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的幾位大人立馬急急忙忙地去取,幫魏家小輩家們去掉水蛭。
魏平安身旁。
王氏也抓了半把鹽蹲下來,在水蛭鑽進去那處撒上去,過一會兒,原來還在蠕動着水蛭就不動了,王氏碰了一下,确定水蛭松脫後就輕松地取下。
一隻,兩隻……
直到把魏平安腿上所有的水蛭取下。
魏平安高懸的心這才放下,這時他才注意到王氏腿上,上面也有些黑色水蛭,“娘你不疼嗎?要不再去向阿奶要些鹽。”
“哈哈哈,沒事沒事,這個是肉鑽子,等它吃飽後就自己掉下去了,不用浪費鹽,以前年年插秧時腳上都挂着七八條,早就習慣了。”王氏笑着回應,還試圖摸着魏平安的頭安慰他。
可魏平安聽着面色卻更加發白。
對農活心生害怕,同時他内心深處也下定決心,如果他可以讀書……如果他可以讀書的話,往後,一定不會讓自己和魏家人繼續做這些!
……
時間一眨眼就到五月末。
魏家今年春耕已然結束,大哥在五月上旬插完秧後就回鎮上木匠家繼續做學徒,大伯也帶着他爹魏元仲和三叔去縣上做散工。
剩下的魏家人在春耕後都在全心全力地去山上尋找藥草,然後運送到河邊。
剛挖出來的藥草上面滿是泥土,需要先進行淘洗後才能進行下一步。
而且一般淘洗時還要準備削皮,都要費太多水,這些時日,為了方便,魏家人基本上都把背回來的藥材放在無人的河邊,清洗後再背回家。
不過這隻是藥材最基礎的、藥材炮制過程的第一步。
比如麥冬,清洗一遍後還要用熱水洗淨,再用搓闆搓至軟,等一夜後根部根塊泡軟,再用刀挑破,取出裡面的木心,最後再曬幹。
又比如川芎莖葉,還要把葉子摘下用水清洗幹淨後,稍晾一會去除水分,還要切成絲,晾幹。
就這樣,魏家人一直弄到五月末。
他們處理藥草的河邊,甚至堆起許多不要的藥草葉子。
阿奶劉氏甚至還有些心疼,想把這些藥草葉子當作野菜吃到,要不是魏平安及時看到攔下來,說有些藥草葉子裡面藥性大,不能吃,說不定魏家人藥材還沒賣出去,可能就要先感受一遍草藥中毒的感覺。
魏家小院裡。
阿爺魏六三拿出從祖上傳下來的秤,一點點稱着藥材。
“一共大概有三十多斤,等過一會兒借來驢車後我們就去縣上,看看能不能賣出去。”
事實上魏家這段時間采的藥草自然不止三十多斤,隻是藥材炮制曬幹後縮水嚴重,甚至有三四斤藥材才出一斤幹藥材,才顯得少些。
不一會兒,阿奶劉氏就牽着驢車過來。
把藥材放到驢車上後,劉氏又放了些野菜米糧上去,讓阿爺魏六三帶給在縣上打散工的三兄弟。
是的,今天去的隻有阿爺魏六三和魏平安自己。
因為對路況不熟悉,阿爺駕的驢車一路上磕磕絆絆,比上次去縣上還多花近一個時辰時間。
直到太陽正當中時,兩人才到桐鄉縣上。
依舊是熟悉的北直門。
守衛們查過憑由後,魏平安再次進入縣城。
他熟悉地帶着阿爺去仁和藥堂那邊,街頭往東,進入中城翠玉坊,繼續走三百來步,便到了仁和藥堂這邊。
魏平安在外面觀望了一下,發現之前見過的那個童子并沒有在,櫃台那邊坐的是一位陌生的中年男人,正在看着一本應該是帳本之類的書。
他心裡頓時七上八下,又有點放松。
七上八下是因為那個中年男人他并不認識,即使之童子說過藥堂在收,魏平安心裡也不放心。
放松是因為他今日終于不會再被童子逮住,做那些難到讓他撓頭的數學題。
但魏平安還是上前,向櫃台上的中年男子問道:“伯伯,你們這裡還收不收藥材?仙茅、麥冬和川芎的莖葉。”
聲音在藥堂裡回蕩。
阿爺魏六三也拿起裝着藥材的布袋子跟進來。
櫃台上,中年男人放下手中的書,掃了一眼面前的魏平安,又仔細觀察了一下,緊接着他就揚起笑容。
六七歲左右,膽子極大。
