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情花的意象,其實跟《紅樓夢》裡秦可卿比較類似,我感覺金庸這一點是借鑒了《紅樓夢》的。
金庸借鑒《紅樓夢》太虛幻境,最明顯的就是對霍青桐的外貌描寫:
【那女郎秀美中透着一股英氣,光采照人,當真是麗若春梅綻雪,神如秋蕙披霜,兩頰融融,霞映澄塘,雙目晶晶,月射寒江。】
紅樓夢對警幻仙姑的描寫:
【其素若何?春梅綻雪。其潔若何?秋菊被霜。其靜若何?松生空谷。其豔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龍遊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第一本武俠小說,大家可以看到上述片段借鑒的比較直白,但是在《神雕俠侶》中,《紅樓夢》對其作品的影響就更多是一種筆法的借鑒。
比如在《紅樓夢》裡有一個情孽的化身,就是秦可卿。
她的判詞: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秦可卿在《紅樓夢》整本書中就是情字的幻化的情身,相當于《神雕俠侶》中小龍女就是情花的化身。
秦可卿詞曲的最後一句:【宿孽總因情】
秦可卿淫喪天香樓,她跟公公賈珍之間就是一段有違倫理的孽情。
秦可卿是一個棄嬰,被養生堂收養,取了個外人不知道的小名叫可兒,小龍女名義上也是一個棄嬰,她師父給她取了小名叫龍兒。
因為秦可卿是情字的一個化身,所以到太虛幻境,警幻仙姑引來一個女子,同樣叫可卿的,但是在賈寶玉眼裡她長的又像寶钗又像黛玉。
【更可駭者,早有一位女子在内,其鮮豔妩媚,有似乎寶钗,風流袅娜,則又如黛玉。】
這段描寫和對情花、龍女花的描寫手法也非常相似:
情花舊版是【似芙蓉而更香,如山茶而增豔】,新修版改成【似玫瑰而更香,如山茶而增豔】
不管是新版還是舊版,芙蓉、玫瑰、山茶顯然都是郭芙系的花,芙蓉、玫瑰不必說了,山茶在後一本的《天龍八部》中,明确借段譽之口指出其與梨花的對立比較之處。
前文也講了,這其實是一種幻像,障眼法,就像《紅樓夢》裡太虛幻境中的可卿一樣,名字和秦可卿一樣,但是她外貌看在寶玉眼裡卻不是秦可卿的模樣,而是又像黛玉又像寶钗,其實就是他自己心魔的體現。
情花比玫瑰、山茶更香更豔,合起來也就是更加香豔的意思。
天竺僧說:【這情花是上古異卉,早已絕種。】
書中形容小龍女是【異花初胎】,【隻見她美得出奇,人人心中都生特異之感。】
情花是異卉和小龍女的異花,不都是異花的意思嗎?人皆以為早已絕種,沒想到她卻生在古墓和絕情谷這種絕情絕性的地方。
為什麼大家對小龍女都生特異之感?就是因為她跟平常美女不一樣,外表看起來冰清玉潔,可是骨子裡卻香豔至極,對于缺乏定力的修道人尤其覺得其豔極無雙,白衣豔骨,被她迷惑的人都會被其所害,或者說被自己的心魔所害,最典型的甄志丙,公孫止,就連周伯通襄陽大戰時也受了重傷,楊過定力最強,最後也付出了斷臂的代價。
跟情花一樣,看起來香豔,但是碰到就會傷人,若動了情欲則苦痛難當,甚至喪命。
楊過和小龍女合練玉女心經的紅花叢,也是有奇香。
花香也是古墓的特征之一。
書中郭靖初到古墓時,最先聞到的就是一陣極甜的花香:
【丘郭二人隻聞到一陣極甜的花香。過不多時,嗡嗡之聲自遠而近,那群玉蜂聞到花香,飛回林中,原來是小龍女燒香召回。】
古墓的喂毒暗器之一,玉蜂金針的毒,就是由這種花香所喂養的玉蜂而來。
赤練仙子李莫愁用的冰魄銀針,顯然是用的蛇毒。
表面看來玉蜂金針的毒看起來雖然不如冰魄銀針毒狠辣緻命,但金比銀顯得更為貴重,且玉蜂針更加細小,可以傷人于無形,中針後令人痛苦非常,失去尊嚴,所以書中說玉蜂金針比冰魄銀針毒性更強:
【這玉蜂金針的毒性,比之李莫愁的冰魄銀針尤為厲害,不過冰魄銀針片刻間緻人死命,玉蜂針并不見血殺人,卻令人癢入内髒,中者不免打滾呼号,難忍難當。公孫谷主是自重身份的大豪,即令斬斷他一臂一腿,他也必不動聲色,但給玉蜂針在背上連刺八下,六針入肉,忍不住狂叫急号,就地滾動。】
即便被斬斷一條胳膊一條腿,也必不動聲色的公孫止,被玉蜂針刺了以後,都忍不住滾在地上狂叫。
諷刺的是玉蜂針的解藥是甜蜜的玉蜂漿,所以說玉蜂金針的毒的性質和三屍腦神丹不逞多讓,冰魄銀針是要人命,玉蜂金針卻可以奪人尊嚴後,以施恩于人來駕馭人。
這兩樣毒器的性質,也物随其主,符合書中對李莫愁和小龍女這兩個人的描寫。
李莫愁狠辣馳名江湖,卻對一個新生兒生出母性,願意以命換命,而表面看起來善良的小龍女,其實是駕馭人性的高手,比赤練仙子更毒。
所以鐘愛小龍女的師父,将冰魄銀針傳給李莫愁,卻把更毒的玉蜂金針給了小龍女。
