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過下山的時候,是在被小龍女心理PUA了五年以後,小龍女通過發誓、利誘威逼,以死恐吓僞以生死相依等等手段,長時間的相處給了楊過很強的心理暗示。
楊過不能愛上别人,一生一世隻能對她好,甚至要楊過娶她,否則當下不殺他,下次見面也會殺他。
楊過離開終南山時,心中是混亂的,既有對小龍女習以為常的依賴,和被PUA後的心理障礙,也有想掙脫束縛,對自由的向往。所以在糾結中,他以找龍女為由,腳步卻很誠實的一路朝着遠離古墓的方向狂奔。
這時他遇到陸無雙,她發怒的模樣一下子吸引了他。他開始給自己心理暗示因為這怒容像小龍女。其實陸無雙發怒半點不像小龍女,他之所以這樣想,完全是在潛意識給自己開脫。
因為他的心已經背叛了小龍女,可是他不敢承認。
你可以理解為一個被PUA的他,和真實的他在天人作戰,本能讓他為陸無雙怒容心動,可是被PUA的他卻仍然在蒙蔽自己。
其實楊過因為小龍女對其心理的PUA,已經産生了雙重人格的症狀,這是精神分裂的一種,所以楊過這時候的表現有時候很像精神病發作。
楊過在古墓中的表現,也呈現出被PUA的特點,比如他一會兒表現的要與小龍女生死相随,發誓一輩子隻喜歡她一個人,一會兒忽然又不明白師父為什麼要嫁給他。
因為一個被PUA的人,就是會一陣被洗腦的徹底,按照騙子的引導行事,忽然在某一刻又清醒了一些,恢複本能。
毫無疑問,書中很多細節表明,陸無雙與郭芙發怒的樣子一模一樣,陸無雙就是郭芙之影,即使不是說童年郭芙的形象已經深深印入楊過心裡,至少說明真正可以令楊過心動特質是郭芙這一挂的女孩。
實際上,楊過應陸無雙之邀,已經放棄了尋找小龍女,而選擇陪陸無雙去江南,他依然自欺或許能在江南遇見姑姑,可知他一直在自欺欺人。
當楊過被陸無雙強烈吸引,要沖破PUA心理的那一瞬間,他想親陸無雙,小龍女在他心裡一下子冒了出來,阻止了他行動。
後來楊過遇到完顔萍,又是同樣的寫法,作者言明完顔萍是眼睛并不像小龍女,可是楊過又以像姑姑為借口,對着完顔萍的眼睛如癡如狂。
在聽到耶律燕要讓完顔萍做她嫂子時,莫名其妙的吃起了飛醋,想幫完顔萍置耶律齊于死地。
實際看完全書,我們知道,耶律燕的嫂子是郭芙。
完顔萍長的像黃蓉,而郭芙也像黃蓉。
這也是很明顯的紅樓手法,以種種隐喻點出完顔萍是郭芙之影。
這時已經坐實了楊過就是因完顔萍與郭芙相像被吸引,可是小龍女在心理上給他設下的藩籬,令他不敢跨越,還是一直在欺騙自己是因為完顔萍像小龍女。
在雙重人格天人交戰最激烈的時候,看書中描寫,楊過完全處于精神崩壞的狀态,這時候他心裡的小龍女已無法阻止他,在自我欺騙像姑姑,以及被本能吸引的雙重影響下,楊過終于沖破小龍女設下的戒條,抱着完顔萍狂親。
他的雙重人格交戰到達頂峰,所以他像瘋了一樣,這時小龍女之副程英及時出現,又一次代表小龍女阻止了他。
到這時楊過仍然無法清醒,他還處于自我欺騙的狀态。認為姑姑要嫁我,我願意娶姑姑。
直到大勝關遇到郭芙,她像火炭一樣騎着小紅馬撲過來,楊過再也無法自欺欺人了。
但是這時候強烈的自卑占據了他的心,于是他失魂落魄的流落荒野,獨自求死一樣在風雪夜登上華山,再下山時,心境也變了,對小龍女的相思也淡了,完成了第一次脫胎換骨,循着内心本能向大勝關而去。
自那以後,楊過再也沒有發生錯認姑姑的事情。
脂硯齋評钗黛看似兩身,實為一人,楊過喜歡陸無雙怒容,抱着完顔萍如醉如癡喊姑姑,就是金氏的钗黛合一。
金庸的寫法做到了《紅樓夢》的“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如果不明白完顔萍、陸無雙是郭芙替身,則這段根本看不懂
書中從稱呼上,也可見楊過對這兩組人物不同的态度。
對完顔萍,覺得如果比她年齡大則無味,主動叫妹子:
楊過【心想:“我如月份小過她,給她叫一聲兄弟,可沒味兒。”說道:“我是正月裡的生日,以後你叫我楊大哥得啦。我也不跟你客氣,叫你完顔妹子啦。”
