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西方羅曼】中篇合集 > 第32章 【雜談】白人男性精英

第32章 【雜談】白人男性精英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我們date了總共八個月,exclusively建立一對一關系5個月,互稱伴侶3個多月。在這段時間裡,我變成了一個非常、非常、非常可怕的人。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的我就跟得了失心瘋一樣。其實這種反應從一開始就注定了——我不是長得特别好看的女生,他在咖啡廳問我聯系方式的時候,我完全不明白他為何會對我産生興趣,從一開始我就有一種不配得感。我當時21,剛本科畢業(我比同級人小)和第一任男友分手。開始date他之後,我瘋狂地改變自己的外在。我本來就瘦,但在一個半月裡竟然從100多磅減肥到了93磅(BMI十幾)。我不會化妝,在一次去高檔場所約會前,我求一個公認很會化妝的韓裔姐妹,請她幫我化個妝。但結果讓人崩潰:化完妝的我比沒化妝還醜,那個妝就好像是小孩兒在穿大人衣服一樣,老了十幾歲,一點兒也不适合,就連皮膚好像也……不太好了。最後在出門前我朋友讓我洗掉了。

我當時心裡特别崩潰,不明白我長得到底哪裡不對,為什麼其他女孩兒都能化那麼精緻漂亮大氣的妝容,但在我臉上就是不行。當時特别嫉妒,特别無助,甚至想過去整容,上班也無法專心,每次在公司上完廁所盯着鏡子裡的自己看好久,觀察臉上的不足,沒心思回去工作。

嗯……想象是美好的,我不想讓柰成為和當時的我一樣可怕的人,所以她對Sterling是完全祛魅的。她已經擁有了強大的自我,她在故事後期的個人成長是跟自由與信仰相關的,讓她走我走過的那些迷失自我的彎路完全沒有必要。所以,正如一位讀者所說,雖然柰是我理想中女性該有的自我,但我想說清楚,尋找自我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長的,并不是像故事裡柰的設定一樣,似乎“天生”就有的。

Anyway,其實現在回想起來,這位前任與我并不契合。我們談話的時候,他更多的是去談具體的人和事件,而我總有一種将話題引申到抽象概念、總結宏觀規律的傾向,他對此則毫無興趣,也不知道如何接話,我說的很多書與理論他都沒聽說過,也不太感興趣。他不太閱讀。每次約會我總在思想上感到無趣,甚至有一種得對他“向下兼容”,扮演一個“傻姑娘”的感覺。但我當時完全沒有意識到。我就跟瘋了一樣,對其他任何男性提不起興趣,不在一起的時候晚上睡不着覺,滿腦子想的都是他,疑神疑鬼,他如果一小時内不回信息(因為不敢跟他發火,又得故作矜持)我就變得對别人特别暴躁、不耐煩,跟書裡形容的毒品戒斷症狀一樣。每次約會完都怕他再也不聯系我,有兩次甚至沒繃住,主動聯系了他;上youtube看情感頻道:“你如何知道他是否愛上了你”、“三個signs說明他對你欲罷不能”、“如何讓男人再也不離開你”……

哈哈哈,哎。現在說起來超級搞笑,我也不介意大家笑話我。我隻是希望沒有别的女孩兒陷入這種可怕又糟糕的精神狀态,或者能及時抽身。我記得他問我可不可以exclusive(一對一)的時候,我興奮得想尖叫,之後一夜幾乎沒睡,趴在他胸口裝睡哈哈哈,然後第二天早上去看牙醫的預約,牙醫看到我的疲态,問我“Are you doing OK?”(你還好嗎?)我很興奮地跟他說“never been better”(沒有更好過了),哈哈哈哈,哎。可惜我沒有記日記的習慣,否則現在看看那時候的日記,應該很精彩。

我終于清醒過來是在八個月後。我想這其實主要是生理上的,因為人的“瘋狂熱戀期”一般在3-6個月左右。我後來看了人類學家Helen Fisher的書,說浪漫愛刺激的腦部區域與吸毒(□□)刺激的腦部區域是一樣的,并且親密關系(□□關系)會讓人更快速淪陷。嗯。但也要感謝我一哥們兒E。有一個周末下午,E和我在咖啡廳閱讀,我很清楚記得我當時在看村上春樹的Wind-up bird chronicle,是我很喜歡的作者和風格,但我完全沒看進去,盯着窗戶外頭犯花癡,想男朋友在做什麼。Eric跟我肩并肩坐在吧台旁,他忽然在我高腳凳上踢了一腳,我回頭罵他what the fuck,他說 I don’t know if you’ve noticed, but you haven’t been yourself for months(我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沒有,但你已經好幾個月不像你自己了)。我當時下意識反駁,但在反駁的過程當中,我認識到E是對的。

