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過心中聽到郭靖許婚,感激涕零,但是小龍女一來,又與小龍女情話綿綿,楊過的表現是不是太渣了?新修版加的楊過對小龍女的情話綿綿到底意味着什麼?
這個問題的答案,如果我們不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會以為楊過的确是渣,但是這樣的話,就忽略了一個前提,楊過和小龍女本來就是不對等的關系,在小龍女五年的馴化之下,楊過在她面前已經失去了遵從本心而為的能力,而是不自覺的去順從讨好小龍女。
你看郭靖向小龍女提親之後,書中寫楊過的反應:
【小龍女臉色微變,還未答話,楊過已站起身來,向郭靖與黃蓉深深一揖,說道:“郭伯伯、郭伯母養育的大恩、見愛之情,小侄粉身難報。但小侄家世寒微,人品低劣,萬萬配不上你家千金小姐。”】
作者先寫小龍女臉色微變,還未答話,楊過搶先已站起身來,這就是察言觀色。
再看作者描寫楊過在古墓與小龍女相處的日常,楊過剛進古墓時:
【楊過心下惴惴,不住斜眼瞧小龍女,卻見她神色漠然,于她心意猜不到半分,隻聽她朗聲叫道:“趙志敬,快出來。”】
初入古墓,楊過就因為恐懼小龍女,已經開始察言觀色,隻是還猜不到她的心意。
等到楊過在古墓呆了兩年後:
楊過【對師父十分敬重,兩年之間,竟無一事違逆師意。小龍女剛想到要做什麼,他不等師父開口,早就搶先辦好。】
怎樣才能做到師父沒開口,就搶先辦好?那自然是察言觀色的功夫已經爐火純青了。
并且楊過此時已經做到了違背本心,按照小龍女心意思考,并說出小龍女心意,且自由發揮,誇大十倍來讨小龍女歡心。
我們來看楊龍的這段互動:
【楊過聽師父這麼說,似乎今後一生要在古墓中長住,不覺氣悶之極,待要反駁幾句,又想到小龍女說“咱兩個在這古墓之中,自在逍遙”,心道:“姑姑肯讓我在這古墓中陪伴她一生一世,永不分離,她說‘自在逍遙’,好似也不厭煩我陪她一生一世,那可好極了。”】
大家看這段是不是覺得楊過很矛盾,不像正常人,一會覺得【氣悶之極】,一下秒【那可好極了】。
楊過的天性本來是向往自由,覺得長住古墓氣悶之極。但是小龍女一流露出不滿意,他馬上轉變自己思維,去迎合小龍女。這正是楊龍間畸形關系的體現。
楊過一旦迎合上小龍女的思維,對自己催眠成功,馬上就會發誓讨好小龍女,這已經成為他的一個行為定式:
所以楊過緊接着【沖口而出:“姑姑,我願意在這古墓中陪伴你一生一世,你答允了孫婆婆的,永永遠遠不趕我走!”
小龍女淡淡一笑,道:“那也得瞧你乖不乖。”
楊過道:“我自然乖,永永遠遠聽你的話,好教你舍不得趕我走。”】
楊過長期在古墓的馴化中,形成的行為定式就是:察言觀色—體會到小龍女的心意後進行自我催眠,進行迎合式思維—發誓讨好—借題發揮,誇張到幾近胡說八道。
我們再看這段:
【小龍女道:“要是另外有個女子,也像我這樣待你,你會不會也待她好?”
楊過道:“誰待我好,我也待她好。”】
以上是楊過本心。
【他此言一出,突覺小龍女握着他的手顫了幾顫,登時變得冰冷,擡起頭來,見她本來暈紅嬌豔的俏臉忽又回複了一向的蒼白。】
這是楊過開始察言觀色。
然後經過察言觀色後,作者用的詞很有意思:【楊過心中一驚】,說明看到小龍女表現出不滿意,楊過心中一驚,立刻改變了自己的本心,去迎合小龍女。
【楊過心中一驚:“世上女子千千萬萬,要是千千萬萬個女子都待我好,難道我就喜歡那千千萬萬個女子?好比那小道姑洪淩波,她攬住了我,跟我親親熱熱的說話,倒也舒服,可是她又怎能跟姑姑相比?”】
然後他開始迎合小龍女的心思發誓:
【說道:“姑姑,我待她們好,那跟對你不同的。先前你放下‘斷龍石’,我想到從此不能跟你在一起,比死還要難過,我甯可在古墓之中跟你一起餓死,跟你一起給李莫愁打死。姑姑,我如不能在你身邊,我還是死了的好。世上如果另外有個女子,像你這樣待我好,我也當她是好人,隻是好朋友就是了,但我決不能為她而死。”】
接着在小龍女的追問下,楊過開始自我發揮,誇張到胡說八道,極力讨好:
【小龍女問道:“為什麼?是因為我待你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