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解答一下考拉評論裡的疑問,所謂時過境遷,其實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楊過初到大勝關,郭芙對他的态度是心有暗喜而不自知的,對着大小武說“我媽”,對楊過自然的說“媽”,對比還是很明顯的。
楊過拒婚後,郭芙和他說話,就将“媽”,變成了“我媽”,自覺疏遠了和楊過的關系,從拒婚之後郭芙對楊過就說“我媽”:
【郭芙道:“你知道什麼?我媽的本事都是外公教的。外公才厲害呢。”】
【郭芙臉上更似罩了一層寒霜,冷冷的道:“我媽媽好不好,也用不着你關心。”】
【郭芙瞧出他是撒謊,大聲道:“你說我媽媽暗中教你武功,看中了你,要招你作女婿,有這等事麼?”】
後來楊過帶小龍女來到襄陽,郭芙對楊過表現冷淡,再也沒有了大勝關初遇時的熱情,并且很不開心:
【郭芙見了他卻神情淡漠,叫了聲:“楊大哥。”
郭靖責道:“芙兒,先前你為金輪國師所擒,若不是楊大哥舍命相救,你自己失陷不用說,連你媽媽也要身遭大難,怎不好好謝過了楊大哥?”
郭芙站起身來,說道:“多謝楊大哥日前相救。”
楊過道:“大家自己人,何必言謝?”
郭芙一言不發的坐下。酒席之間,隻見她雙眉微蹙,似有滿腹心事,武氏兄弟也似心神不屬。】
其實作者沒寫郭芙的心理活動,被楊過當衆拒婚後,難道她不難過嗎?
看着楊過帶了小龍女來,郭芙已經自動劃清了和楊過的關系,她不開心,并不是單單因為要選大小武哪一個而為難。
她之前并沒有對大小武的事情這麼上心,其實這裡郭芙的心理可以參考當初的黃蓉,靖哥哥如果娶别人,她也嫁别人,你若無情我便休,深究到底便是“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
作者在小說結尾點明郭芙對楊過的情感,不可能是無根之水,無本之木,他一定會在文中細節有呼應。
此時也是郭芙對大小武最煩惱的時候,也是她想與他們之一确定關系的時候,其中不乏有和楊過賭氣的成分,而且的确也氣到楊過了。
所以在楊過偷聽郭芙和大小武說話時,郭芙的确有對小武說“媽”,因為這時候郭芙有想和大小武其中之一做情侶的意思。
下面接着說芙蓉:
如果說芙蓉代表富貴榮華,那牡丹豈非也是富貴花,雍容華貴,國色天香。為何曹公寫《紅樓夢》,卻更鐘情芙蓉,以芙蓉比喻自己鐘愛的女主角林黛玉呢?
金庸亦如是,黃蓉、郭芙,都以芙蓉為名。
周敦頤在《愛蓮說》中,“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不隻水芙蓉為君子,木芙蓉也是君子。
《廣群芳譜》說木芙蓉可稱“俟命之君子”。俟命君子一詞出自《中庸》:“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君子居易以俟命。
素位而行,以待天命,不欺淩弱小,不攀附權貴,不怨天尤人,有君子德行。”
為何有此一說?
因為牡丹的花期在春季四五月間,而芙蓉開在秋冬,花期很長,在南方可以一直開到仲冬,所以木芙蓉有一個别稱拒霜花。
古代文人有很多稱頌木芙蓉的詩句,最有名的就是蘇轼的這首《和陳述古拒霜花》
“千林掃作一番黃,隻有芙蓉獨自芳。
喚作拒霜知未稱,細思卻是最宜霜。”
宋朝名相王安石也寫詩稱贊芙蓉:
“落盡群花獨自芳,
紅英渾欲拒嚴霜。 ”
陸遊寫過《拒霜》:
“滿庭黃葉舞西風,天地方收肅殺功。
何事獨蒙青女力,牆頭催放數苞紅!”
其中數乾隆皇帝的詩最直白易懂:
《題錢維城四季山水花卉冊其三十八芙蓉》清·弘曆
“吳江十月霜華淺,秋空無雲霜日暖。
芭蕉樹暗簾幕垂,木芙蓉開紅婉婉。
拒霜因可入初冬,袅袅芳姿照浦秾。
回顧水華似相傲,耐寒還屬木芙蓉。 ”
清·阮元《節樓前木芙蓉》中寫道:
“樓前幾樹木芙蓉,
看到初冬更覺紅。”
明代的吳孔嘉将芙蓉的風骨與菊花并列,說它:
“堪與菊英稱晚節,愛他含雨拒清霜”
宋代的鄭域寫芙蓉若在春天開花勝過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