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過殺小龍女,有兩個障礙,一個就是小龍女是師父,另一個是小龍女是妻子,不管殺師還是殺妻,都有違道義。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看,就會發現作者很狡猾,從一開始就埋下伏筆為楊過清除了障礙。
先說師父,楊過其實在拜師的時候,就以怕夢裡罵趙志敬誤傷小龍女為由,拒絕叫小龍女師父,而叫姑姑。
這一看就是借口,隻能說明此時看似背師叛教的楊過,内心裡還承認趙志敬是師父,而不承認小龍女。
俗話說名不正則言不順,所以按規矩講,小龍女根本不是楊過師父。楊過日後如果真的想娶小龍女為妻,完全可以從程序上否認自己和小龍女是師徒關系。這就跟現代法律一個道理,程序違法,則法律上不會承認其後果。
楊過之所以在英雄大會上上來就宣揚并堅稱小龍女是其師父,其實是因為他心知肚明郭靖想将郭芙許配給他,他想搶占先機,撇清跟小龍女的關系。
再看楊過與小龍女在全真教拜堂成親。我想就算七歲頑童也知道拜堂成親也叫拜天地,楊過不會不知道吧,作者更不可能不知道。
但是楊過和小龍女成親時,金庸是怎麼寫的。
楊過要求小龍女和他同跪在王重陽畫像前,【楊過低聲祝禱:“弟子楊過和龍氏真心相愛,始終不渝,願生生世世,結為夫婦。”
小龍女也低聲道:“願祖師爺保佑,讓咱倆生生世世,結為夫婦。”
楊過又道:“祖師爺,弟子楊過冒犯了全真教,真正對不住之至,這裡跟您老人家磕頭賠罪。弟子對祖師爺,心中實在尊敬萬分。全真教今後若有所需,弟子奉命驅策,必效奔走之勞。”說着又磕了幾個頭。】
這是婚禮?這更像在道觀許願吧。王重陽是全真祖師爺,又不是月老,他還能保佑别人做夫妻?
看了楊龍所謂成親的全過程,哪有婚禮的影子?這不禁令人心生疑惑,既然兩個人跪都跪了,為什麼不拜天地呢?
婚禮,講的就是儀式感,沒有儀式,你辦它幹嘛,所謂儀式,自然是昭告之意,向來婚禮都是司儀大聲宣布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以楊過的邪性,何以到了此時,反而變成低聲禱告了?
一場婚禮,既不拜天地,高堂也沒拜,夫妻也沒互拜,算什麼婚禮?
這裡所謂的成親,等于就是楊過帶着小龍女來跟王重陽說一聲,他收了小龍女了,并且攜她來賠罪。這跟張無忌帶着趙敏到張三豐跟前,告訴張三豐趙敏已經跟随了他,并向張三豐請罪,請求張三豐寬恕趙敏有什麼區别?這是在拜堂成親嗎?更别提什麼三媒六聘了。
所以為什麼金庸特意在倚天中寫了張翠山和殷素素從荒島回來,後補嫁妝和聘禮。張無忌和周芷若三媒六聘的細節,就是在提醒讀者并不是武俠人士就可以不遵守當時的婚禮習俗。
這裡很明顯楊過是在以納妾的标準來對待小龍女的,為什麼如此?因為在他心目裡,早已和郭芙有了婚姻之約,郭芙才是原配,怎麼可能再與小龍女拜天地?
因此後來回到古墓,楊過的态度非常敷衍。
【小龍女微笑道:“我打扮做新娘子了,好不好?”
楊過道:“你今日累啦,先歇一晚,明兒再打扮。”】
你聽聽楊過這話說的像話嗎?今天累了明天再弄,就像兒戲一樣,當是玩遊戲呢,今天累了明天再玩?他就完全就沒把和小龍女成親當回事,對待他和小龍女成親這事猶如兒戲。
楊過如此敷衍,于是小龍女說在和公孫止婚禮上她可沒打扮,事實上當時她鳳冠霞帔都穿戴了。
“那公孫止要和我成親,我可沒打扮呢!”
可見小龍女也認為婚禮儀式很重要,不打扮等同于不樂意。
可【楊過微笑道:“那算什麼成親?隻是公孫老兒的妄想罷啦!”】
紮心了,小龍女當時不想打扮,那樣不算成親,你這态度不情不願的,還不如當時的小龍女,算什麼成親,你的意思是姑姑的妄想呗。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自古以來,真正的成親都是跟功名一樣的人生大事。
古代成親以後,女子都要挽發。
于是小龍女【歇了一歇,拿起梳子梳了梳頭,歎道:“要梳髻子,我可不會,過兒你會不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