“小友想來是之前與我家公子相識的那一位,我是仁和藥堂的掌櫃,姓林,我家公子特地交代了我們,若是你來的話,一定要好好招待。”
說着從櫃台裡出來,招呼着兩人坐下。
魏平安有些懵然,那童子竟然不是藥堂裡面的學徒。
之前雖然童子做的題讓他驚訝,讓他覺得童子身份不凡,但後面童子對藥材太過熟悉,簡直是了如指掌,魏平安便又放棄了自己的想法。
萬萬沒想到,那童子竟然是仁和藥堂的少東家。
“不過,人情是人情,生意是生意,關于藥材的事,我們還是會依事辦事的,如果你們藥材不好,我們仁和藥堂是不會收的。”林掌櫃繼續說道。
魏平安立馬回道,“一切都依林掌櫃的。”
緊接着一旁的阿爺魏六三聽到這話,立馬将手中的布裝子放下,露出裡面的藥材,口裡不斷道謝。
林掌櫃起身,從布袋底部翻出藥材來看。
以前他收藥材裡,總有些人上面放着好的藥材,下面塞滿雜草或者是沒處理好的藥材,後來他常常先看下面的藥材來判斷。
雖然小姐讓他照顧一下那位小友,但他還是為了以防萬一,認真察看。
是的,小姐。
他方才的話也是騙面前小友的。
“這些仙茅,明顯比秋後采收的那些小,想來是最近采收的,這種藥效差一些,正常來說我們仁和藥堂收的是七文錢一兩,不過仙茅府城那邊需求量大,這些藥堂可以收六文錢一兩。”
“還有這些麥冬,也是一樣,藥效不如秋後采收的,平常來說是六文錢一兩,藥堂隻能收四文錢一兩。”
“以及這些川芎莖葉,川芎的根莖藥堂可以收十二文一兩,但莖葉價錢不一樣,藥堂隻能收八文一兩。”
魏平安聽着有些許激動,這些真的可以賣出去,立馬追問道,“那這些藥材可以賣多少錢?”
林掌櫃笑而不語,隻是叫來一個學徒幫忙稱重。
學徒手腳麻利地拿出秤出來,進行稱重。
藥堂的秤比之前阿爺魏六三在家裡稱重的秤更加精緻,連刻度也更加精确,學徒一邊撥着秤砣,一邊看着刻度,待稱完後就立馬向林掌櫃回答。
“掌櫃的,仙茅一共是十三斤二兩,麥冬一共是十五斤三兩,剩下的川芎葉子有五斤二兩。”
聽着學徒的話,魏平安也在心底默默計算起來。
一斤十六兩。
其中仙茅是六文一兩,麥冬是四文一兩,川芎莖葉也是六文一兩。
那麼一共是——
“仙茅一兩二百六十文,麥冬九百七十二文,川芎莖葉六百五十六文,一共是二兩八百八十八文。”林掌櫃笑道。
他對此似乎很是得心應手,沒用算盤便直接給出了答案,藥徒核對後也确實是如此。
于是林掌櫃取出二兩八百八十八文,交到看着年紀較大的魏六三手中。
接過錢,魏六三的手都在顫抖。
這,真的就賺了二兩八百八十八文了!這一個挖藥草賺的錢,竟然比他們從前一年賺的錢都多。
魏平安看着阿爺的雙眼發紅,激動到快要流淚,心情也是無比複雜。
随即,魏平安便感覺到自己被阿爺給抱起,阿爺魏六三的口中還一直呢喃着:
“平安,好孩子,好孩子……”
出了仁和藥堂,魏六三内心依舊激動,甚至想要立馬回去告訴村裡的老婆子,但想到今日還要去看望自己在縣裡打散工的三個兒子,還是壓抑住内心情緒。
隻是路上看到有人在賣東西時,有底氣上前去觀望。
一路上,魏六三節省着,但還是給魏平安買了一個大肉包,花了三文,又在肉鋪上買了一斤豬肉,花了二十一文。
魏六三内心也在感歎,自從自己祖父那輩,肉豬閹割之後,豬肉不僅可以吃肉,還可以煉油,價錢就一路上升,他們家也就逢年過節時才買半斤,就現在他一買就是一斤。
有錢真好。
另一邊,魏六三帶着魏平安緊趕慢趕,來到之前做散工的地方。
桐鄉縣的一處碼頭。
一進去魏六三就看到自己已經曬得黝黑的三個兒子。
“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