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遇春時占春榜,
牡丹未必做花魁”。
所以曹公歎芙蓉生不逢時,“莫怨東風當自嗟。”
牡丹雖富貴,卻非君子,在文人墨客眼裡便淪為俗氣。
所以周敦頤在《愛蓮說》中講: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黛玉問寶玉:
【“寶玉,我問你:至貴者是‘寶’,至堅者是‘玉’。爾有何貴?爾有何堅?”寶玉竟不能答。
三人拍手笑道:“這樣鈍愚,還參禅呢。”】
在曹公的審美裡,美的事物不隻要貴,還要堅,有品格。即清貴,他的審美也代表了大多數傳統文人的審美。
薛家雖有錢,“珍珠如土金為鐵”,但是隻是富貴,淪為市井俗氣,而非清貴。
林黛玉家五代列侯,父親是探花,蘭台寺大夫,欽點巡鹽禦史,又是書香門第,又是富貴人家,才是作者推崇的清貴出身。
所以曹公在書中借寶玉之口,在《芙蓉女兒诔》裡盛贊芙蓉:
“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
說木芙蓉美好純潔,金貴而有品格。
薛寶钗的花簽出自羅隐的詩《牡丹花》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也動人。
芍藥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
人們之所以愛以木芙蓉和牡丹、芍藥對比,是因為木芙蓉雖然和牡丹芍藥不同屬,但是這三種花長的很像,都是花大而色麗,不同的是牡丹和芍藥都在春季開花,而木芙蓉則在秋冬傲霜而開。
所以我們來看絕情谷中的龍女花:
【楊過順着她的手指,見路邊一朵深紅色的鮮花正自盛放,直有碗口來大,在風中微微顫動,似牡丹不是牡丹,似芍藥不是芍藥,說道:“這花當真少見,隆冬之際,尚開得這般燦爛。我給它取個名兒,便叫作龍女花罷。”
說着走過去摘下,插在小龍女鬓邊。小龍女笑道:“多謝你啦。給了我一朵好花,給花取了個好名兒。”】
要知道這花并不是龍女花,而是楊過随便取了個名字。
此時正是冬季十二月份,絕情谷地處陝西,雖然是北方,但是絕情谷中有溫泉,所以氣候比外面要暖和一些,相當于南方的冬季,正是芙蓉盛開的時節。
那麼請問既像牡丹,又像芍藥,又是冬季開花的,又不忌水土,南北皆宜的,除了芙蓉還有誰?這裡作者故意不說花的真名,就是給讀者打了一個謎語。
書中說這花直有碗口來大,芙蓉花比牡丹花還要大。
作者寫的很清楚,這花似牡丹不是牡丹,似芍藥不是芍藥,我們前面也講了芙黛龍钗,牡丹就代表小龍女,芍藥作為牡丹近侍,正是想做大龍女的郭襄,書中她曾在芍藥亭邊等楊過。
所以這個意思很清楚,這花像牡丹和芍藥,是在說像小龍女和郭襄,但不是,很明确的否定了,這隻是一種假象,事實是它是芙蓉花,被楊過誤為龍女花。
這種寫法就是虛指。
就像小說裡楊過的情感一樣,他一直以為自己愛的是小龍女,其實他心中愛的是郭芙。
正所謂:
千機錦繡木芙蓉,昔日誤作龍女花。
所以小龍女跳崖的時候,将楊過給她戴在鬓間的龍女花摘下扔在地上不受,按理夫君親手戴上的花,難道不該戴着它跳崖嗎?
楊過【走到臨近,不禁胸口騰的一震,這正是他昨日摘來插在小龍女鬓邊那一朵,左側兩片花瓣微現憔悴之色,他認得清清楚楚,昨晚臨睡,這朵紅花仍在小龍女鬓邊,花既在此,小龍女昨夜自是到過此處了。】
而這朵花卻跟黃蓉給的斷腸草放在一起。
【楊過俯身拾起花朵,隻見花下有個紙包,忙打開紙包,裡面包着一束深紫色的小草,正是情花樹下的斷腸草。】
傳說神農嘗百草以辨藥,因嘗試一種紅花而不幸斷腸身亡。而這種要人命的花就是芙蓉花。
詩仙李白曾經為此寫下:“昔作芙蓉花,今為斷腸草”的詩句。
這個在很多古籍中都有提及:
陶弘景《仙方注》雲:“斷腸草不可食,其花美好,名芙蓉。”
《冷齋夜話》雲:“太白詩:‘昔作夫容花,今為斷腸草。’本陶弘景《仙方注》‘斷腸草一名夫容’故也。乃知詩人無一字閑話。”
方密之笑曰:“太白冤哉!草不妨同名,詩人何心作藥師父耶?”
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一:“老圃雲:芙蓉花根三年不除,殺人。
因憶古詩雲:‘昔為芙蓉花,今成斷腸草。’則古人已曾言矣。”
可是現今百度上都說李白的詩是“昔作芙蓉花,今為斷根草。”,我不知是何故?斷根草和芙蓉花有什麼關系?大家覺得說的通嗎?
龍女花和斷腸草放在一起,其實它們都指芙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