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建立之初,為體察民情彰顯仁德,開國皇帝在京城午門外設了一面登聞鼓,凡有不平冤屈之事皆可擊鼓直達聖聽。
按照大昭律例,平民百姓擊鼓需受三十脊杖,有功名在身者隻需受十脊杖。
連瑜匆匆整冠理服趕到文德殿,此時擊鼓人已經受完杖刑,跪在了殿内。
“何人敲登聞鼓?有何冤屈?”連瑜在龍椅上坐下,看向下首身穿儒袍的三人。
“學生莊行周——”
“學生史定海——”
“學生謝環——”
三人齊聲道:“狀告本次會試考官濫用職權,暗箱操作,擾亂科舉!”
?這意思是科舉舞弊?
甭說連瑜了,侍奉在側的喜公公都暗道糟糕,天都要破出一個洞了。
連瑜登時坐直身體,沉聲問:“可有訴狀?”
莊行周從懷裡拿出一紙訴狀,雙手舉過頭頂,道:“此乃學生寫的訴狀,請陛下過目。”
喜公公接了過來,三兩步上來遞給連瑜。
連瑜展開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問道:
“你們都是本次會試落榜的舉子?”
“學生不是。”叫謝環的學生出列道,“學生考了會試第十名。”
連瑜不由側目,好奇地問道:“他們二人落榜認為會試有異可以理解,那你為何也覺得本次會試不公?”
謝環昂着脖子,自傲道:“學生認為以學生的學識可以考進前五名。”
連瑜:“……”
他自動忽略謝環,朝莊行周和史定海道:“朕看過訴狀了,你們二人一個是并州鄉試解元,一個是冀州鄉試解元,皆名落孫山,而不少學識不如你們的舉子卻名列前茅,朕看了後也覺得其中有些異常,但是這些都是你們的片面之詞,可有實際證據?”
史定海拿出幾張文稿,道:“陛下,這是學生悄悄從會試第一名孫明輝那裡偷、咳,借來的詩詞,還請陛下閱示。”
連瑜翻開一讀:
都是什麼“十年生死兩茫茫,五年生死一茫茫”、“風雪壓我兩三年,加在一起共五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朝有酒明朝醉”之類的詩詞。
連瑜:“……”
史定海憤恨道:“陛下您看看,您覺得隻會寫這種詩的人能考上第一名?”
連瑜:“會不會是人家寫着玩的,自娛自樂?”
“陛下,您再看這些,這些是學生收攏來的前五十名答題的策論。”莊行周又拿出一沓文章,由喜公公呈到禦前。
“您看看,一大部分策論文風極其相似,提出的對策大同小異,試問,一兩個人思路相同也就罷了,這二三十人都差不多,難道他們都共用一個頭腦嗎?”
連瑜細細讀了半晌,發現果然是他說的這樣,他的心也重重地沉了下去,看來會試有問題沒跑了。
出了這等大事,連瑜不敢耽擱,趕忙找了蕭無咎,将這件事告知給他。
“自三十年前那樁科舉舞弊案後,便再未發生過此類事情。”蕭無咎神情肅穆,沉聲道,“陛下,此事很棘手。”
“朕知道此事棘手。但是後天就是殿試之期,這些魚龍混雜的貢士當如何處置?”
蕭無咎沉思須臾,言道:“陛下,真金不怕火煉,虛假難成真實,您明日朝會另拟一份殿試試題吧。”
……
第二日連瑜召開朝會,開場便問文武百官:“愛卿們以為,如何為官?”
這個問題把衆人整懵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