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夜雨 > 第1章 綠城

第1章 綠城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綠城,一座身處中原的省會城市,大抵是這裡四季分明,人文曆史悠久的緣故,常住人口從千禧年後逐年遞增,終于是在前幾年出現在了新一線城市的名單裡。

隻是五月底的綠城午後氣溫算不上友好,毒辣的陽光穿過法桐樹葉,落在馬路上,灑了一地斑駁。正是工作日,路上鮮有行人,便是有,也難挨這滾滾熱浪,躲在樹蔭下,步伐匆匆。

許晏昀也是其中一份子,從路邊便利店踏出第一步的時候就冒了汗,更别提手裡還掂着沉甸甸一袋冷飲和冰棍,他手掌抵在額頭上,以此試圖遮蓋些刺目的日光,飛快走過停車場裡暴曬到已經反光的水泥路,直到鑽進車裡那一刻才終于出聲抱怨:“明明前幾天還在下暴雨!這天氣真的是……”

後面的話淹沒在塑料袋的摩擦聲中,李愈裳從袋子裡撿出來冰可樂,擰開連灌了好幾口才接上許晏昀的話:“可不是嘛,我小時候可不記得才五月底氣溫就往四十度上飙。”

孫甯放好攝像機,拿起袋子裡的老冰棍,拆開咬了半塊:“這天氣,在外面呆着真是有夠受罪的。”

車内空調風速打到了最高,許晏昀湊近吹了幾秒額頭,汗水黏在發絲上,才修沒多久的微分碎蓋發型因大量出汗都變成了飛機頭,許晏昀随手抓了抓發型,而後癱在座椅上,嘎吱嘎吱咬碎嘴裡的冰塊,剛含過潤喉糖的喉嚨混着碎冰,激得他一瞬間頭皮發麻,緩了緩才道:“主要是素材要的急,不然這個季節一般都是傍晚才出來拍。”

李愈裳感歎着:“佩服台裡這個時候還要跑外勤的同事們了。”

“每個欄目都不容易,觀衆都說咱們欄目好,不也是夏天要曬、冬天受凍的。”孫甯吃完最後一口冰棍,剩下的垃圾又被塞回最開始的那個塑料袋,孫甯伸手拿起副駕上的手機,導航的播報聲随着他摁下開始在車内響起,做罷這些,他擡眼看向後座的許晏昀,“回台裡吧?”

許晏昀點點頭:“得趕緊回去把素材交了,還有一點配音沒完成,晚上出來前還要交給剪輯老師。”

李愈裳正小口小口抿着可樂,聽見這個“噩耗”,一下子哭喪着臉:“晚上還得出來啊?”

車子已開出樹蔭下,陽光刹那間就從玻璃中鑽入車内,許晏昀放任自己躺在日光裡,懶洋洋回了一句:“你又不是不知道台裡過段時間有活動,就這幾天任務重,馬上就輕松了。”

李愈裳不禁小聲嘟囔:“上次也是這麼給我畫餅的。”

許晏昀聽見她控訴,輕笑着轉過頭,看着高架上一輛輛飛馳而去的汽車,慢慢阖上了眼。

綠城廣播電視台臨近綠城北三環,作為省會電視台,已經成立有半個世紀之多,台裡欄目頗多,但收視率放眼全國排不上什麼名次,這麼多年在台裡工作的多是80後90後,時代潮流常常趕不上。直到前年換了新台長,意識到問題所在,趕在畢業季招聘了不少00後,他們花樣不少,從創新的文化類節目再到官方的新媒體賬号運營,都被他們翻新一遍,收視率終于慢慢提了上來。

三人回到台裡時,除了新聞頻道和他們民生頻道,其他人幾乎都跑去忙台裡的端午活動了,連許晏昀他們美食欄目的剪輯師都臨時被拉去幫忙做最後的收尾工作,隻給許晏昀留下一張貼在電腦上的便利貼,讓他先把配音搞出來,他急用,後面還加上了三個感歎号。

孫甯回來便把素材導進了電腦裡,讓一旁已經扒住空調不放的李愈裳過來看,後者極不情願地擺擺手:“相信甯哥和學長的水平,給我留口氣吧,一會還要改一下晚上拍攝的腳本。”

許晏昀對着孫甯聳了聳肩,拿着桌上的稿子進了錄音間,需要他配音當旁白的地方不多,但耐不住這幾天高強度工作,嗓子沙啞得剛剛拍攝都NG了好幾次,這會隻好從口袋裡掏出一版潤喉糖,還剩最後兩顆,許晏昀想了想,還是把牙疼先抛在了腦後,硬是往嘴裡塞了兩顆。

他含着糖,低頭一行一行默讀了幾遍稿子,放在台子上的手機在這時亮屏,許晏昀拿起來,不知道什麼時候被拉進了台裡端午活動的幕後群,說是幕後群,更像是個閑聊群,平日裡安靜的辦公室,群裡卻有滿滿當當100個出頭的同事。

