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宮中按照慣例,要舉行一場大朝會。
皇帝高座奉天殿中,接受百官朝賀,以象征皇權無上尊貴。
如此大朝會不同于平常上朝,大朝會中官員不言事,亦不進谏,而是要進奉祝賀之詞,稱贊皇帝功蓋千秋,治下河清海晏,祝皇帝萬壽無疆,大多都是諸如此類的虛語阿谀。
這一天,大朝會如常舉行。
當第一縷天光破雲,照亮禦路,奉天殿上琉璃脊獸熠熠生輝,這一場聲勢浩大、盡顯皇權威嚴的朝會,便在升平的盛世樂章之中拉開帷幕。
“咚......”一聲古樸而莊嚴的鼓聲自奉先門側大鼓發出,樂手手持雙槌,連擊鼓心,他的動作先是柔和而緩慢,直到整座紫禁城都仿佛被這肅穆的鼓聲所喚醒,他敲擊的力度才不斷加大,速度也愈來愈快。
“咚咚、咚咚、咚咚!”
像是層疊累積的疾風與雷鳴,愈舞愈烈,愈舞愈快,動作之間,隻能看見雙槌翻飛的幻影!
鼓聲漸漸攀升至一個激烈而沸騰的極點,所有蘊育的、壓抑的狂熱終于沖破了束縛,在此刻全然湧出!
“咚!”
刹那之間,宛若群山呼嘯,萬龍齊吟!
“當——當——”
另一側,奉先殿另一側的挂鐘也被撞擊,發出莊嚴而肅穆的聲響。
鼓聲漸弱,鐘聲漸遠,相交而鳴,盡顯威嚴,令人不禁心懷敬畏,斂容肅立。
當最後一聲鐘聲的尾音消散在天地之間,身着朝服的百官已然按照位次,排列在午門之前。
褚正思與謝明河身着绯紅官袍,上繡祥雲仙鶴,面容嚴峻,立于群臣之首。
褚正思乃當今内閣大學士,位列一品大員,禮固宜然。
謝明河雖休緻,但今日特蒙皇恩眷顧,一同參與朝賀。他休緻之前,本位居内閣首輔,休緻之後,又追贈太傅頭銜,位居首列,實無争議。
“咚——”“當——”鐘鼓之聲再度響起,那是示意群臣前進的信号。
百官浩浩蕩蕩,自左、右掖門而入,立于奉天殿下,丹墀東西。
他們北面而立,那是天子的方向。
當鐘聲、鼓聲第三次響起,這場大朝會才真正開始。
一陣堂皇樂音響起,琴瑟合奏、笙埙齊鳴,八音疊奏,玉振金聲,煌煌浩蕩,如天外之聲。
那是中和韶樂,唯有皇家祭祀、重大典禮之時才能奏響。
有樂必有歌,《肇平之章》、《興平之章》、《崇平之章》等七段樂章紛紛唱響;有歌必有舞,八十八式、武舞文舞相繼呈現,至此天光大盛,早已站在東西南北的四人同時鳴鞭。
鞭鳴響徹天穹,似要将邪崇惡孽盡數鞭笞幹淨。
“砰、砰、砰!”
當此之時,奉天殿上,明扇才逐漸打開,珠簾卷起,露出了龍椅之上,永熙帝的身影。
永熙帝身邊,是穿着一身莊嚴朝服,卻又如同小醜做戲般的劉福,隻見他拂塵一揮,那尖細的嗓音便高聲喊道:“衆官皆跪——”
百官紛紛跪倒,霎時間,殿下一片衣袍振動之聲,浩蕩人群齊向永熙帝下跪叩首。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百官王臣,山呼萬歲。
永熙帝坐于高堂之中,他看不清那些臣子的面容,他看着那些臣子跪拜的身影,如同身居九重雲天,俯視着凡塵蝼蟻。
那些蝼蟻跪地叩首,高贊自己萬壽無疆。
何等尊容,何等威嚴,何等無上!
人的野心,人對權力頑固的渴望,以至于衍化為對長生無極的執念,就是被這樣的高度與距離催化的。
“起——”劉福又高聲贊道,“百官獻表——”
百官獻表,實際上隻是由群臣中一人,代為獻表。此次的代緻辭官,并非是當今百官之首褚正思,而是永熙帝欽定的謝明河。
謝明河上前一步,跪倒在丹陛之上,朗聲道:“臣謝明河,茲遇正旦,三陽開泰,萬物鹹新。恭惟皇帝陛下,膺乾納祜,奉天永昌。”
他遙遙向奉天殿中永熙的跪拜叩首。
穿過無數重高聳的玉階,越過迢迢有如千裡的距離,謝明河隐約覺得,永熙帝也在看着自己。
他的直覺不錯,永熙帝垂眸俯視着謝明河,他看着這個自己曾經重用、卻又屢次忤逆自己最終請辭休緻的臣子,他渾濁的眼睛裡,情緒是那樣複雜。
永熙帝垂垂老矣,他身體每況愈下,對死亡的恐懼使他義無反顧地踏上求仙之程,對長生的渴望與狂熱時常令永熙帝幾近癫狂。
但當永熙帝難得清醒的時候,他扪心自問,他知道,自己病了。
譬如此刻,他望着謝明河,他的眼中有恍惚,恍惚多年後君臣重逢,有感慨,感慨舊事湧上心頭,有厭惡,厭惡謝明河忤逆自己的心意。
最終千絲萬縷彙在一起,卻成了不忍。
是的,不忍。
謝明河遙望着永熙帝,永熙帝也在俯視着謝明河。
永熙帝知道,謝明河此回京城,他要做一件大事,一件賭上自己性命的大事。深厚的君臣之誼使永熙帝隐約猜到,這件大事,将要在今天爆發,也要在今天落幕。
他們在對視,也在博弈。
不要說,也不要做。永熙帝眼中的不忍越發深沉。
這樣,朕便饒恕你一條性命。
可謝明河聽不到永熙帝的心聲,或者即便聽到,他也義無反顧。
“然天行有常,日月流轉,禹舜聖君一任自然,留名千古,始皇武帝覓尋長生,無功而返——”
朝賀大典,何出此忤逆之詞!
百官屏息。
“惟願聖上廣布仁德,散諸童歸家!”
朝野寂靜,永熙帝閉上雙眼,沒有回應。
劉福站在永熙帝身邊,他看着永熙帝的神情,心頭不禁湧上涼意,他忙高聲道:“大膽!”
謝明河沒有罷休,他自然知道,在這樣的朝會之上,說出如此之言,是要以性命做賭注的。
可是他不畏懼,也不後退,他隻是望着永熙帝。
多年之前,永熙之初,是永熙帝欽點他為狀元郎,自此君臣相協,傳為佳話,他平步青雲,兩年三遷,最終成為了大齊最年輕的内閣輔臣。
往日同心同德,他也曾眼含熱淚,許下誓言——
君授我社稷,我還君清平。
光陰流轉,物是人非。
永熙帝高居九重雲天,求長生仙緣,謝明河跪于凡塵之中,為蒼生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