席前喝了口水。
“她害怕我?”童桐有些疑惑。
李勝連忙捂嘴,生怕笑出來:“你忘了?世青賽上,你打赢過韓國的金敏熙和楊恩智,這倆可都是韓國國内女乒的頭号種子,也都是楊合恩的前輩。她面對你,能不緊張嗎?”
童桐恍然,想起曾經被自己打哭的金敏熙,還曾經和她約定在國際賽場上再見。
可惜金敏熙卻沒能拿到青奧會的參賽資格。
回到球場,面對格外緊張的楊合恩,童桐顯得十分從容鎮定,對比之下,平添一股大将之風。
第一球,童桐發球輪。
半高抛的勾手旋轉,詭異的球路讓楊合恩不得不後撤拉開距離,才能判斷出球路走向。
發手橫削将球回擊,卻遺憾出台。
“1:0.”童桐發球得分。
李勝起身鼓掌:“漂亮,穩定住!”
丢球後,楊合恩肉眼可見地更加緊張了。
哪怕童桐隻是輕輕挪動發球點,她都要神經兮兮地跟着動。
童桐見狀,将球輕輕抛起,小臂速度擺動,眨眼間球直奔楊合恩正手位!
楊合恩驚慌展臂接球,不明白為什麼童桐的動作幅度那麼小,球速和旋轉卻能那麼強。
因為球速過快,楊合恩甚至來不及調整擊球角度,隻能勉強勾手将球送回。
童桐半步上前,正手扣殺!
“2:0。”
僅僅兩球,兩人之間的實力差距就已經很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