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平安也好奇起來,吳前輩算的是黃前輩,黃前輩算的是吳前輩,兩人算的是怎樣的卦象,怎麼還傳出來是一樣的,于是忍不住向前擠了擠,打算靠近去看。
亭台裡。
黃歸鶴則有些驚奇,他們算過這麼久的易數,還是甚少碰到這種事。
他和吳兄算出來的卦象竟然都是一乾一坎。
黃歸鶴給方何唐算的卦象是上坎下乾。
“藏器待時,枯木逢春,方兄,我觀你和方家的運勢,算出的卦象是水天需卦。”黃歸鶴率先開口。
水天需卦即為等待時機,上卦坎,坎為水,有向下流動的特性;下卦乾,乾為天,天上之水為雲;因此該卦象顯示,水汽在天上聚集形成雲層,雖然已烏雲滿天,但還沒有下雨,所以需要等待時機。
此卦為中上之卦,《易》中言說:“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多謝黃兄,我觀吳兄的運勢,豹隐南山,遠惡避險,是遁卦之象。”方何唐緊接着開口,隻是語氣中有些擔憂。
遁卦即天山遁卦,上乾下艮,乾為天,艮為山;天下有山,山高天退,陰長陽消,小人得勢,君子退隐,明哲保身。
這卦為下下之卦,代表着退避,是百事不利隻能退避的卦象,但到底有一線生機,《易》中言說:“遁,享,利貞”,隻要及時退避,最終的結果還是好的。
兩人說完後,把目光移向吳觀我。
按往日來說,這可不像吳兄的性子,吳兄往常早早便會出聲,今日卻良久不言。
隻見吳觀我臉色凝重,随即将案桌上的卦象倒過來,給兩人看,“我與黃兄的卦象并不一樣。”
二人反應過來。
若兩個卦象一樣,但合起來卻不一樣……
上坎下乾是水天需卦,而上乾下坎則是
——天水訟卦!
吳觀我此時終于開口,“天水違行,雀角之忿,黃兄,我算你與黃家的運勢,得到的是天水訟卦,這……還望黃兄多加注意家中事務。”
天水訟卦字如其名,天水違行,上為乾卦,代表天,天氣清向上升;下卦為坎卦,代表水,水向下流動;天水之間流向相背,彼此反對,定生争訟;所以此卦象征着訴訟、打官司。
此卦為中下之卦。
亭台裡兩人的面色都臉帶擔憂,雖然三人經常就詩文易數佛理等多方面有所争執,但終究是相處多年,早已互相把對方當作知己。
如今黃歸鶴被算出天水訟卦,這卦可不太好。
反倒是黃歸鶴擺擺手,坦率一笑,“我當是什麼呢,《易》中雲:君子以作事謀始,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這句話我自然也明白,不管做什麼事,一開始就應該想好事情的結果,關于天水訟卦,我回去之後會多關注黃家事務,約束好族中子弟。”
“反倒是觀我兄,你這遁卦高山可就在眼前啊。”
見狀三人對視一笑。
“善為詩者不說,善為易者不占,善為禮者不相。荀公所言,不外如是,吾隻是一俗人而已。”吳觀我打趣道。
這句話的意思是真正通達《詩經》的人無需解說,真正通達《易經》的人無需占卦,真正通達《禮經》的人無需由司儀輔助。
吳觀我說這句話,也是在變相地安慰黃歸鶴,說他自己隻不過是一俗人,對《易》算不上精通,算出來的“天水訟卦”也不可盡信。
方何唐也開口說道:“觀我兄,歸鶴兄,豈不聞地火明夷?”
方家以易學傳家,方何唐更喜歡用《易》來解決問題。
“地火明夷,上坤下離,太陽入地,前途不明,但此時遵時養晦,堅守正道,外愚内慧,韬光養晦,可以由晦轉明。《易》中言說: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馬壯,吉。”方何唐繼續說道。
一連串的易卦聽得魏平安頭大不已。
于是他好奇地看着黃修文,“修文兄,你說上面黃前輩是你的祖父,那麼想來耳濡目染之下也懂得一些,能不能為我們解答一下那些易卦是什麼意思?”
魏平安很真誠地發問。
可黃修文卻呼吸一頓,僵在那裡,目光中透出幾分欲哭無淚。
我的祖父啊,他剛才真不應該去炫耀。
他能說他真的沒接觸過嗎,他前幾日才把論語自學到一半,家裡長輩尚且說讀書要循序漸進,更何況五經之中的《易》了,這還要在後面才學。
何況黃家又不是易學傳家的。
再說要問一個九歲小童《易》,你怎麼不去問隔壁方家的,那群人打小學《易》。
黃修文咬牙切齒。
但黃修文還是故作輕松,為魏平安解惑,“易經易數,我們還沒學到,但日後也會接觸,除卻乙班要學習的四書五經,你可曾聽過治經?”
“治經即為專精某一經,若是以後考上秀才,我等便要于五經中選一經,其中治詩書易三經者最多,禮春秋兩經者最少,所以到時候我等大多會選擇詩書易三經,就像我黃家一般是治《詩》,方家治《易》,而到時候,你便看得懂了。”
說車辘轳話,反正他黃修文就是不解答。
至于魏平安能否考上秀才,黃修文從來不擔心。
笑話,如果魏平安都不考上,那他黃修文算什麼,像旁邊正吃吃喝喝的羅應山嗎?
旁邊正啃着雞腿的羅應山似有所感,擡頭滿是疑惑地環顧四周,尤其是旁近的魏平安和黃修文兩人。
沒人叫他啊,奇怪。
然後又從懷中掏出各類糕點,一口一個吃起來。
人群也吵吵嚷嚷起來。
“方夫子果然不愧是出身易學傳家的方家,恪守《易》中道理,易數不過其中一小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