之後是比較煎熬的幾個月,E甚至帶我去和他的朋友吃飯喝酒,我知道他是想帶我“相親”,讓我明白世界上不止那一個帥哥。哈哈哈,反正任何剝離的手段都沒用。最後是在我和這任男友的激情淡下去之後,我忽然意識到之前的自己有多不可理喻,當時覺得自己好惡心,好厭惡在那段關系裡的自己,這才提的分手。在那之後,我就跟過了“情關”一樣,再也沒有那樣瘋狂地“愛”上任何一個人,即便是我愛人我也沒有。第七章寫柰體驗的那種“前所未有的、明晰透徹的清醒”,“強悍而有力地抵臨她的意識、貫穿她的靈魂”就是我在那段關系後期的體驗。

不過,我保持了健身的好習慣。

哎,這兩個事件寫的可能太具體了,怕失去匿名性。幸好看的人不多,而且平台需要登錄,以後視情況而删吧。

.

三·歐美強權、《蝴蝶夫人》與東亞男性

叙述我那個渣男哥們兒的事迹時,我不禁想起之前在我的長篇下面,有個粉紅罵我,說“蝴蝶夫人和西貢小姐們,讀了民主自由,獨立平等的經書後感動不已,不去反抗讓自己變成蝴蝶夫人和西貢小姐的歐美強權,不敢推翻這真正吸食第三世界窮苦人民的邪惡霸權,反而機靈的把身份政治和西方人針對自己曆史和原本為改善自己族人生活的自由平等等東西結合起來”。

我當時沒有正面回應這個觀點,因為沒有在西方長期居住、學習、工作、交流的人,恐怕無法理解:西方社會是極其多元化的,有各種各樣的人、聲音存在,大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固然有些白人男性把少數族裔女性當成蝴蝶夫人和西貢小姐,但我遇到的絕大多數白人男性都不會如此——部分原因是法律(如Title VII第七修正案)對少數族裔的保護,部分原因是美國的司法獨立和公正性,部分原因是教育體系給孩子灌輸的人人平等的意識形态:在東海岸哈佛MIT耶魯哥大NYU康奈爾Dartmouth布朗Williams韋爾斯利Swarthmore,一個人被認為是種族歧視者、歧視女性者、歧視同性戀者、反對移民者、歧視原住民者,就等同于【社會性死亡】。起碼,我在美國和英國從來沒有遇到過敢說出,“如何讓女人生孩子,服服帖帖地生,一個一個地生”這種颠話的任何男性。相比之下,芝加哥大學沒有safe space(安全空間),學生教授可以發表任何言論,包括種族、性别歧視的言論——這固然是多元化的陰暗面,但也正表現出了美國的多元化有多麼徹底。

自由、平等的存在,先于任何人的存在——如“弱肉強食”這一理念的存在一樣,它們先于任何人的誕生——我們人類隻是“發現”、應用了這些理念。而發現這些理念的第一批人,恰好是一群古希臘、羅馬人,以及17-19世紀文藝複興時期的一群老白男和老白女。他們的認識和進步不夠徹底,認為這些理念隻适用于和他們一樣的人。所以我們後來有了馬丁路德金博士,有了甘地,有了曼德拉,有了lxb,他們重新“發現”、應用、擴大了自由、平等的理念,希望美國非白人的群體也能享受到自由、平等賦予的力量,希望他們在亞、非、拉美大陸的公民同胞也能對抗當地的強權,享受自由、平等的體制下【人】能夠擁有的完整人格。

《論語·衛靈公》說「君子不以人廢言。」歐美确實有一部分白人男性享受讓少數族裔女性變成“蝴蝶夫人”“西貢小姐”的權力感,但我們不應當因為他們的存在——不應當因為是老白男首先“發現”了自由、平等——而否定自由、平等這些理念本身。這些理念的實現,恰恰最能賦予弱勢群體(少數族裔、女性、“低端人口”、第三世界國家人民)力量。否則,在強權壓迫下——無論是歐美殖民、資本主義強權,或是獨裁政府、communist強權——最先受到壓迫的、最容易變成韭菜、螺絲釘的,必定是身處底層的,弱勢群體中的個體。

最後,肯定有人要問我,那你為何寫歐美白人男主和東方女主的故事?這不就是滿足白人男性對少數族裔女性的幻想,或滿足少數族裔女性,對社會地位高的白人男性的“慕強”心理嗎?