古語道:“青竹蛇兒口,黃蜂尾上針,兩般尤未毒,最毒婦人心。”
這蛇毒蜂毒,恰好是古墓兩樣毒器。
另外還有一句古語:“女子縱有千般毒,最毒莫若爬龜婦”。
據《清史》記載,“爬龜婦”原本是清朝時期浙江義烏和東陽一帶的農村婦女。
她們裝作半仙,裝神弄鬼,到處借着“收徒”的名義,在得逞以後轉手就把收養來的可憐孩子倒賣了出去。久而久之爬龜婦們就幹起了販賣人口的勾當。
并且為了取得高價值的胎盤,中藥中稱為紫車河,裝作神婆,曾以進孕婦家躲雨為名,把孕婦弄暈,進行催産,然後殺子取盤。
出生于浙江,對《清史》頗有研究的金庸恐怕不會不知。
結合書中小龍女的行為,以收徒的名義,拐來孩童楊過,偷嬰兒換解藥,移毒殺嬰,和爬龜婦何其相似。
情花明明就是小龍女,可是看在楊過眼裡卻說像郭芙,指龍為芙。
書中對龍女花也是同樣的寫法,寫龍女花【似牡丹不是牡丹,似芍藥不是芍藥】
前文也寫過牡丹是龍女,芍藥是郭襄,一個小龍女,一個大龍女,既然不是牡丹和芍藥,則是芙蓉無他,可是楊過偏偏指芙為龍。
但是十六年後,作者再寫龍女花,卻以一句人面桃花的典故,把龍女花叫成桃花,似是無心之筆,卻點出真相。
【楊過在山邊摘了一朵“龍女花”,給小龍女簪在鬓邊,一時花人相映,花光膚色,不知是紅花為人添了嬌豔,還是人面給桃花增了姿色?】
桃花自然是桃花島郭芙了。
這大概就是類似于風月寶鑒的鏡像呈現。
書中這種太虛幻境般,指鹿為馬的虛幻手法不止一處,比如最後楊過等人登上華山玉女峰時,小龍女把玉女神像指為像林朝英:
【走進殿中,見玉女的神像容貌婉娈,風姿嫣然,依稀和古墓中的祖師林朝英的畫像有些相似。
兩人都吃了一驚。
小龍女道:“難道這位女神便是咱們的祖師婆婆麼?”
楊過說道:“師祖婆婆當年行俠天下,有惠于人。有人念着她老人家的恩德,在這裡立祠供奉,說不定也是有的。”
小龍女點頭道:“如為尋常仙姑,何以祠旁又有一匹石馬?看來那是紀念師祖婆婆的那匹坐騎。”】
真會給古墓派臉上貼金,林朝英年紀輕輕就隐居古墓,天天YY王重陽了,到哪裡行俠仗義,還值得後人立祠供奉。
看看丘處機怎麼評價林朝英:
【丘處機道:“不是。論到武功,此人隻有在四大宗師之上,隻因她是女流,素不在外抛頭露面,是以外人知道的不多,名聲也是默默無聞。”】
林朝英沒進古墓前也根本是個宅女,郭靖都沒聽說過他。
再看古墓裡林朝英的畫像:
【畫中鏡裡映出那年長女郎容貌極美,秀眉入鬓,眼角間卻隐隐帶着殺氣。】
和玉女神像的【容貌婉娈,風姿嫣然】完全兩種風格氣質,哪裡有像了?
婉娈一詞出自《詩經》:“婉兮娈兮,總角丱兮”,總角丱兮的意思是指兒童束發成兩角的樣子,也就是童年時期,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年少時的美好。
後婉娈又延伸出柔媚,委婉含蓄等意思,與林朝英秀眉入鬓,帶着殺氣的長相大相徑庭,倒是有指楊過和郭芙青梅竹馬年少時期的意思。
要知道林朝英早死了,小龍女、楊過都是通過古墓畫像知道林朝英長什麼樣子,所以畫像不像,就是不像了。
更何況林朝英大好年華就枯居古墓,她哪來的坐騎?
古墓女子李莫愁、陸無雙都騎驢,大龍女郭襄也騎驢,小龍女在舊版追尹志平時也是騎驢,後來新修版大概考慮到驢沒有馬跑的快,讓小龍女騎驢始終跟上甄志丙顯然不合理,所以才改成了棗骝馬。
舊版:【此時天色漸黑,衆人馳了一陣,隻聽背後蹄聲得得,回過頭來,隻見小龍女騎了一匹驢子遙遙跟随在後。】
所以玉女到底在指代誰?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華山玉女祠裡的玉女神像是誰?
“華山玉女祠裡供奉的是春秋時期秦穆公的女兒弄玉公主。相傳她因善吹玉箫而被隐士蕭史吸引,放棄了宮廷生活,與他一同來到華山隐居修煉。最終,兩人都得道成仙。秦穆公思念愛女,建立了這座祠宇,并塑立了玉女之像供後人供祀。”
再看楊過在打賭逼迫大小武不再見郭芙時是怎麼做的:
【楊過笑道:“不錯,後來我嶽母……好好,後來你師母暗中卻把玉箫劍法傳于我了。”】
【楊過木棒輕擺,叫道:“瞧着,這是‘蕭史乘龍’!”】
【楊過口中叫出招數:“山外清音,金聲玉振,鳳曲長鳴,響隔樓台,棹歌中流……”木棒連刺,潇灑自如,着着都是攻勢。】
桃花島玉箫劍法就來自蕭史乘龍的典故,其招數蕭史乘龍,山外清音,金聲玉振,鳳曲長鳴,響隔樓台,棹歌中流…全是在說蕭史和弄玉的故事。
楊過自比蕭史是桃花島乘龍快婿,那弄玉自然就是郭芙。
弄玉才是真玉女,而練玉女心經的林朝英是假玉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