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蘇定方是誰?
李治和如意都是好奇,内侍監都記不清的人應該就是一個無名小卒吧,所以這個人在這次戰事之後就銷聲匿迹了。
内侍監沒有先是說明蘇定方是誰,而是對如意道:“娘娘,是否可以把記錄給老臣看一下?”
如意雙手遞過卷冊道:“内侍監大人請看。”
内侍監拿過卷冊認真看了起來,看着《勳官十二轉》中關于蘇定方的記載:貞觀四年,随衛國公李靖北伐東突厥,在夜襲陰山一役中,率兩百名騎兵先登陷陣,攻破了吉利可汗牙賬,為擊破東突厥立下大功,以功受左武衛中郎将,看到這裡内侍監就呢喃道:“是了,就是他。”
李治好奇問:“是誰?這個蘇定方是誰?”
内侍監把記錄遞給李治道:“皇上請看。”
李治跟着内侍監的手指看,驚歎道:“真是一員猛将,内侍監你還記得他嗎?”
内侍監像是在思考什麼,慢慢道:“有傳言說他是衛國公李靖将軍的學生。”
李治和如意驚歎道:“什麼?衛國公的學生?”
不怪他們驚訝,要知道李靖在大唐可是有着軍神的稱号,他的學生怎麼能不讓人驚訝,可是緊接着就是一陣疑問,衛國公的學生怎麼會變得默默無聞呢?
如意問道:“所以他戰死了嗎?因此之後的“十二轉”都沒有他的出現?”
内侍監猶豫一下道:“以老臣所知,朝廷并沒有收到蘇定方戰死的消息。”
李治疑惑道:“所以他為什麼跟消失了似得?難不成他這二十五年還能一直是左武衛中郎将?作為武将無寸功可言?這算什麼武将?”
左武衛中郎将,正四品下官職,不該這麼默默無聞,哪個武将能在二十五年的時間裡一點功勞都沒有?要知道大唐這些年戰可沒少打,基本上年年有戰打,這可是屬于武将的盛宴,李治剛剛都看了一堆,不然“十二轉”也不會堆積成山,都是戰打出來的,所以蘇定方作為大唐軍神李靖的學生怎麼會消失呢?這堆積如山的“十二轉”裡名将輩出偏偏沒有蘇定方的一席之地?還有就是哪怕抓山賊平民叛都是武将功勞,沒人能在一個位置上待着原地不動二十五年,除非是被人刻意遺忘在無人的角落。
内侍監沒法回答李治的詢問,畢竟哪怕是太宗皇帝治下一樣會有一些蠅營狗苟,他作為太宗皇帝的内侍監說不準有損先帝威嚴的話,可是他作為李治的内侍監也不能藐視現在的皇帝李治,所以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内侍監道:“皇上是知道的,我大唐以武立國,武将人才濟濟,且不說先帝在戰場上百戰百勝,還有衛國公李靖将軍戰無不勝,英國公李績将軍攻無不克,另外還有尉遲公,秦叔寶,程知節,柴紹,長孫大人,侯君集,李道宗等諸位将軍,包括昭儀娘娘的父親武士彟将軍和舅舅楊師道大人,皆是出身行伍能征善戰的名将,所以埋沒個别人也是正常的,說起來昭儀娘娘的父親和李靖将軍也是有淵源的。”
内侍監說得對,但也不全對,大唐武将人才輩出是真,蘇定方不受太宗皇帝重用也是真,原因還是因為蘇定方的出身不好。
隋末天下大亂,蘇定方先後效力于窦建德和劉黑闼等部,在二人失敗後蘇定方投降的是隐太子李建成,而不是秦王李世民,所以玄武門之變後蘇定方隻是敗将一方,不是秦王嫡系和天策府舊部,得不到重用是自然的。
還有一點就是功高蓋主之事,衛國公李靖是大唐戰神,先後平定洛陽王世充,南梁蕭銑,安撫嶺南,平定輔公佑,滅東突厥,破吐谷渾,是真正的戰功赫赫之将,從武德年到貞觀年,可以說他打的仗比太宗皇帝都多,也就躲不過功高蓋主的麻煩,還好李靖生性謹慎知進退,在吐谷渾之戰後就“阖門自守,杜絕賓客,雖親戚不得妄進”,這樣一副不理世事的模樣才有了最後的生榮死哀,怕的就是因為功高蓋主招來禍患,兵聖韓信厲不厲害?就是前車之鑒,所以李靖自己尚且如此哪裡還顧得上自己的學生,更是不敢拎出來重用,不但不重用,他自己還要把自己的學生往犄角旮旯裡按,蘇定方越不起眼越好,蘇定方當初表現越好李靖越不敢用他,怕的就是營黨結私之名,所以之後哪怕再有戰事李靖也不敢點蘇定方的将,為臣者要學會自斷臂膀,不要給皇帝造成威脅。
哪怕對于英國公李績一樣如此,在太宗皇帝駕崩前他就為自己的兒子準備好了托孤遺臣三人半,明面上的是三人,實際上還有隐藏在暗處的半個人,就是李績和程知節,太宗皇帝害怕自己死後李治壓不住李績,所以就派李績出任疊州都督,這就是對李績的考驗,如果李績去疊州赴任,那他就是托孤之臣,如果李績返回長安城就會被等候在長安城門處的程知節斬殺,替李治以絕後患,結果李績領太宗皇帝命後家也不回就直接赴任疊州,這就是臣子的識趣。
既然李靖都不用蘇定方,其他人自然也不用他,畢竟武将還是講究一個師承和圈子的,蘇定方身上有李靖一脈的印記,别人是不會沾染他的,這樣蘇定方就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愛”之人,哪怕胸中有萬千抱負也隻能枯守左武衛中郎将二十五年無寸功可言,武将不能打戰,這其中憋屈誰能懂?
