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别的,單看流民與營地,便知這位新知縣是心有百姓之人。
想來是位不太難以相處的上官。
……或許,恰恰相反。
三人穿過流民營地入城,抵達縣衙先去拜見江知縣。
彼時,江無眠正在與林、張二位師爺商議開礦細則。
鬧事流民的詳細處罰決策已定,勞動改造一月,不發工錢,隻有三頓飽飯。
礦工不僅是苦力活,還是有點技術的技術活。
韶遠荒礦大多掩蓋在土層下,不是露天礦,需要找人打礦井挖掘,這一手技術稱之為“點礦”。
“新戶籍裡登記的職業,無人能點礦,工程隊裡可有人能點礦?”江無眠合上戶籍,對眼前局面早有準備,倒不失望。
韶遠縣什麼人才都缺,缺個會尋礦脈的不稀奇。
不過,也不全是他缺識字能用的人,整個大周都缺。
前朝初期出現紙張,中期才改良好,價格下降,但仍然是一筆大支出,不是一年到頭隻能賺二三兩銀子的農戶負擔起的。
想提高識字率,普及知識,必須降低紙張價格。
等到今年冬月,韶遠縣流民徹底安置下來,一切走上正軌,改良紙張、掃盲計劃也該提上日程。
江無眠想着,注意力又轉回眼下。
張榕把工程隊的情況從頭到尾過一遍,末了搖頭,“大人,他們了解附近的蟲蛇草蟻,很少有人了解礦石,點礦更不消說。”
毒蟲蛇蟻有毒,咬一口人等不及醫治便撒手歸西,認識了就能提前躲開。
各種野菜野草,青黃不接時能填飽肚子救命,能吃的都不會錯過。
礦石有什麼用?
不能吃不能喝的,最多知道哪塊山上石頭多,拉回家鋪路。
林師爺給了主意,“卑職倒有幾個江南好友,不說會尋礦脈,煉丹也比卑職技高一籌。”
張榕聽林師爺提到自己的煉丹本事,笑容一僵。
林少遲啊林少遲,提别的也就算了,煉丹一事,你還有臉提!
江無眠手一頓,忍不住道:“林師爺,你當日煉丹,鼎鼎全炸。”
别說來專業人士,蔣秋都比您老水平高!
林師爺煉的丹倒不是入口用的,是用來探究大道衍化之法的一種方式。
當年他和江無眠如此解釋。
江無眠弄明白緣由,肅然起敬,這是耗盡家财去填材料的天坑。
後世材料研究都要求爺爺告奶奶想方設法千方百計地拉投資申請經費,林師爺以一一己之力研究材料學,不是真心愛好,也不能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
不過……技術水平,堪憂。
林師爺被揭穿老底仍維持住風度,強撐着原先話題道:“貧道幾位好友所擅方向不同,庚金乙木、草石水火,一應皆全。”
換句話說,都是研究化學、材料學的人才啊。
且道士基本功是識字,根據發展方向,還有辨認草藥、研習醫術、尋脈點穴等手藝,不然如何研習經書,追尋大道?
當然,也不缺少打着道士旗号招搖撞騙的真騙子,這種大周一抓一大把。
但能和林師爺聊一起的,還能聊得有來有往的,那肯定是有真才實學的知識人,幾個州府裡都湊不出半個。
韶遠縣缺人缺的厲害,請!快請!
是騙子也不要緊,跟着去礦山開礦勞改,不缺這一個名額。
不過江無眠不相信林師爺的煉丹技術,但相信他的識人眼光,聽完這番推薦,隻問,“現在請人過來,有幾個能來韶遠縣?”
林師爺清了清嗓子,“大人,有幾位好友沉迷丹道,需卑職走上一遭。”
沉迷丹道。
江無眠立刻懂了,經費和材料到位,能拉幾個是幾個。
具體礦産尚不清楚,銅礦、鐵礦一定給薛文負責,其他礦産看珍惜程度。
不過煉丹多是用非金屬礦,倒是能批。
江無眠想了想,讓林師爺帶上衙役,去青州府碼頭,乘船走水路去江南。
等他人出發了,江無眠又把注意力集中到當下。
剛要喚衙役尋來其他師爺,他要統籌安排韶遠縣縣衙事務,就聽衙役通傳,“縣丞、主簿與典史三位大人到了!”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江無眠心中閃過一句話,他眯了下眼睛,一正衣冠,面容嚴肅對衙役道:“請幾位大人入内。”
三人進去,還未看清上首坐的何人,齊齊行禮道:“拜見知縣大人。”
等直起身,方才看到上首青年一席淺綠色知縣官服,面色蒼白,雙眼如點漆,落在毫無表情的臉龐上,顯得格外沒有生氣。
三人和知縣對上視線,心底悚然一驚。
知縣大人年輕是年輕,但看着就不好糊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