卻執意叫年齡比自己小的程英姐姐,程英幾次提醒,楊過都執意不改,仍堅持稱其姐姐。
可類比孫婆婆讓楊過叫小龍女姐姐,楊過偏叫姑姑。
另外小龍女想讓楊過叫她媳婦兒,楊過偏不叫,卻主動叫陸無雙媳婦兒。
叫郭芙芙妹,也是楊過主動叫的,再次印證了這兩組的分類。
《紅樓夢》開篇就寫小說假借漢唐,《神雕俠侶》結尾同樣也假借了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故事隐喻。
小龍女從偷全真教弟子楊過起,偷小紅馬,偷郭襄,偷吃,其實就是一個慣偷,因善于矯飾而不被察覺。
新修版郭襄有大龍女一說,小龍女和大龍女都是雙修達人,那麼大龍女恐怕也影射了小龍女的結局,郭襄拜金輪為師,五體投地跪拜。後期蒙古人占領終南山,小龍女很可能也投靠了蒙古人,才引緻屠龍故事。
新修版《神雕》越來越向《紅樓夢》靠攏。
兩本書一樣的正話反說,曹雪芹明明愛死黛玉了,偏偏說人多謂黛玉不如寶钗。還借别人的口,說她尖酸小性兒,行動愛拿捏人等等。
金庸肯定也愛死郭芙這種類型了,卻偏偏說她魯莽任性等等缺點。
其實郭芙外表像黃蓉,性情更接近父親郭靖,鈍感憨直,像楊過的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要說金庸在他寫的這麼多男主中最喜歡誰,恐怕郭靖排第一,張無忌排第二,因為這兩個人最像他自己。
金庸曾親口承認郭靖的形象有自己的影子,并說郭靖體現了他心目中的理想人格:
有人說郭靖形象中有您的影子,這可能嗎?
金庸答:作家其實都有折射自己的時候,都會在作品中留下某種烙印。
寫郭靖時,我對文學還了解不深,較多地體現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的人格。如果說有自己的影子的話,那可能指我的性格反應比較慢,卻有毅力,锲而不舍,在困難面前不後退。我這個人比較喜歡下苦功夫,不求速成。
到後來,随着對文學理解的加深,實踐經驗的增多,我的小說才有新的進展。後面的小說,處理這個問題比較好。
從這段對話可見,郭靖是金庸心中理想人格最直接的體現。
郭芙内核就是翻版郭靖,可見必也是金庸心頭好。
楊過的武功從輕靈飄逸,花樣百出,到重劍無鋒,大巧不工,是棄蛇從雕的轉變,也暗喻着棄龍從芙的轉變。
金庸寫“情深不壽,慧極必傷”,郭芙的鈍感則正是其反面,金書有比郭芙更好命的嗎?郭靖傻人有傻福,郭芙甚至比郭靖更命好,金庸最後都不忍心讓她殉城。
而郭芙的外形則是活脫脫的金庸夢中情人夏夢。
金庸報社的簽約作家亦舒曾贊美夏夢:
“宜喜宜嗔,嬌嗔兼秀麗之姿,又為之颠倒。”
而書中郭芙【口角生嗔、眉目含笑的美态】,令武敦儒【心中怦的一跳,再也違抗不得】,與亦舒對夏夢的評價有異曲同工之妙。
可見夏夢平時喜怒之色生動活潑之處,絕不是小龍女的清淡可比。怪不得金庸會寫楊過被陸無雙的怒色所迷。
亦舒還曾經形象地描繪夏夢“無論時裝古裝,她都能美的“咚”一聲”,金庸的好友倪匡也從不諱言,自己迷醉于夏夢在電影裡的那份“嬌甜清朗”。
可見夏夢是像火炭撲過來一樣沖擊人視覺的美,倪匡“嬌甜清朗”的四字評價,更坐實了夏夢不可能是清冷寡淡的小龍女,卻像極郭芙。
有人曾問金庸,王語嫣的原型是不是夏夢。
金庸回答,“夏夢啊,沒有王語嫣聰明。”
後來看夏夢訪談,夏夢總結自己一生命好,平時生活中小事糊裡糊塗,大事能把握。
由此可知夏夢并不是世俗意義上的聰明人,與郭芙平時嬌憨,大是大非上卻拎的清,一生好命何其相似。
夏夢最喜愛珍珠,81歲以香港著名制片人身份亮相北京國際電影節紅毯時,依然戴着珍珠項鍊。
而金庸在書中也着重寫郭芙【隻項頸中挂了一串明珠,發出淡淡光暈,映得她更如粉裝玉琢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