這些話内侍監是不敢說出來的,說什麼功高蓋主這就是妄議皇上,他可不敢,隻能靠李治自己領悟。功高蓋主,這是皇帝和臣子之間不能說的秘密,一旦說出來那就是皇帝嫉賢妒能,丢的是皇帝的臉,所以隻能做臣子的自己受委屈,不要讓皇上為難,内侍監懂這個道理,所以才委婉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蘇定方不受先帝重用是因為武将人才太多了,蘇定方排不上号,李治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内侍監才鎮定一下自己的心,結果看到了武昭儀若有所思的模樣,她懂了?内侍監不知道。
李治倒是好奇内侍監剛剛的說法,不是關于李靖和蘇定方的,是關于如意的,如意的生父的,李治好奇問道:“昭儀,内侍監說李靖将軍和你的父親有淵源,你可知曉?”
如意趕緊道:“奴婢不知此事,内侍監大人可否告知?”
内侍監說起武士彟其實也是想轉移剛剛的話題,順便恭維一下如意,不然提什麼武士彟,現在李治和如意問起内侍監也就侃侃而談道:“這些事昭儀娘娘是不知道的,老臣猜測是因為娘娘那時候年紀尚幼,武士彟大人是高祖皇帝的十四位開國功臣之一,身負從龍之功,在長安的時候擔任工部尚書,在武德年間,南梁初定,李靖将軍領揚州長史一職,之後就是武士彟将軍承皇命接替的李靖将軍的揚州長史之職,後來升任的揚州都督。”
經過内侍監這麼一說李治才知道武士彟和李靖的淵源就是接替了李靖的揚州長史一職,也算強拉硬拽的淵源吧...還有一點就是李治才知道武士彟居然會是高祖李淵的十四名開國功臣之一,這可不是強拉硬拽的,是實打實的功勞。
如意聽着内侍監的訴說眼睛也是紅了,俗話說人走茶涼,她不知道現在還有人記着自己的父親武士彟,對内侍監也很是感激,她不曾希望過父親武士彟的名頭能夠為自己的宮廷生活帶來什麼助力,但有人還記着武士彟她就動情的紅了眼眶。
如意向内侍監行禮道:“奴婢代家父謝過内侍監大人,謝謝内侍監大人還沒有遺忘家父。”
關于李靖和武士彟的話題隻是一些題外話,現在大家還在為李治的“選将之事”煩惱,從蘇定方說到了衛國公李靖,又說到了如意的父親武士彟,但擺在眼前的問題依舊擺在眼前,沒有合适的人選李治就不可能東征高句麗。
李治想到這裡已經有一些頹敗,他想努力,也努力過,但依舊無能為力,他還不是一位能夠肆意妄為的皇帝。
李治喪氣的問:“難道朕就找不到一位合适的人選代朕出征嗎?”
如意若有所思的問道:“内侍監大人,你可知道現在這位蘇定方将軍多少年歲嗎?”
李治聞言也趕緊看過來,萬一呢,萬一蘇定方還小呢,方正還活着,問一問無所謂,内侍監尴尬道:“啟禀皇上,娘娘,根據老臣的記憶,蘇定方将軍現在應該已經歲在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