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長卿。他少年時喜歡讀書,也學習劍術,所以他父母給他取了個小名犬子。
成年後,司馬相如很仰慕蔺相如的為人,就改名相如。
最初,憑借家中财富捐得官職,在漢景帝身邊擔任武騎常侍,但這并非他心儀的職業。恰逢景帝不喜辭賦,這時粱孝王前來京城朝見景帝,跟他來的善于遊說的人,有齊郡人鄒陽、淮陰人枚乘、吳縣人莊忌先生等。相如見到這些人就喜歡上了,因此就借生病為由辭掉官職,旅居粱國。粱孝王讓相如這些讀書人一同居住,相如才有機會與讀書人和遊說之士相處了好幾年,于是寫了《子虛賦》。
正趕上粱孝王去世,相如隻好返回成都。然而家境貧寒,又沒有可以維持自己生活的職業。
相如一向同臨邛縣令王吉相處得很好,王吉說:“長卿,你長期離鄉在外,求官任職,不太順心,可以來我這裡看看。”
于是,相如前往臨邛,暫住在城内的一座小亭中。
臨邛縣令佯裝恭敬,天天都來拜訪相如。
最初,相如還是以禮相見。後來,他就謊稱有病,讓随從去拒絕王吉的拜訪。
然而,王吉卻更加謹慎恭敬。
臨邛縣裡富人多,像卓王孫家就有家奴八百人,程鄭家也有數百人。
二人相互商量說:“縣令有貴客,我們備辦酒席,請請他。”
一并把縣令也請來。
當縣令到了卓家後,卓家的客人已經上百了。
到了中午,去請司馬長卿,長卿卻推托有病,不肯前來。
臨邛令見相如沒來,不敢進食,還親自前去迎接相如。
相如不得已,勉強來到卓家,滿座的客人無不驚羨他的風采。
酒興正濃時,臨邛縣令走上前去,把琴放到相如面前,說:“我聽說長卿特别喜歡彈琴,希望聆聽一曲,以助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