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紹奪下兖州并未冒進再攻城,而是短暫休養生息防止魏軍反撲,若是隻奪下城池便棄之不顧,奪下兖州便無意。
兖州北救出的漢人百姓對蜀軍感恩戴德,許多男子自願投身蜀軍追随褚紹北伐,卻被褚紹拒絕。
謝蔹以為褚紹放出北奴役又被抛棄的漢人不過是收買人心,亦或是讓他們成為蜀軍的馬前卒,在下一場攻城之戰中用血肉消耗北魏的箭矢。
卻不料褚紹會這樣拒絕。
城牆之上的褚紹環視圍在城牆之下對他跪拜的百姓,氣沉丹田聲音擲地有聲:“本将軍知道你們一腔熱血想要手刃仇敵,但兖州兖州城未來如何卻還要靠你們,春日已至,冰雪消融,河畔的良田可以播種稻谷,隻有你們紮根在兖州,這兖州才真正算是漢人的城池。”
褚紹的聲音沉凝,并未多慷慨激昂,卻令許多人熱淚盈眶,他們知道褚紹沒有嫌棄他們,也不會抛下他們,他們磕頭跪謝,漸漸散去。
立在百姓之中的謝蔹望着城牆之上身着盔甲的褚紹神色複雜。
***
褚紹那日在城牆之上所言并非戲言,蜀軍繼續北上,欲奪徐州,他将謝蔹留下來幫助兖州的百姓春耕。
謝蔹以為褚紹是防備他探聽消息,不情願領命,卻在當真到了兖州城外才知道眼下兖州的這些百姓确需要耕種。
這些百姓沒有糧食吃會變成難民南下,若是處置不得當便會變成流民,而協助他們耕種,他們不僅能夠安穩在兖州,還能夠在秋後自食其力不再需要朝廷出糧救濟。
方知褚紹所言的用意,隻有這些百姓留在兖州紮根,這兖州城才是真正的屬于南梁,于是謝蔹換上粗布麻衣同百姓開墾農田播種稻谷。
待兖州的稻谷生苗,謝蔹方才脫身追趕蜀軍,徐州并不如兖州那般好攻下,有了準備的北魏軍守了近三月方才棄城而逃。
褚紹如法炮制一般,安撫徐州城的漢人,接管徐州城讓謝蔹去治理,并名謝蔹協助徐州城的百姓農桑。
這一回謝蔹并未再有怨言,且有了兖州的經驗,諸事上手很快處理起來得心應手,幾乎在褚紹奪下膠州之際,便将徐州的諸事安排妥當。
褚紹奪下膠州,至此将北魏近黑水河的三城納入囊中,逼退北魏三百裡。
每奪下一城,褚紹傳來的書信的第二日,健康城中便能收到捷報,謝蘊每次又喜又憂,喜的是北伐一步步成功,憂的是褚紹的威望漸盛大,有些人已經愈發的忌憚。
謝蘊雖不在朝中,隻逢初一十五城外義診,加之與謝父交談的隻言片語,便能看出健康城中的百姓對于此事的心情。
不僅僅是健康城中的百姓,而是幾乎所有漢人看到了北伐勝利奪回故土的希望,活在羌人與北魏的陰影下,一朝看到希望莫不歡欣鼓舞。
但憂慮的事是,從謝父隻言片語中窺得的朝中對于褚紹的态度,即便一開始就知曉褚紹北伐定會得罪許多人,卻不料剛剛傳來這些捷報,便蠢蠢欲動想要從中作梗。
謝蘊憂愁,隻望褚紹在徐州不會受到影響,寄希望于那些人不敢越過蕭笈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
謝蔹将徐州的百姓安頓好趕到膠州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在大營外請見褚紹。
謝蔹與剛剛出征之時大有改變,整個人黑了許多,也精壯了許多,更多的是他身上對褚紹的敵意與對蜀軍的戒備消散的幾乎看不見。
謝蔹的心态從根本上轉變,他跟着蜀軍連破三城,看出了褚紹用兵如神,蜀軍軍紀嚴明,而在這北伐之戰下,蜀軍不僅僅勢如破竹,亦是一支仁義之師。
他從未見過有那支軍隊在打完仗之後,還會幫助當地的百姓重新生活,殘忍如侯栾甚至将城中的百姓當做畜生烹食。
便是稍好的昔日王謝領兵,都是棄那些衣不蔽體的漢人不顧。
教這些遭受折磨的漢人安頓下來耕種,是一件費時費力卻又短時間沒有什麼功績的事情,褚紹卻偏偏做了。
謝蔹看了這麼多,他當真再無法再像往日對褚紹抱有偏見,甚至心中升起傾佩之情,他此時求見褚紹,是想要請求接下來領兵攻城。
便是謝蔹知曉在後方安頓百姓,教他們耕種亦是意義非凡,但是他自南渡之後心中便懷揣着北伐的心願,如今既跟随蜀軍北伐,又知曉蜀軍當真是北伐之師,如何能夠沉得住氣。
褚紹在聽聞謝蔹的請求後,他隻擡眸看着這個往日對他成見頗深的妻兄,他知道謝蔹的北伐之志與健康袁謝隻顧玩弄權柄不同,謝清安與謝蔹二人是當真存了北伐收複故土的心。
但是亦沒有忘記二人對他的成見敵意,他們忠君愛國,與他站的是對立面,褚紹的神色不明,反問謝蔹:“本督該如何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