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史書南良 > 第7章 幼童失蹤案(終)

第7章 幼童失蹤案(終)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等言大人劃出了大緻方位,我想,這後兩句就派上用場了。”

“那就好。”

……………………………………

言時查的很快,隻一個時辰他就摸清了情況,又急匆匆地回到了木士府。

“千史、季史,都查出來了,大良國古榕樹多生長在西北一帶,月國人多在西南方聚居,重合的地方都在這裡了。”

說着,言時拿出一張輿圖,鋪在了千良面前的桌子上。

“有勞言大人,如此,剩下的就交給後兩句歌謠了。”

“橋頭枝柯密,樹下月影稀,

原來橋頭樹下,颠倒颠。”

“如果将第二句的橋頭和樹下進行調換,那麼這句歌謠就變成了——樹下枝柯密,橋頭月影稀。”

“這句歌謠來的奇怪,樹下反而枝葉茂密了。”

季雲栖聽完後,皺起了眉頭。

“是奇怪,那雲栖,輿圖中重合的地方可有這樣奇怪的地方?”

季雲栖在輿圖上細細看去,還真讓她想到了一處地方。

“是惜月峤!”

“惜月峤?”

“大良都城郊外有一座高山,名惜月峤,山腳下有一棵古榕樹,樹高二十丈,在其周邊的樹就顯得矮了不少。至于為何叫惜月峤,是因為山上能看到最好的月光的時間隻有一刻,故名惜月。”

聽完季雲栖的解釋,千良和言時都明白了,原來大良還有這般奇景。

有了目的地,言時立刻召集人手向惜月峤行進。

千良和季雲栖倒是沒再跟着,畢竟是監刑司查案,史官同行還是多有不便。

言時一行人到了惜月峤下,還未看到府邸,便被一個人攔了下來。

“你是何人?”

言時有預感,他就是在西市傳唱歌謠的老翁。

“學生張巡參見司書大人,西市的白頭老翁是學生所扮,歌謠也是學生傳出去的,被帶走的孩子們已經進了睚府,還請大人先救孩子。”

聽張巡說孩子已經進了睚府,言時也知道時間緊迫,于是不再多問,帶人繼續向前疾馳。

不久,衆人來到了一處看上去有些破敗的舊宅——“睚府”。

許是因為幕後之人太過自信,這府上并沒有守衛。

言時一行人在張巡的帶領下,進入了睚府。

随後,衆人在後院的榕樹下發現了密室,密室中有之前失蹤的孩童們留下的衣物和玩具,還有幾位神色驚恐的孩童瑟瑟發抖,正是北街失蹤的幾個孩子。

……………………………………

千良和季雲栖等了一夜,卻一直沒有消息傳回來。

就這樣,一直到卯正,到了上朝的時刻,千良不得不離開,隻留下了季雲栖。

卯正三刻,啟辰殿。

大大小小的官員都到齊了,除了一個人——監刑司司書言時。

千良看着大殿上那個空着的位置,有種不好的預感。

突然,一個大殿外值守的内侍匆匆走了進來,在殿頭官的耳邊耳語一番,殿頭官臉色大變,上前說到:

“啟禀聖上,民間孩童失蹤案已告破,被拐孩童悉數歸家,監刑司司書,言時,言大人他,他殉職了。”

聽到這裡,千良猛然擡起了頭,看向殿頭官的目光滿是不可置信。

她身旁的顧煦也是吃了一驚。

原本因為案件告破一事有些欣喜的良景帝,笑容僵在了臉上。

一時之間,大殿鴉雀無聲。

“聖上,還有一個叫張巡的人在殿外聽召,他自稱參與了案子的調查過程。”

最後,還是殿頭官打破了這片寂靜。

“宣。”

“宣,張巡進殿。”

“學生張巡參見聖上,聖上萬歲萬萬歲。”

“起來,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給朕講清楚,言時如何會殉職?!”

“是。”

張巡在啟辰殿上,說明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睚府的主人名叫睚天放,是外域之人,在大良旅居多年,育有一子名睚初,睚初七歲時跟随睚天放入城,到北街鐵匠鋪打一把菜刀,睚初被鐵匠鋪打的一把重刀撞到頭顱,當場身亡。

睚天放一直對匠人懷恨在心,這就是他作案的根源。

而因為睚府并無守衛,刑司的刑衛們都有些掉以輕心,他們在成功解救孩子,準備撤離時,睚天放出現了,他手持弓箭,射向了張鐵匠的兒子阿福,言時為保護阿福,殉職了。

良景帝聽罷,沉思片刻,下令:

“拟旨,監刑司司書言時公正嚴明,以身殉職,追封言時為明公,封蔭子孫,罷朝三日,舉國哀思。”

“張巡查案有功,特許升高階學子,無需考試,待修學結束即入監刑司任職。”

大良罷朝三日,千良和顧煦沒再上朝。

兩人到了季雲栖府上,結伴到了言府,吊唁了一番。

回去後,千良在她的史冊上寫下了言時的一生。

【監刑司司書言時,弱冠從政,為官為民,在位二十載,無冤獄,正大良風氣。】

【安陽十七年,十一月。監刑司司書言時,督辦民間販賣孩童一案。十二月,牙人歸案,司書以身殉職,舉國哀思。】

——木士實記

顧煦和季雲栖也将事情記錄了下來,北街上獲救幼童的人家自發為言時立了碑。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