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也一樣。
《冬燈》一共有五百塊,大部分上面都有閃閃的金箔,溫遇拼得挺認真,有時候實在找不到位置,下意識就想問旁邊的人。
而謝聞頌也總是能敏銳感覺到她這邊所發生的每一個問題,然後放下自己手裡的來幫她。
電視裡随意放着某綜藝,兩個人誰也沒聽,将音量調到最小一格,僅高于靜音。
奇怪的就是,在這樣并不完全排除外界幹擾的環境裡,她剛才還嘈雜的心漸漸靜下來,伸手拼圖有時候會和謝聞頌的衣服蹭到一起,刮起細小的靜電,小到忽略的聲音被這樣暖洋洋的氣氛稀釋,窗外的寒冷仿佛與他們無關。
兩個人各自拼好自己那一部分,最後準備往一起合,溫遇借機伸了個懶腰,然後聽見謝聞頌說:“好像少一塊。”
伸到一半的懶腰被這句話直接打回爐重造,溫遇連忙湊過去,果然最中間的位置少一塊。
她開始在桌面的每個位置找這最後一塊拼圖,就連茶幾上堆的擦手紙巾下面都找了,還是沒有。
溫遇又拉着謝聞頌一起起身,接着在地面上找。
她甚至還想看沙發下面有沒有,起身的時候腦袋差點磕到茶幾,還是謝聞頌将手墊在桌邊才沒被撞到。
剛才整理好的心情好像被這一片拼圖再次攪得五味雜陳,拼了三個多小時最後還丢了一片,溫遇重新坐到坐墊上,一言不發。
餘光瞥到謝聞頌也坐了下來,她在想他現在的心情應該也不比她好多少吧。
有種差一步就沒趕上車的失落。
可偏偏哪裡都找了,還是沒有。
“溫魚魚。”
溫遇抿緊嘴角。
“你看我一下。”
她扭頭,謝聞頌微微斂起下颌,眨着眼睛朝她笑。
那笑容深意裡透着絲絲狡黠。
謝聞頌雖然沒繼續往下說,但是溫遇已經隐隐有了猜測。
她睜大眼睛,聲音大了點:“不會最後一片在你手裡吧。”
聞言,謝聞頌嘴角彎起的弧度更深,沒說話,隻是遠離溫遇那邊的手緩緩擡起,露出食指和中指之間夾着的,正是那最後一塊拼圖。
喜悅像泡泡機打出的肥皂泡一樣往外冒,瞬間将剛才的失落淹沒幹淨。
心情跌宕起伏,不亞于坐一場過山車。
溫遇胸前微微起伏,伸左手就要去夠,可謝聞頌像是有心不想讓她碰到,逗她玩兒似的,在手指即将碰到的時刻又拿遠一些。
她瞬間就發現這人要捉弄她。
兒時互相較勁的時刻重回腦海,溫遇緊繃嘴唇,專注盯着謝聞頌手裡的拼圖,連他不聲不響改變的目光都沒發覺。
發繩早已松散下來,溫遇的長發兜不住,耳側的一縷落在謝聞頌的頸間,帶動他喉結上下滾動。
謝聞頌也覺得癢,微微偏頭也沒選擇把她頭發挑開。
而溫遇專注去奪他手裡的拼圖,碰到的那瞬間身體重心轉移,為了防止摔在地上,她隻能用另一隻手扶住謝聞頌的肩膀。
她身上的重量瞬間落在謝聞頌身上。
肢體輕微碰撞的悶鈍聲讓溫遇瞬間發覺自己剛才到底做了什麼,她倉皇垂眼,還沒來得及躲就在中途被謝聞頌截住。
她跪坐的姿勢要比謝聞頌高一點,但盡管如此,她在謝聞頌手裡搶拼圖還是相當費勁。
四目相對,睫毛顫動都格外明顯。
動作間,謝聞頌的毛衣領口也被扯亂,上面還别了根她的頭發。
窗外的煙花聲入耳,零點倒計時敲響,這些被鼓噪的心聲全部吞沒,變為己有。
溫度沿着耳根向上攀爬,隻是被頭發遮擋兀自發高燒,溫遇想回到自己的位置,可後腰被謝聞頌的手臂橫着,她前也不是,退也不是。
目光被迫與他對視,謝聞頌微微揚起臉,深色眼瞳看不透任何情緒。
電視光斑在他臉上遊移,半分真實半分夢。
“你用這種眼神看我,是想讓我回應你什麼嗎?”
溫遇腦袋轟一下炸開,她聲音明顯弱下來,扶他肩膀的手都在發燙。
“我用什麼眼神了?”
謝聞頌收回架在她身後的手,掌心蜷起撐着額頭,姿态恢複慣常的懶散,直言:“不太純潔的眼神。”
溫遇不知道自己剛才的眼神是不是真如他所說,就算真的是,她也不想在還沒整理好心情的時候就被謝聞頌點破。
思維掙紮半天,她隻能握緊掌心的拼圖坐回原來的位置,吐出一口氣,默默将中間的缺口堵上。
“我那是對你私藏拼圖的氣憤,你剛才看我在找還不給,明顯是故意捉弄我。”
越說越理直氣壯,溫遇把剛才流露的丁點慌張重新收回,假裝自己真的在為這件事生氣。
心率早已超過往常跳動的頻率,溫遇怕謝聞頌也發現自己的不正常,身體帶着坐墊又往旁邊挪了挪。
客廳的燈設計在天花闆圍了一圈,暖色溫馨調的光芒恍恍傾斜,像銀絲漏下的一場朦胧雨。
謝聞頌雙手交疊放在茶幾上,像同桌上課時和她說悄悄話的姿勢。
“那公主現在還生氣嗎?”
溫遇感覺心房裡一直有隻兔子在上蹦下跳,沒看他,隻是别扭道:“生氣。”
“那怎麼辦?”謝聞頌把桌面上的垃圾簡單收拾掉,啧了聲說:“你又不像我好哄。”
“……”
這是什麼值得驕傲的事情嗎?
幾百年前的梗還在用。
溫遇“記仇”,正要在心裡給他添上一筆,轉頭時看見謝聞頌伸手接下她頭上轱辘下來的發圈。
他頗有興緻地看了眼掌心,又重新撩起眼皮看她,兩邊眉毛輕輕往上挑一個很淺的弧度,是不會讓人反感的挑釁表情。
不僅不反感,還有點勾人。
燎得人心頭熱熱的。
溫遇心尖猛然一跳。
“那就隻能委屈魚魚公主寬容一回,别跟我計較了。”
謝聞頌單手撐開皮筋,視線在她散落的發絲上略作停頓。
“這回應該比上次綁得好,要不要試一下?”
“當做給公主道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