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過了較長一段時間,蜀郡人楊得意擔任狗監,事奉漢武帝。
漢武帝讀到《子虛賦》後大為贊賞,感歎道:“朕偏偏不能與這位賦家生活在同一時代啊!”
楊得意趁機回禀:“陛下,臣的同鄉司馬相如自稱這篇賦是他所作。”
漢武帝驚訝不已,立即召見司馬相如詢問。
相如說:“有這件事。但是,這賦隻寫諸侯之事,不值得看。請讓我寫篇天子遊獵賦,賦寫成後就進獻皇上。”
武帝答應了,并命令尚書給他筆和木簡。
司馬相如構思時,以“子虛”(字面意為“虛構”)代表楚國的誇耀者;“烏有先生”(意為“沒有此事”)作為齊國的反駁者;“無是公”(意為“并無此人”)則象征天子的至高權威。他借這三人的對話展開鋪陳,通過比較天子與諸侯的苑囿規模,最終在賦的結尾歸于節儉之道,以此委婉勸谏帝王。賦文呈奏後,漢武帝讀罷龍顔大悅。賦中寫道:
楚王派子虛出使齊國,齊王調遣境内所有的士卒,準備了衆多的車馬,與使者一同出外打獵。
打獵完畢,子虛前去拜訪烏有先生,并向他誇耀此事,恰巧無是公也在場。
大家落座後,烏有先生向子虛問道:“今天打獵快樂嗎?”
子虛說:“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