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魏家人齊心協力,共同商量。
一邊讨論着關于他的入學事宜,除去缺失的束脩六禮,大伯母和三叔母還給他增添許多東西,像是書袋和新衣服之類的東西,差點兒導緻他爹和阿爺又被說了一遍。
另一邊,魏家人則讨論着在縣上租房的事情,因為考慮到家中前後剩餘僅有四兩來銀,所以魏家人選擇在靠近學堂的慶玉坊尋得一處短租的房子。
然後決定留他爹魏元仲在縣上,一邊做散工一邊照顧魏平安。
六月初一。
桐鄉縣,慶玉坊,周夫子學堂外。
一大早,魏平安便跟着他爹魏元仲,換上新衣裳,拿起裝着筆墨紙硯和蒙學書籍的書袋,來到周夫子學堂外。
兩人敲響房門。
推開門的周夫子周複臉色依舊有些蒼白,隻是相較于前幾日的模樣,如今氣色好看些,嘴角泛起淡淡笑容看着他們。
“原來是你們,筆墨紙硯和蒙學書籍可曾帶齊?”
“夫子,帶齊了。”魏平安向周夫子揚着手中書袋回道。
手裡的書袋還是三叔母給他準備的,雖然是素布沒什麼圖樣花紋,但是卻很厚實,針腳也是整齊緊密,一看便是用了心的。
“帶齊了,都帶齊了。”
魏元仲也上前,熱情地将拜師禮以及正式的入學銀兩遞給周夫子,低頭彎腰,笑容燦爛,看着周複道。
“周夫子,以後這些時日我家小子就勞煩您了,該打打,該罰罰,我們家絕無怨言,隻求周夫子能在學業上多多照顧一下平安。”
可憐天下父母心,雖然魏元仲知道這套話周夫子估計不知聽過多少遍,但他也期望這位周夫子能在自家孩子的學業上多加照顧一下。
“無妨,子曰:誨人不倦。平安是我的學生,我自然會認真對待,時間也不早了,我便帶人先進去了。”周複回道。
“好的,好的。”
魏元仲依依不舍地看着自家孩子回道,然後拍着魏平安肩膀讓他跟着周夫子進去讀書。
魏平安走了兩步,正打算跟着周夫子進去,卻看到他爹魏元仲依然站在門前,依依不舍地看着他,頓時心頭一軟,伸手輕輕扯了一下他爹的衣角。
“爹,我一定會努力的!”
他認真承諾道,然後才拎着裝着筆墨紙硯的書袋,腳步哒哒地跟着周夫子進去。
門被關上。
魏平安跟着周夫子穿過栽種着花草的小院,經過之前談話的堂屋,又穿過一道門,來到後院。
四四方方的院内,左右兩側各有兩間廂房,此時房門大敞着,可以清楚地看到裡面讀書的學子。
裡面傳來朗朗讀書聲。
“我們先去拜見至聖先師。”周複溫聲說道,然後帶着魏平安來到居中正房的房屋裡。
一進屋内,魏平安便注意到中間那熟悉的孔子畫像,畫像上面牌匾寫着“大成至聖孔子先師”,右邊挂着“溫良恭儉讓”,左邊則挂着“仁義禮智信”。
魏平安跟上周複,三拜孔子畫像。
之後他便聽着面前的周夫子開始給他介紹起學堂裡的規矩。
“蒙學一般隻有兩年時間,到你們八歲左右結束,第一年主要是讀書習字,第二年主要是學習聲律。”
“學堂裡每日都有課業作業,每月有月考,每季有季考,每歲有歲考,不過你在蒙學的丙班,相對來說比較簡單。”
“不過,若是兩年之後沒能達到學堂要求,我便不會繼續收你,若是達到學堂要求,才可以繼續去乙班學習。”
“好的,夫子。”魏平安認真回道。
見魏平安聽完後,周複便帶着他出去,然後指着最左邊靠出口的廂房,也就是丙班所在的那間廂房,繼續說道。
“平安,你暫且先去丙班,我要先去甲乙兩班布置一下他們今日的課業,等過一會兒才來丙班。”
魏平安點頭回應,直到看到周複向右側兩間廂房走去,才邁開腳步走進位于左側靠出口廂房的丙班。
丙班的講桌後也挂着一幅孔子的畫像,四周牆上懸挂着勸學的名言。
進去後,魏平安找了一個無人的空位坐下來,将三百千和筆墨紙硯從書袋裡拿出來,擺在案桌上。
悄悄環顧一圈四周,整個丙班算上他一共有二十三個人,相較于前世的班級的學生算少,但對于魏平安來說已經很多了,整個魏家村都沒有這麼多和他同齡的人。
因為人多,大家的案桌靠得比較近,魏平安這才發現,在這朗朗讀書聲下竟然也有說悄悄話的。
“這個月我娘帶我去府城看舅舅,你們不知道府城有多大……”
“你這算什麼,我爹這個月特地帶我去我遠房表叔家,我表叔那可是前年丙子年的舉人,等後年再次參加會試,一旦考上,那可就是進士……”
這是後面離他不遠的兩個小孩。
得益于他們之間的交談,魏平安才知道學堂五月放了田假,難怪前幾日來尋周夫子時沒有什麼人的樣子。
剩下的私語聲魏平安沒有去關心,因為他已經翻開了書。
“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诂,明句讀,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
在前幾天魏平安夜以繼日,不斷熟識書中内容,直到熟記于心,雖然不能默寫出前面三段的繁體版,但一口氣背完前三段并默寫出簡體版,也是可以的。
于是他開始背起《三字經》的第四段。
不一會兒,周夫子便來到丙班。
“整個學堂就屬丙班最為吵鬧!”
此時的周複語氣嚴肅,手上還拿着戒尺,眯着眼掃視着丙班,一點都不像之前人後那般溫和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