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本奏折,一本是林南一昨日呈上的彈劾李石的奏章,一本是季雲栖今日拿來的由風士情報網搜集的李石在隴東強搶民女等惡行,還有一本,是顧煦的。
“監刑司司書萬黎,朕問你,李石罪行可否查證?”
“啟禀聖上,皆已查證,其間種種,臣已呈報聖上,更有季史所查隴東諸事的來龍去脈,臣以性命擔保,句句屬實,絕無虛假,李石之罪,罪不可恕!”
萬黎上前一步,擲地有聲地回答到。
“聖上,臣亦可作保,奏章中樁樁件件皆由風士情報網所查,絕無半點虛假。”
季雲栖也緊跟着上前表态。
“好!你的折子朕都看過了,既如此,李石貪贓枉法,魚肉百姓,罪大惡極,今革其官職,于三日後問斬,以儆效尤!”
“聖上聖明!”
朝堂百官齊聲高頌良景帝之明,呂中即便心有不甘,也不會在此刻證據确鑿的情況下出頭。
林南一看向呂中,心中有幾分奇怪。
她觀呂中,有幾分蠢頓,對幾人的做法毫無還擊之力,當真是他害了大良,害了千良嗎?
良景帝擺擺手,繼續道:
“青炎明日将入大良,監禮司不可無司書,監工司侍郎林南一剛立新功,朕有意着其升任監禮司司書一職,衆愛卿可有異議?”
“……這……”
“……”
當下方議論紛紛時,良景帝再次将目光投向了顧煦,而當看到顧煦腰間玉佩之時,神色一滞,心中有了決斷。
千良聽着衆人的議論聲,看向站在另一側的林南一,微微揚了揚嘴角。
這司書的位置一定是南一的,自己這史冊裡又要給南一添上幾筆了。
自林南一入朝為官後。木士的史冊裡,林南一的事迹占了其中十之五六。
千良心中惬意,她是她的著史人。
“聖上,臣有話說。”
不用擡頭,林南一都知道這人是誰。
呂中,你終于坐不住了嗎?
“丞相,你有何高見?”
“聖上,林侍郎有工部之才,在監工司才能大有建樹,入監禮司确是大材小用了。”
”
呂中對林南一是恨得牙癢癢,但是當前局面,他卻不好說她的不是,畢竟,渾水河一事過後,林南一名聲大振。
“聖上,丞相說得在理,臣以為,臣不可離開監工司。”
聽呂中這樣說,林南一便開口了,呂中想要以退為進,那她便将計就計,隻不過,你這老頭,一會兒千萬不要氣死。
看到林南一戲谑的眼神,呂中神色一凜,難道……
還不等他反應過來,一直沒有講話的千良,開口了。
“聖上,臣以為林侍郎所言極是,監工司離不開林侍郎,林侍郎也離不得監工司,既如此,不如讓林侍郎兼任監禮司司書一職,豈不兩全其美?”
“聖上!……”
呂中反對的話還不曾說出,隻聽良景帝的聖旨已出。
“準!來人,拟旨,監工司侍郎林南一,才學出衆,特許其兼任監禮司司書,總領大良禮儀諸事。”
“臣林南一,領旨。”
林南一也不管朝中衆臣有多不解,直直跪下去接了聖旨,這場戲的目的達到了,他們理解與否,支持與否已經不重要了。
“這……”
其他大臣此時是無話可講,皇帝金口玉言,他們難道因為一個監禮司司書的位置死谏嗎?
至此,林南一成功在三天内取代李石。
她們也從這件事中,摸清了良景帝的心思,他不願和親。
否則,任幾人有天大的本領,也要不來這監禮司司書一職。
“可還有事要奏?若無事,便退朝吧。”
……………………………………
退朝後,良景帝身邊的福祿來到顧煦身邊,請她到仁和宮議事。
千良三人看着顧煦離去的背影,若有所思,韶陽她這幾日,有些奇怪。
【安陽十八年,七月十三日夜,監禮司司書李石收監刑獄。十四日早朝,李石之罪行得以昭告天下,聖上大怒,将其革職,定于三日後問斬,監工司侍郎林南一德才兼備,兼任監禮司司書。】
——木士實記
【安陽十四年,隴東年輕女子多失,官府不查,以失蹤案草草結案,風士多方探查,無果。安陽十六年,隴東再丢女子,各鎮幾無女子有存,新任監察探查受阻,後遭貶斥,風士情報網已得蛛絲馬迹。安陽十八年,七月,案情明,監禮司司書李石,以陰險手段強擄民女,豢養于府内,以供玩樂,四年間共犯下罪案三十七起,七月十三日夜,李石落網,案清,三十七名隴東女子,悉數歸家。】
——風士·季雲栖實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