隻是眨眼間的功夫,消息便一條一條往外跳,許晏昀嘗試往上翻,發現翻不到頭,正巧有新消息蹦出來,系統又自動掉回最下面。

多是出外勤的在哭訴這紅色高溫預警,也不知道說要改腳本的李愈裳從哪裡蹦出來的,在那裡以過來人的經驗傳授如何偷偷背着前輩們摸魚。

許晏昀挑眉,選了個無語的表情發出去,見他一冒泡,不少新人更是哭得兇,紛紛表示這次端午活動結束後說什麼也都要跳槽到他們美食欄目工作,可給李愈裳樂得不行,一連發了一串叉腰驕傲的表情包。

明明她當年也曾經是這群人裡面的其中一個小可憐。

許晏昀無奈地揚起嘴角,潤喉糖在這時化的也差不多了,他垂眸看了眼時間,在那句【大家知不知道好像有劇組來綠城拍攝】的消息刷新的一瞬間,把手機放回了台子上,又抿了一口水沖掉口腔裡的甜膩,開始全身心投入旁白的錄制工作中。

傍晚黃昏時,三人又開車從台裡出發前往拍攝地,這次拍攝的是個小蒼蠅館子,坐落在老城區裡。正值下班高峰期,車子在高架上堵了半個多小時,紅色的尾燈連成一串,跟過年挂在門口的燈籠似的,一長串燈籠換了陣地,在高架上搖搖晃晃。

李愈裳吐槽蝸牛怕不是都走得比咱們快,孫甯憂心忡忡,說估計到飯店又沒下腳地,許晏昀坐在副駕駛翻看着他錄制配音期間錯過的群聊内容,這會兒抱怨工作繁瑣的内容倒是少了,多是在曬幾個臨市的特色菜,更有甚者,艾特完李愈裳又艾特許晏昀,說等改天換換欄目内容,到臨市來拍幾期。

至于那條劇組的八卦消息,早就被遺忘在了99+的聊天内容裡,如掉入大海一顆沙粒,難有回音。

如孫甯所說,館子裡确實沒一個空閑的位置,老闆等他們拍攝到一半從後廚出來,抓了個幹淨毛巾擦擦油汪汪的手,抱歉地在鏡頭拍不到的角落沖許晏昀笑笑,後者用口型安慰他店内馬上拍完了,随後點了幾個招牌菜就準備蹲在外面開吃。

當然 ,這才是他們要辦的正事。

在這個自媒體探店拍吃播盛行的時代,像地方省會台能為他們美食探店欄目留一個位置仍是少數,收視率雖然比不上晚間新聞,但受衆群體也不少,像許晏昀這種欄目固定主持人,出門偶爾還會被上了點年紀的觀衆認出,每到這時,他心裡總會為自己這些年所付出的努力感到驕傲。

館子裡不少食客都認出來他們欄目組,有幾位熱情好客的大爺還一直拽着許晏昀想讓他落座一同吃,估計是看見了老闆剛剛的窘迫模樣,特意打圓場,讓他們多擔待一下,小店靠的是味道不是服務。

許晏昀深知他們意思,樂呵呵應着那當然,酒香不怕巷子深。

拍了幾組客人,又擠在後廚小窗戶裡拍了些備菜炒菜的空鏡頭,還以為終于能得空休息一會,不巧三人打包的飯菜也喊上了号,李愈裳擠進去拿,出來時發型都被擠亂了些,幾根不聽話的頭發耷拉在眉眼間。

他們拍攝台裡會報銷,可小館子做的都是家常菜,也就沒花多少錢,端上來滿滿當當,打包盒都快裝不下。許晏昀一道道細細嘗過,故意賣關子說這是和家裡做的不一樣的味,而後他對着鏡頭指指擁擠的小店,說:“記得人家那大鍋嗎?不知道觀衆們有沒有吃過農家樂,就是那種柴火鍋,這家小店炒的菜也是滿滿鍋氣味。”

李愈裳在鏡頭後滿意地點點頭,比劃着讓許晏昀再補充點其他的。

“除了味道,價格也很親民 ,菜量都是正常飯店裡的菜量。”許晏昀說着,用筷子夾起打包盒裡的雞塊,剛出鍋沒多久,補光燈一打,還能看見冒着熱氣,“而且看這塊頭,也不算小,老闆說這都是自家養的柴雞,肉質緊實,在我們探的這麼多家常菜館裡,他家的炒雞我覺得可以稱得上中上等。”

許晏昀試菜的鏡頭拍完,孫甯又站在店門口拍了點空鏡頭,這會兒飯點過去,部分食客離開,屋裡終于空出來幾張桌子,老闆急忙跑出來請他們三個進去坐,樹下招蚊子,屋裡插着電驅蚊器還好點。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