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看到父親擺着一副老神在的神情,仿佛在說:看吧,叫你不聽我的,知道厲害了吧——逆反心理一上來,吳頌年頓時将退意收起,堅持要學醫,從此成為吳家最離經叛道的小輩。
尋理聽完她的故事感覺十分意外,因為大家照面起吳頌年就是大大咧咧、沒心沒肺的樣子,尋理一度以為她跟自己一樣,來自長輩随和、氛圍寬松的家庭。
吳頌年見趙天冬很好奇,便挑了一些家族裡的日常生活講給大家聽,聽她說回家從正大門到自己那一房的院子要路過三四道門,日常每道門都緊閉、路過時需拉門鈴等仆人來開時,趙天冬直呼“說書裡講的高門大戶庭院深深是真的啊!”
尋理日常跟着母親來往的人家大多都是西派、開明的門戶,在津城那地界也更流行住洋房,聽吳頌年講完尋理想象了一下她回家的場景,便開玩笑道:“不然我教你翻牆吧,下次回家你就不用等仆人開門,方便又快捷。”
沒想到吳頌年當了真,第二天就纏着尋理要學翻牆,另外兩個室友也很感興趣,最後學翻牆便成了201宿舍的第一次集體活動。
而老三趙天冬的自我介紹,開口第一句也讓大家感到驚訝,“我家裡是開醫館的。”
吳頌年當時便道:“難道老三你竟是崇洋媚外的性子?看不起咱老祖宗傳下來的醫術……”
尋理打斷了她的話,“中西醫結合也很不錯。”
穆蝶猜測道:“有些傳統的人講究手藝不外傳,難道你家裡的醫術傳男不傳女?”
趙天冬苦着臉搖頭,“我家裡倒沒有這樣的陋習,但我有一對龍鳳胎哥、姐,他們天賦極高,從小我和他們一起跟着長輩學醫,被襯托得太慘了。”
趙天冬便跟大家講了一些日常在家裡學醫的事,認藥材、辯穴位之類的,“哎,真是哪方面都比不過,後來有一次路過洋醫院,我當時就靈光一閃,在家裡比不過我換條路不就行了——然後我就奮發讀書,立志要考醫學院以後當個洋醫生。”
尋理當即豎起大拇指:“思想這麼靈活,老三我看好你。”
穆蝶沒有過多的介紹家裡的情況,隻說父親是軍人,小時候見着父親受傷的樣子很難受,于是打小就立志要學醫,因為早早了解過相關信息,知道學醫時間長她便努力學習、跳過好幾級,到今年入學才16歲。
“我報道的時候聽老師們說,你是咱們杭城女子醫學院創辦以來入學年齡最小的學生。”尋理總結道:“咱們201真是卧虎藏龍,不簡單啊!”
大家便都笑起來,吳頌年問尋理道:“說了這麼多,你還沒說你為什麼學醫,又為什麼跑這麼遠來學醫。”
“你一個津城人,要學醫幹嘛不考北平的協和?”
當時尋理正在喝水,聽到這話被嗆了一下,“大姐,我不讀協和是我不想嗎?人家一年才招幾個學生?”
“至于我為什麼學醫,算是受長輩影響吧。小時候有個關系很好的叔叔是學醫的,我媽媽對醫學也有很濃厚的興趣,所以小時候我心裡就想着長大後學醫挺不錯,現在真長大了又沒有其他特别喜歡的專業,就學醫了呗。”
趙天冬便開口道:“那咱們這是有緣千裡來相會呀,咱這宿舍除了大姐都是打小立志學醫。”
“大姐你學醫的原因這麼搞笑,年紀還最大,等你畢業都28了,我看咱們得珍惜在一起的時光,搞不好大姐讀完三年預科就要跟我們說拜拜了。”
吳頌年自然是不服氣,于是開學後就積極參加各種校内活動,表示要培養自己對醫學、對這所學校的熱愛,不到八年畢業絕不離開!
這才有了後來她創新宣傳方式、帶着室友一起搞義演的事。
但她一開始想得簡單,義演活動真辦起來到現在都一個月過去了,她們也去義演了五六次,到今天吳頌年還是有些放不開手腳。
不過吳頌年也不是輕言放棄的人,這會拿出稿子自己大聲朗誦起來,決心下次也要上台表演。
取代尋理說全詞有點難度,但取代趙天冬跟在尋理後面喊三個字,好像挺簡單?吳頌年邊背邊思考着。
尋理三人見狀也不打擾她,商量起這次收到的善款怎麼安排……
****
石三水沒想到,第二天又遇到搞義演的那四個女學生。
近來隊裡沒什麼事,石三水在外面随便吃了點東西便回家了。
隊裡分給石三水的住所讓他非常滿意,房子在一片老居民區,周圍鄰居都是體面人家日常十分安靜,獨門獨戶還帶一個院子,石三水覺得唯一遺憾的是調查處工作有些危險,不然把家人接來一起生活,那日子就更美了。
回到家轉身準備關門時石三水看到昨天遠遠見過的女學生說說笑笑走進對面鄰居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