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金氏钗黛—解紅樓金書 > 第104章 解構神雕

第104章 解構神雕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小龍女聽到巨石下落之聲,忍不住淚流滿面,回過頭來。楊過待巨石落到離地約有二尺之時,突然一招“玉女投梭”,身子如箭一般從這二尺空隙中竄了進去。】

楊過已經被玉女心經内功攝魂,甘心做一個護具。

但是自從學會了王重陽的移魂大法,楊過出了古墓就想下山,後被小龍女以各種理由挽留,二人在終南山又住了近兩年。期間各居一屋,無事發生,後來小龍女氣跑了,楊過就下山去玩,找郭芙去了。

所以自從楊過學會王重陽的移魂大法,二人之間的力量已經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小龍女已經不能像之前那樣完全的掌控楊過。而且離開古墓這個封閉的環境,小龍女還不得不面對外界力量對楊過的影響,所以她在離開古墓去找楊過時,不得不做出了決定,改變之前強硬作風。

【她自聽了李莫愁挑撥之言,明知楊過已經變心,當時一悲而去,過得幾天,便想:“他變心就由他變心,我總之是離不開他!”】

【他變心就由他變心】,也就是不管楊過心意如何,【總之是離不開他!】,核心仍然是強制對方滿足自己的要求。方法雖然變了,但是其做人本質是沒有變的。

所以重新出現在讀者面前的小龍女,忽然變了一幅模樣,成了變色龍。

【小龍女道:“過兒我一路來尋你,頭發亂不亂也不理了,反正沒人瞧我。我隻愛你瞧我,你不在我身邊瞧我,我就不開心。我找你不到,我就哭,哭得好傷心。你不好,也不來勸,不來安慰我。”說着上身微微扭動,似是撒嬌。】

【小龍女問道:“你不見我後,一天想我幾次?”】

【小龍女微笑道:“那麼你想我不想?”】

【小龍女道:“兩百次不夠,我要三百次。”】……

在小龍女不斷的誘導下,本來就天性熱情的楊過,也重逢的喜悅下,也心熱如火的回應,什麼鼻子吃面都出來了,一看就是熊孩子的話,所以雖然看起來他倆在說情話,其實楊過在小龍女面前,自我定位依然是個孩子。

【楊過固然天不怕、地不怕,而小龍女于世俗禮法半點不知,隻道我欲愛則愛,我欲喜則喜,又與旁人何幹?因此上一個不理,一個不懂,二人竟在千人圍觀之間、惡鬥劇戰之場,執手而語,情緻纏綿。】

寫的這麼邪乎,“天不怕地不怕,欲愛則愛,欲喜則喜”,那小龍女喜歡他叫媳婦兒,為什麼隻要求楊過沒人的時候叫媳婦兒,當着人面叫聲媳婦兒都不敢?就這楊過也沒滿足她的要求,還談個錘子戀愛。

金庸關于楊龍的感情旁白,調子都起的很高,可是一追究細節,則會發現缺乏行動支持,顯得很空洞虛假,而關于楊過對郭芙的情愫,都是藏着掖着寫,明明事實如此,偏要口是心非。

說到底不過一句話總結,張張揚揚做君子,偷偷摸摸做舔狗。

“誰對我好,我就對誰好”,是金書男主做人的信條,可是愛情最不講道理,一遇到愛情問題,他的行動就出賣了他的心。

事實上,從小龍女一進來,楊過抱着她大喊的那聲“姑姑”,就在衆人面前給兩個人的關系定調了,他倆再親熱,也是姑侄之間親密。聰明如黃蓉,就算看他倆不對勁,觀察良久,也隻是疑慮而已。所以楊過那兩聲“姑姑”一定要大聲喊。

這裡我們探讨一些題外話,就是為什麼楊過想跟郭芙結親,卻又可以和小龍女情話綿綿。

在愛情方面,男生和女生的心理是不同的,總的來說,大多數女生在愛情上更專一純粹,如果真的愛上一個人,就很難接受再與另外一個人有親密的舉動。如果變心了,那麼就不會再對前任感興趣。

而男生則不同,他們會很難堅決拒絕一個美女對自己投懷送抱,即使他們有心愛的人,也會與别人暧昧。但是相比較而言,他們想娶的人隻有一個。

女生會很清楚自己想愛誰,而男生會更清楚他想娶誰。

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是以男權思想為主導所建立的社會體系,三妻四妾的婚戀制度正是基于男人的這種特性所建立的,一個男人可以和多個女子結合,可是他要娶的正妻隻有一個。我這裡指甘心情願想娶的,并不包括某些強扭的瓜。

金庸在寫《神雕俠侶》時,香港的法律還允許一夫多妻。作為一個從舊時代大家族走出來的文人,你很難要求金庸不受舊思想和制度的影響,更何況他寫的是古代的事情,當然要将故事和人物放到那個背景去寫。

就好比你不能要求賈寶玉不想收襲人,不調戲丫鬟,因為那些對于封建大家族的公子來說,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連林黛玉也戲稱襲人一句嫂子。

