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預科隻學數學、化學、物理、生物這些,哦還有些人文學科。解剖課?等考核過了升到醫本科再說吧。”尋理搖搖頭,“任重而道遠咯。”
聽到這話,趙天冬趴在桌子上有些生無可戀,“八年啊!萬一學到最後發現我沒有做洋醫生的天賦可咋辦啊!到時候可上哪再找一個八年給我揮霍。”
尋理摸摸她的腦袋安慰道:“沒事,融會貫通一下,到時候你就是中醫裡西醫水平最高的,西醫裡中醫水平最高的,無人能敵!”
“雖然你這話安慰了我,”趙天冬拍開頭上的手,“但我還是要說,你能不能講衛生一點,洗手去!”
“說的好像你回來洗手了一樣。”尋理笑嘻嘻的拉着趙天冬去洗手。
“這倆人!能不能關心一下我?”吳頌年不滿到。
穆蝶笑道:“你每次回來都這樣,下一次義演又樂呵呵的去,不然你繼續跟着學姐們去發傳單?”
吳頌年又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不過這下給她拍疼了,隻得揉着巴掌道:“不行,當初就是我說識字的人少發傳單沒什麼用,然後提出了搞義演宣傳醫學知識的想法。”
“咱們苦思冥想編了這麼多順口溜,觀衆那麼多——我有時候在街上都能聽到小孩唱我們的順口溜!”
“這可比發傳單有意義多了,我不光要去,下次我還要登台唱!”
“啪啪啪,”尋理邊鼓掌邊走進來,“不容易啊,抓阄選到醫學專業的大姐都找到其中的意義了——恭喜你,在追求人生真理的道路上又邁進一大步。”
吳頌年聽了尋理的打趣,揶揄道:“比不得你,才出生家裡就取了這麼大氣的名字,我雖然晚了二十年,但也得抓緊跟上你的步伐不能掉隊嘛。”
尋理搖頭,“怎麼叫跟緊我的步伐,明明是跟緊咱宿舍的步伐。我們仨可都是打小立志當醫生的,隻有你,居然是通過抓阄這種兒戲的方式來決定未來的道路。”
“該我敬佩你!”尋理抱拳恭敬道。
另外二人便都笑起來。
大家都想起開學第一晚各自的自我介紹了,當時最先引發大家驚奇的是尋理。
首先是“尋”這個姓很少見,不對,她們根本就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姓。
再取名“理”,尋理,這名字可真大氣!
但看着尋理英氣的臉龐和大方自信的姿态,大家又都覺得這名字倒也沒取錯。
然後就是尋理居然是津城來的!
從遙遠的津城而來,不是跟着家人搬來杭城長住,而是自己一個人來讀書,大家都很佩服她的勇氣和自立。
除開尋理201宿舍剩下三人都是杭城土生土長的姑娘,對于孤身前來求學的尋理大家頓時生出一股子東道主的關愛之情。
大姐吳頌年更是拍胸脯保證絕不讓她在杭城受欺負。
等到後來見識了尋理腳踢流氓、拳打小偷,一個人打翻兩個壯漢,吳頌年才明白哪需要她罩着,人這是真功夫在身才敢闖江湖!
見面第一晚三位杭城姑娘對尋理從北到南來讀書感到驚奇的時候,尋理也挺意外于室友們的經曆。
大姐吳頌年來自杭城大戶吳家,趙天冬聽了當即感慨說前朝吳家最鼎盛的時候杭城人送外号“吳半城”,沒想到有朝一日她能跟吳家小姐當室友。
吳頌年很意外還有人知道她家曾經的曆史,歎氣說子孫不孝現如今家裡遠沒有那樣的景況了。
然後便跟大家大吐苦水。吳家現在當家作主的是吳頌年的祖母,頗為強勢,吳頌年下一輩侄子侄女都出生了吳家還沒分家,是四世同堂的大家族。
吳家風氣也有些保守,明明家族産業從土地轉向了工廠,看着是與時俱進了,但女眷依然困守後宅,家裡女孩子也很少出來讀書。
吳頌年因其父親是留洋歸來又在教育口工作,支持女兒考大學她才有機會一直讀書。
到了大學選專業,吳頌年父親想她考師範學校,覺得她畢業了留在學校工作是很不錯的選擇。
吳頌年卻不樂意,但家裡人不給其他參考,一氣之下她把自己知道的所有專業寫到紙條上,抓阄!
最後抓到了學醫的紙條,吳頌年便決定考醫學院。等知道學醫得先讀三年預科、再讀五年醫本科,沒有意外要八年才能畢業時,她心下是有過退縮之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