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日子的時候,總覺得還有時間,總覺得小丫頭離嫁人還早着呢,那麼小的姑娘,早早的就沒了娘,王老太君恨不能把小姑娘一直放在自己跟前養着,但年紀小的時候還行,年紀大了,周家要來接人,她也不能不給這個面子。
親家人還算不錯,除了姑爺不太滿意,親家母還是不錯的,加上二女兒也在京城,想着應當沒人欺負她,這才放她回了京。
周錦悅知道外祖母傷感,連忙勸慰道:“外祖母不要擔心,我還在京城,也能回去看望您的。這段時間外祖母就多在京城住一段時間吧,姨母也好久沒看見您了,想的緊。”
王老太君點着她的額頭:“你個小沒良心的,就這麼恨嫁?”她可是聽說了,是她這外孫女堅持要提前成親的。
“不管你是不是還在京城,終歸都是不一樣了啊。你以後就是陸家的人,别人在說起你,也隻是會說陸夫人。”
王老太君溫柔的摸着周錦悅的頭發,仔仔細細的看了又看,她有段時間沒瞧見她外孫女了,看起來似乎又長開了一些,更漂亮了。
“你素來懂事,那些禮節我都不怎麼擔心,但畢竟是在别人家裡,沒有在家生活那麼惬意,若是受了委屈可怎麼辦,你這性子隻會往肚子裡咽,什麼也不和我們說,我就怕這樣。”
她這個外孫女,從小到大,隻和她那個棒槌女婿大聲吵過架,對其他人很少大聲說話,以往便是不喜傅氏和她的兩個孩子,也隻是不理他們,小打小鬧的鬧脾氣冷戰,從沒發生過很大的沖突。
粗糙的手指拂過女孩嬌嫩的臉頰,帶起一陣暖流,周錦悅的眸中也蒙上了一層水霧,将身子窩在老人家的懷裡。
上一世她也是出嫁的早,匆匆忙忙的,家裡人也都不同意她這麼早嫁人,偏自己怕遲則生變,鐵了心就要嫁給季承平,一心覺得他對自己最好,鬧得大家都不太開心。
這一次雖說也是倉促,家裡人擔心歸擔心,但不知為何,似乎并沒有上一世那樣低迷的氣氛。
周錦悅不知道陸裕川自上門拜訪之後,就屢次在他們面前刷臉的事情,就是覺得有些奇怪罷了。
一開始,周家除了周淮以外對陸裕川都不太滿意,但架不住陸裕川會做事。便是年禮,除了陸國公府送的以外,他自己還單獨備了一份,周家的每個人都沒有漏掉,便是遠在外地的外祖家,他也托人提早送去了禮物。
他們兩家一開始就有接親的意思,後面的墜崖之事是意外,雖說于周錦悅的名聲不怎麼好,但好歹是保住了性命,他們也分得清好賴;事情走到如此地步,陸裕川也在竭盡全力彌補了,周家人對他倒也并沒有太大的意見。
這一次的确是周錦悅要急着嫁人,但老太太從宮裡那裡得了一些消息,回來後便不作聲了,默許了盡快完婚。
所以現在說周錦悅“急着嫁人”也不過是打趣之語。
如今,王老太君雖說還是有些擔心,但看得出,她對于陸裕川這個人還是滿意的,隻是對于他婚後就要出征這件事不滿意,但不成婚,面臨的危機可能會更大。
現在隻盼着未來孫女婿争氣,能平平安安的回來,不要讓她可憐的外孫女兒守了寡。
周錦悅伸手抱住王老太君,在她的懷裡蹭了蹭:“外祖母,您不要擔心,我去了陸家,也能過得很好的。”
她也許不是很擅長和人打交道,但大宅裡的情況,加上上一世的心智,她應當可以應付得來;且陸家的人口她和傅芝也私下讨論過,新婦最難過的事婆母那一關,但說句對傅芝不太友好的話,她的未來婆母是繼室,不會過于管束她,且傅芝和對方相處的這一段時間來看,李茹是個拎得清的。
王老太君歎息一聲,她相信外孫女的本事能應付得來,但總歸是不一樣的。
若是陸裕川在家裡還好,還能給她撐腰,現在呢?
外孫女一嫁過去就要守活寡,其他人她都不熟悉,也沒個人幫忙提點着,皆要靠自己摸索;她還不知道這個外孫女的習性嗎,也不是善于讨巧逢迎的那一類,隻會埋頭做,嘴上是一點都不肯說的,這樣的性子最是吃虧的。
隻盼着陸家真的如傳聞中的那樣,是個門風清正的好人家,沒有那麼多的内宅陰私事兒。
真是想起了就心疼,那麼早沒了娘,現在嫁過去還要守活寡,也不知道姑爺幾時能回來。
王老太君決定回頭要再和小女兒說一說,讓她比以前更用心照看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