其實兩者都不是,答案也很簡單:隻是因為,我的個人感情經曆裡從來沒有過【在東亞長大】的東亞男性,所以我完全不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不了解他們的家庭運作模式,不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态——我寫不出一個真實的,有深度、複雜性、社會性的,現代東亞男性人物。

而且,寫作對我來說越來越多的是思想的流露和刨析(而非消遣和幻想),因為認真書寫,要比口頭表達(比如,跟丈夫、朋友在酒吧裡聊天),更加有邏輯性、更精準,更能讓人意識到自己思想的邏輯漏洞和不完整性。既然是自我的流露,那麼這個合集裡的每一個女主人公都是我個人的部分投射,所以我要寫東方女主。最後,我成年後的社會化過程一直是在歐美,所以我在寫過白人女主,但我寫不出現代東亞男主。

可能又有人要來罵我了——你在現實中不找中國男性,你這就是歧視中國男性!你就是想找白人男性!還真不是。我date過會講一點中文的美籍華裔男性、拉美裔、白人、黑人,但在我所處的東海岸學術圈層裡,确實接觸到白人的概率最大,因為财富的不平等,所以這個圈層裡,白人最多。那些符合我對身高、相貌、學曆、性格、修養要求的中國男生,要麼是男同,要麼已經有女友了(多是高中同學或者家裡相親),要麼對我沒興趣,或者因為要回中國繼承祖業哈哈,在一起肯定不會有未來。

而那些符合我對身高、樣貌要求的、沒有女友、對我感興趣的中國男性,somehow都有一股……功利性與爹味,我就是從他們身上實際體會到的“gaslighting”(煤氣燈效應)的意思,也是在他們身上學到的“份子錢”、“跟份子”、“形式婚姻”這些詞。一位中國女性朋友跟我說,她遇見的中國男性上來就問她家裡幹什麼,父母收入多少,有沒有房(????我始終不明白這和談戀愛結婚有什麼關系)……跟查戶口似的。我們認識的某個中國男生非常熱衷于給女生“打分”,10分8分7分一個一個往下排,說什麼如果我的頭發再多一點,胸再大一點就好了。有一個跟我交朋友隻是為了問我編程的碼怎麼寫……有些上來就是“我們XXX中學如何如何”,很cliquey,比我認識的那些上過Exeter Hotchkiss Andover Deerfield等頂級私立高中的美國同學還傲慢、排外。最可怕的一個,是波士頓一所大學的一個學生。波士頓和劍橋市隔河相望,因為曆史遺留問題,哈佛MIT雖然在劍橋,但後者的frat houses很多其實都在波士頓,所以frat parties上有很多BU、BC和波士頓其他學校的學生。Anyway,此人向我一個朋友問來了我在學校的郵箱号碼,然後把禮物寄到我郵箱裡,開着車拿着花在宿舍樓下堵我,不停地發消息……我多次跟他說他在騷擾我,無果。最後我威脅他要報警,要給他加一個restraining order,他才罷休。大概這種類型的人遇到幾次,漸漸就……嗯,開始潛意識地避雷了吧。

我不知道為什麼在與中國男生交往這方面,我的運氣那麼差。我遇到的美國男性(任何族裔),相比之下,要尊重我得多,也有趣得多,起碼像個正常人。他們最感興趣的是我在業餘時間喜歡做什麼,有什麼hobbies(愛好),或者我們相互問能展現三觀的dating questions(約會問題):比如,讓你選,免費去月亮上一分鐘,或免費去任何國家住一年,你會如何選,以及為什麼?(我肯定選去月球。)總之就是,讓你感覺到他是對你這個【人】的思想感興趣,而不是在惦記你的專業能力或者家庭财産。

作為一個女性,我肯定要選擇那些符合我客觀要求,尊重我,對我好,允許我繼續工作,思想進步的男性。這無可厚非,我因此形成的個人情感經曆也無可厚非。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