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裡韋小寶拼命使詐,也要騙着阿珂和他拜天地,以下這段話借着韋小寶之口說出來,可見作者對于舊時拜天地的态度。
【韋小寶道:“這個自然。她是我師姊,跟我拜堂成親之後,就是我明媒正娶的老婆。二哥,你是媒人,拜天地就是正娶,是不是?】
書中明确說了“拜天地就是正娶”。所以書中描寫韋小寶和阿珂成親時先拜天再拜地。
那麼為什麼金庸寫楊過和小龍女成親,卻不寫他們拜天地呢?
射雕英雄傳中穆念慈說:
【我……我跟他做了夫妻,可是沒……沒拜天地。隻恨我自己把持不定……’】
小龍女和楊過既沒有拜天地,也沒有做夫妻之事,還不如穆念慈這個外室。
書裡小龍女想拜天地沒有;想打扮楊過推诿;想挽發,楊過拒絕;最後隻好想在稱呼上要個名分,想讓楊過叫媳婦兒,結果楊過直接叫龍兒,說和她之前稱呼徒弟過兒扯個直。
楊過說到底也沒給她正妻的名分,甚至外室也不想承認她。這麼一看之所以在郭芙等人進入古墓時,說愛妻,顯然是在與郭芙置氣。
連載版小龍女剛跳崖,楊過在衆人面前就改口稱呼龍姑娘,就是在告訴衆人,他跟小龍女根本不算成親。
後來新修版改了,大概覺得那樣太露了。
十六年後,楊過在崖底發現小龍女還活着,第一反應竟還是“我師父”。
所以對于所謂的成親,楊過本人在内心裡是不認同的。
楊過知不知道小龍女極想成親?當然是知道的,在絕情谷,他身陷情花,小龍女要一掌拍死他,再次想取他性命時,他馬上說這是他們的洞房花燭夜,其實當時的情境與洞房毫無關系,楊過隻不過是以許婚為條件,想讓小龍女放過他,小龍女果然心軟。
【小龍女心想:“我先将他打死,随即自盡。”于是提起手來,潛運内勁。
楊過臉露微笑,目光柔和,甜甜的瞧着她,低聲道:“此刻便是你我洞房花燭的時分。”
小龍女見他神采飛揚,心想:“這般一個俊俏郎君,何以老天便狠心如此,要他今日死于非命?”胸口一酸,突覺喉頭發甜,似乎又要嘔血,臂上的勁力登時消失。】
小龍女在古墓第一次要殺死楊過,劍尖直指他喉嚨時,楊過也是滿眼乞憐之色。
【她運勁前送,正要在他喉頭刺落,見到他乞憐的眼色,突然心中憐意大生,登時手腕無力,全身酸軟,當的一聲,長劍落地。】
楊過作為一個曆經社會的小混混出身,生死關頭運用美男計,簡直就是求生本能。
相比較郭芙用劍砍他時,【見他再無力氣抗禦,隻舉起右臂護在胸前,眼神中卻殊無半分乞憐之色,心中怒極,手上加勁,揮劍斬落。】
楊過死都不低頭,半分乞憐之色也沒有,他的求生本事去哪了?
一個滿眼乞憐,一個殊無半分乞憐,這對比不要太明顯。
還有另一組對比。
楊過面對歐陽鋒威脅時,馬上叫爸爸,秒跪。
可是郭靖要拍死他時,他卻倔強無比,毫不妥協。
哪一種才是面對所愛之人的表現?書中已經表明,原來他一直真正敬佩的就是郭靖,想成為他那樣的大俠。
書中這樣的對比還有很多。
比如十六年後,在營救郭襄的高台上,楊過不敵金輪,想到剛與小龍女團聚就要死了,心情低落,後悔托大沒帶重劍,以至于使出了黯然銷魂掌。
可是不久後,與郭芙戰場對拜後,楊過忽然意氣風發,覺得大丈夫戰死沙場死得其所,拉着耶律齊去沖鋒。
面對小龍女楊過很惜命的,可是跟郭芙的互動中,他卻往往不懼生死。
在我看來,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愛情是可以讓人無懼無悔的,真正愛一個人的時候,是會廢寝忘食,忘了痛忘了怕的。
基本看過金庸所有的小說,我發現作者對于拜天地這個儀式和夫妻名分是很重視的。如果不符合真愛這個标準,作者是不會讓他們拜天地的。
書劍中,香香公主死了以後,霍青桐跟着陳家洛,但是始終沒有明确一個名分。
溫青青跟袁承志去了海外,也沒寫他們拜天地成親。
張無忌帶着趙敏去了蒙古,新修版還讓張無忌明确說不會和趙敏拜堂成親。
天龍八部新修版雖然改了王語嫣沒有跟段譽,但是段譽皇後的位置始終空缺。
唯一我當時覺得例外的是《笑傲江湖》,因為我一直以為令狐沖深愛小師妹,可是書末,卻和任盈盈拜了堂。既然有此例外,則規律也就無法成立,直到我對《笑傲江湖》有了新的理解,才發現沖盈成親簡直絕了,金老這麼一寫,更坐實了令狐沖的人設,這方面我會在解讀《笑傲江湖》時詳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