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一刻,何佚忽然明白了,自己到這個世界,是為了什麼。
她忽然道:“堂叔,我明白了。”何佚從鄭越身上下來,對在場的女子、也對世間所有的女子,立下承諾:“我決定了,在為京都立下求子娘娘廟後,便會離開京都。
我要走遍天下,為每一個城市,都立下一間求子娘娘廟。或許無法提升女嬰出生比例,但是,我會盡可能保證,每一個出生的女嬰,都能長大成人。
這樣,女子便可以減少被迫娶夫納侍的名額,納侍年齡便可以提升一些。哪怕提升一歲,也可以多一年黃金學習時間。
而且,男子生育可以保證,每一個已婚男人,都有自己的孩子。減少男人為了女子有限的生育名額,而不斷的明争暗鬥。”
隻是,說到這裡,何佚的面色也有些不好意思:“我能做的便隻有這些了,其他的,就需要你們去努力了。”
“已經幫大忙了!”靈犀郡主走到何漪面前,拍了拍她的肩膀,柔聲道:“好孩子,減少夫侍名額,女人便可以多些時間、精力來提升自己。提升女子成婚年齡,便會提升女子的能力。這是我們可以争取女子權利的基礎。”
何佚抿嘴笑了笑,她無比憧憬的想着,未來會有多麼美好。
但是,在場的男子,不乏朝廷重臣、世家大族,哪會不知這會掀起多大風浪?可是,能阻止嗎?問出問題的那一刻,答案已經浮現在他們的心底。
天外之人嗎?或許,也隻有天外之人,才有這樣的能力,才會帶來讓他們無法拒絕的改變吧。
沒人知道,這裡的消息傳至京都後,陛下是怎麼想的。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康郡王在何漪入京前,便已經定下婚約。
又半個月後,成功将兩顆樹種移栽至京都,建起兩間求子娘娘廟後,何漪便與鄭越,兩個人離開了京都。
本已經被封為太子少傅與康郡王伴讀的兩人,誰也沒去東宮呆過一天,就這樣消失在了京都。
之後數年,他們隻能聽說哪裡的官道旁,多出了幾座姻緣廟,哪個州郡多了座求子娘娘廟。
皇帝駕崩、景親王登基、靈音公主封為太女這年,科舉首次允許女子參加。
又數年後,景帝駕崩,靈音公主登基,正式頒布了重修過後的婚律、繼承法等相關律法。
與此同時,已經二十歲的何佚,陪同年僅三十六歲,卻因為早年經曆暗傷無數、又常年奔波勞累,導緻未老先衰的鄭越,悄悄返回京都。
雖然如今男、女、雙兒(雙性)的出生比例,才25:1:4。但是女童的成活率,已大幅度提升,十個起碼能活下來八個。
所以,女子如今雖然還是會要求夫侍名額,但是已經比從前寬松多了。
至少,如今的女童,五歲,最遲八歲便會開蒙——國家出錢,送入固定的女院,除了以往那些課程之外,也多出來了四書五經等正經科舉用書。
還是十二歲元服,但除了元服當天會安排‘啟蒙’的小侍,以示自家女兒将來會娶夫納侍;或是不安排‘啟蒙’小侍,以示自家女兒将來會出嫁外,不會再安排更多夫侍。
多會等到十五歲及笄成婚後,才會安排更多夫侍。但如今女子二十歲之前隻需娶夠五夫,二十五歲之前生育一個女兒,官府便不會強制婚配。
大多數人家,四侍君、四侍郎還是會娶的,但是良侍、小侍,除非五夫帶過來,或是元服時安排的,一般不會再納。
若女子才學出衆、武學天賦上佳,或有其他一技之長,也都可以走出家門,為自己争取權益。隻是考慮到安全,若非實在天賦異禀,女子從軍還是不被大衆認可。
而這,何佚已經很滿意了:合抱之木,起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千裡之行,始于足下。提升女子地位,這本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隻是,看着鄭越平靜的安排後事,她雖不後悔這些年的所作所為,卻難免有些傷心。
她十二歲元服時,并未安排‘啟蒙小侍’,十五歲及笄後,也未曾娶夫。近十年的時間裡,她的身邊,從來都隻有鄭越一個人。
何佚不知道自己對鄭越是什麼感情,但是,她卻知道,鄭越已經将所能給她的,都給了她。
拒絕鄭越提議的,在他死前,為自己娶夠夫侍的建議,何佚在他們初遇的初秋送走了心滿意足的鄭越。
喪禮過後,她呆呆的坐在鄭府裡,鄭越最長待的前院書房門前的台階下,怔怔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