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是個傳話的宮女,甯玥也就随口一問,也沒想着真能問出來什麼。
但是那宮女又說:“奴婢倒是聽到桂姑姑提了一下,似乎是神宮來人了。”
甯玥頓了一下腳步,反問了一下:“神宮?”
倒不是她不知道什麼是神宮,隻是神宮從來都不入塵世,所以甯玥從來沒有和神職之人打過交道。
甯玥以前都忽略了,創世神話從來不僅僅是一個神話,由創世神話衍生出來的宗教早就深入到了百姓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過年要祭竈神,女兒節要祭絲神,雨季來臨前要祭河神,地動之後要祭山神,山野各處都可見各種大小規模的神廟,供奉着不同的天神地神。
神宮,是供奉創世神、母神和十二主神和三百六十上神的地方,是所有宗教信仰在人間的代表,也是據說維持人間神力的最後地方。
宗教力量的可怕,曆朝曆代用無數血淋淋的事實證實過了,來自于一千年後的甯玥看得清清楚楚,那麼魏青雲看得更加清楚,所以早在旻帝還在位的時候,魏青雲就極大地限制了神宮的勢力,不許他們私置産業,不得在神廟以外的地方公開傳教,不得擁有任何武裝力量……一直以來神權都被皇權壓制得死死的。
魏青雲斬斷了神宮的經濟來源和軍事力量,但并沒有對他們斬盡殺絕,畢竟他們也存在了數千年,似乎還真的存在些什麼特異的能力,所以真的逼着他們踏上絕路,神宮憑借着在民間的影響力,就算不能推翻魏氏的統治,也能讓大大動搖魏氏的統治根基。
甯玥定了定神,雖然沒有和神宮打過交道,但是該怎麼應對也早就寫在會章中了。想到這裡,甯玥擡起頭,往正殿走去。
若是神官們入朝需得提前報送門下省,經皇帝批示後轉尚書省由禮部安排神官入朝議事的各種規儀。這也是當年魏青雲設定下來的繁瑣程序,就是為了避免神權幹涉皇權。此次神宮臨時遣來使者,應該是普通的神侍,隻用經太常寺通禀即可。
甯玥落座之後,内侍傳神侍觐見。五名神侍進殿之後,甯玥差點要失态地笑出聲來。這衣服分明就是魏青雲從千年之後照搬過來的,都沒有改造就成了神宮的統一着裝。神宮的服飾樣式都是統一的,以顔色和配飾做等級區分,以邊紋做神主的區分,知道其間的區别的一眼就能看出來人在神宮中的地位和職位。五人中為首的神侍喚作黎青,他服色深重、配飾繁雜,邊紋以十二主神标做做裝點,竟是大神官座下的執事官。神宮十三名神官,除代表主神的十二神官之外,隻有一人能稱得上大神官,那便是侍奉祖神和母神的神官第一人,也是天下所有信仰的神在人間的第一神使。
執事官見禮之後就是一段長長的祝文,大意就是賀太後壽辰,啟華神宮敬贈七寶琉璃盞一座。那七寶琉璃盞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耀眼奪目,一看就是不可多得的寶物,太後近前觀賞,看得出琉璃上還以淺浮雕工藝雕刻了山川草木蟲魚鳥獸,惟妙惟肖似活物。果然神宮一出手就是不同凡響,太後當即表示擇日舉行祭禮将琉璃盞迎入長慶宮禮神的隆華殿内供奉起來。
待太後回到座上,黎青又說:“下官奉大神官之命還有一件賀禮敬贈瑞王妃。”
七寶琉璃盞是神宮所贈,而後邊這件則是大神官所贈,其間的區别還是很明顯的。大神官地位比肩帝王,在親王妃之上,可贈禮沒有用“賜”而是“敬贈”,這點差别可就耐人尋味了。
按照禮節,甯玥既非天子又非天子之母,不管是神宮還是神官贈禮,甯玥都要親手接過。甯玥走下台階,親手打開了長長的木匣,取出靜靜躺在匣中的裝飾華麗的寶劍。甯玥緩緩抽出,劍身上刻着“淬心”二字,應該就是這柄劍的名字了。
“此劍名曰‘淬心’,乃是耀明大神官親手所鑄的四劍之一。今奉大神官之命贈予瑞王妃甯氏。”黎青在一旁說着。
耀明是兩百年前魏青雲在位之時的大神官。當年耀明親手鑄就了四柄寶劍,長劍随魏青雲長眠陵寝,短劍陪耀明沉睡地宮,還有輕重兩柄劍由大神官世代相傳,重劍還曾率啟華衛迎先帝入宛京。最後一把就是這柄輕劍“淬心”了。
甯玥輕輕抽出淬心,劍尖微顫聲如鳳鳴,劍鋒閃光亮似閃電。甯玥輕輕敲擊了一下劍身,一下子就反應過來,這不是普通的鐵劍,而是精鋼鑄成,不僅僅經過了千錘百煉,更是添加了合金,所以才能在不減劍身強度的同時減輕劍身的重量。這真是一柄好劍!耀明大神官要麼事天縱英才,要麼與魏青雲之間有很深的聯系。
甯玥挽了一個漂亮的劍花之後收入劍鞘,即便是歸鞘之後的寶劍似乎還在振鳴。看着甯玥幹淨利落的動作,人們這才想起這個王妃可是随瑞王上過戰場的,曾與敵軍針鋒相對,也曾在幕賬出謀劃策,可謂是智勇雙全的絕世女子。
甯玥将寶劍交給了身後的绯樂,再次向黎青行禮謝過大神官,黎青一行人也沒有多做停留就回神宮複命了。
有神宮和大神官所贈兩件寶物珠玉在前,後邊的賀禮都有些黯然失色,太後也漸漸沒了耐心,隻讓内侍省将還沒呈送的賀禮分别造冊,然後就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