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饒的精神狀态的确算不上好。
應該說,糟糕透頂。
在等待判決和計劃報仇的這段時間,他整顆心都吊在上面。等聽到祝宏偉死了的消息以後,懸着的心掉了下去,同時也大病了一場。
他病恹恹的,因為缺乏營養幾乎脫水。
門衛大爺來給他送飯,身體完全仰賴着本能,近乎狼吞虎咽地進食。
自從鐘玲出事那天晚上後,祝饒就沒有正經吃過一頓飯,都是閉着眼瞎吃幾口湊合——他看見飯就想吐。
這會兒一邊吃,一邊腦子裡再次不可避免地,翻湧起那天晚上血色的蓮花弄堂、血腥味的水、最後手握水果刀沒入自己最親的人胸口,那“噗漬”一下的聲音,以及先軟後硬的觸感。
還有溫熱的血噴灑在臉上的感覺——
一份三菜一湯的飯才吃了一半,祝饒“哇”的一聲吐了出來,嘔吐物全都噴在了餐盒裡,剛吃進去的飯菜還沒消化,胃酸裹着沒嚼爛的番茄炒蛋跟醬牛肉,和裡面新鮮的菜混在一起,門衛大爺給吓得後退了一大步。
“你……你慢點兒吃!别急啊,怎麼就吃吐了呢?哎,我再去給你打一份去——”
祝饒隻是抹了抹嘴,依然什麼都沒說。
他直勾勾盯着那惡心的、嘔吐物和飯菜混在一起的盒飯許久,終于,遲滞了許久的眼淚一滴一滴,啪嗒啪嗒落了下來。
鐘玲遺體火化時他沒哭,警隊的心理醫生開導他時他沒哭,被行長夫婦掃地出門時他沒哭,聽見祝宏偉死掉的消息時更是毫無波動。
如今倒像是積壓了許久的水壘終于再壓不住,逮到一個小小的空隙,眼淚就嘩啦啦地流下來了。
“唉……哭吧哭吧,哭出來了就好了,啊。”
不是所有事情,哭出來都會好的。倒不如說,這世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問題,哭都不會使之變好。
警隊的心理醫生後來找過祝饒好幾次,回訪他的情況,一次比一次欲言又止。
那是個相當“學院派”的男醫生,年輕,戴一副黑框眼鏡,能看出來他在努力扮演一朵解語花,但講起話來總讓人聯想到教科書上的定理和又臭又長的說明文。
“你的養父養母很不負責任,不論你們的關系如何或者當初的實際情況如何,他們都對你負有養育義務。你才初中的年紀,沒人照顧、不上學、不去看病,對你以後的人生會有非常大的負面影響。孩子,我理解你的心情,我也希望你能相信我,然後我們聯系你的養父母,以後一定會好起來的,好嗎?我們要向前看——”
祝饒看着男醫生面上模式化的關懷與溫柔的笑容,十分木然。
怎麼會有人覺得,跟别人聊“以後”,就可以畫出期待的大餅,讓人重新振奮呢?
或者說,他們實在太輕視小孩子了。
祝饒拒絕了回去找養父母,跟警隊心理醫生說:“你要寫報告的話就如實寫就行,多餘的事,不要跟我說。”
年輕的心理醫生如喪考妣地回去了。
祝饒一整夜一整夜地失眠,睜着眼睛到天明。實在累得狠了,才能勉強睡幾個小時,然後又被噩夢驚醒。
舊廠房宿舍的窗子隻有那麼一點點小,又髒,每每深夜驚醒,小小的小孩孤身一人,對着一方髒髒的夜色發呆到天亮。
有一次門衛大爺的兒子跟兒媳來廠房這邊看大爺,無意中看到祝饒一個人坐在舊宿舍樓六樓的陽台邊上,兩條細腿挂在陽台邊緣晃蕩,給小夫妻倆吓得夠嗆。
他倆從大爺那了解到祝饒的大緻情況後,說什麼都不讓祝饒再住在這了。
“這種有精神病的小孩,連家長都沒有,住在這裡,什麼時候死了都沒人知道。到時候廠裡還得追究你責任,你這不給自己找事兒麼!”
大爺被自己孩子罵得倒像個孩子,面對一臉沉靜的祝饒反倒手足無措了:“我……我再勸勸他們,不是要趕你走的意思……”
他兒子跟兒媳聽了更來氣了:“你這老頭真是!果然說人上了年紀就會變頑固是真的,你怎麼跟個小孩兒一樣一點事不懂?!真等出什麼事了還不是得我們子女給你兜底?”
祝饒靜靜站在門衛室外邊,聽這一出關于自己的争論,精神有些抽離。
似乎從小到大就是這樣的,他有來處,卻沒有去處。總是被從一個地方輾轉驅趕到另一個地方,從一個人手裡被轉移到下一個人手中。
門衛大爺可憐他,還想再跟兒子兒媳争辯兩句,祝饒自己道:“沒事,我走吧。”
一屋子人看向他,大爺嘴動了動,想說什麼,祝饒勉強笑了笑,搶在他之前先說了:“葛爺爺,我之前坐在陽台上,不是要幹什麼危險的事,隻是在看外面的繡球花。”
祝饒一直覺得繡球花像鐘玲,層層疊疊地裝點自己,美麗又脆弱,他時常不由自主地盯着那一團團一簇簇、開得豔俗的花兒。
“……我絕對沒有要給您添麻煩的意思。”祝饒垂下了眼。
後來門衛大爺挽留了祝饒幾句,小孩兒都沒太聽。回他那個八平米的小宿舍裡簡單收拾了行李,拖上了他的小箱子,換上了他洗到發白的小學舊校服。這麼久過去,校服居然還是合身的,甚至套上去哐啷哐啷地晃蕩,太肥了,袖子底下都竄風。
“……對不起啊,小饒,我老了……”什麼都決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