古人觀念裡,對愛情的忠貞,和我們現代人是不一樣的。所以張無忌可以既明媒正娶周芷若,同時又和趙敏談情說愛,答應接納趙敏,等娶了周芷若,再說的上趙敏的事情。

有的讀者一定要用現代人的觀念,一夫一妻的制度,去解讀張無忌的感情,那永遠也得不到正解。

更何況楊過的定位原本就是個浪子,他天生帶着楊康的“過”來到人世,所以郭靖給他起名楊過。

古文有一句話說“人之初,性本善。”,現在看來這句話值得商榷,事實上關于人性本惡和性本善一直存在着争論。

我屬于比較晚熟的那類人,小時候特别天真,那時候一直都真心以為這個世界上善良的人是占據大多數的,正義會永遠占據上風,現在看來這個看法也隻能屬于幼稚的年齡。

現實中,善惡是人性的一體兩面,人生來就是自私的,相比于自私,無私卻更需要教化。你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上,就是有天生就惡念大于善念的人。善良并不是總是占據大多數的,因此有時候打着集體的旗号,惡便可以冠以正義之名。

而曆史上,正義和邪惡也是輪流上演,才造就了人類跌宕起伏,用血淚迂回推進的曆史。

《神雕俠侶》就是楊過過而改之的人生,天生的義氣也不能改變他一開始就是一個浪子,後來雖然在郭靖黃蓉的感召下,做了對民族有益的俠士,但是骨子裡始終帶着三分邪氣。他結局想死,還要拉着耶律齊一起。金庸是不吝寫楊過隐藏在内心中的惡意的,隻不過他為了照顧讀者的感受,不明着寫而已。

或言之,這世界上就沒有純粹的好人,每個人都有缺點,有私心,隻不過好壞的界定是看他做人的底線在哪裡。

金書越到後期,主角越接近真實的人性,金庸并不是在寫一個好人,而是在寫一個具有多面性的人,到了韋小寶,對于主角的缺點更加不做掩飾了。

金庸這些高大上的旁白,隻不過是為了滿足那些代入主角的讀者的心理,給主角一個光環。也符合人性中,無論做好事壞事,總須要先給自己找一個高大上的借口。

金庸曾說過“好的小說一定要俗,兩者并不沖突,一方面也是看紅樓夢這些,好的小說可以寫人性,可以描寫很深刻。”

就像《紅樓夢》,旁白寫寶钗敦厚安分,黛玉尖酸,寶玉草包不肖,王夫人仁慈,天真爛漫,襲人賢惠,這些又涉及什麼文字獄不可以明寫的?作者隻不過是以旁白故意從衆,按世俗眼光在寫,然後再實寫人物矛盾相反的行為細節,對世俗進行反諷而已。

就像楊龍,前一句旁白“我欲愛則愛,欲喜則喜”,後面緊接着小龍女的一句“沒人的時候叫我媳婦兒,我喜歡聽”,前後光速打臉。

楊過可以連陸無雙等人都可以撩,怎麼可能做到堅決拒絕貌若天仙,和自己脫衣練功,又對自己緊追不舍的小龍女呢?肯定不可能無動于衷。

所以抛開所有假象,現在的楊過真正的本心就是想明媒正娶郭芙,一方面出于恩義和感情羁絆,又和小龍女糾纏不清,穩住小龍女。

就像後來他不顧襄陽城衆多百姓生死,跟蒙古人合作,想報父仇一樣,前期的楊過就是一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

而且作者本人在書中其實已經否定了楊龍在反世俗,在楊過大喊着為什麼徒弟不能娶師父後,金庸的旁白:

【若他師徒倆一句話也不說,在什麼世外桃源,或窮鄉荒島之中結成夫婦,始終不為人知,确是與人無損。隻要他們不吐露是師徒關系,這對郎才女貌的璧人結為夫婦,确然礙不了任何人的事,害不了誰。

但這般公然無忌的胡作非為,卻有乖世道人心,不但成為武林中敗類,抑且成為俗世中的奸惡之徒。】

一段話已經坐實了楊過其實就是為了賭氣,為反叛而反叛的逆反心理。因為楊龍是一對孤兒,書中的人從來沒有認真反對過他們,包括郭靖黃蓉。

金庸還在這章後面加了一段關于婚戀倫常的後記,從古代講到現代,從國内講到國外,引經據典,可是不管他知識如何淵博,其實看到最後你會發現他始終也不能論證師生戀合理合法。

他筆下的楊龍戀就是一段不倫戀,不僅書中的内容,從官方的封面郵票等的畫風也能佐證作者的真實用意。

金庸的知己之交陳默曾有一段這樣評價金庸的話,說他是和楊過一樣帶着面具的人:

“楊過成了神雕大俠之後,他給自己制作了一面面具,不願意以真面目見人。

而金庸先生在他自己内心世界之外,其實也有一個無形的面具,至少在我認識金庸先生的時候,他講話永遠是大方得體,回答得永遠是标準答案,永遠是跟場合非常相符,離他自己内心世界真實感受往往有一段不短的距離。

大家要想了解金庸先生,千萬不能把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候的那些話,當作金庸先生百分之百他自己心聲的表達。……”

其實金庸的書跟他的采訪一樣,同樣是始終帶着面具,不肯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我想可能因為要迎合外界,但又始終執着于内心,所以有時需要把真實用意隐藏起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