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蛇年,這裡就先說說古墓雙蛇,李莫愁和小龍女本是古墓雙生花。
一個江湖人稱赤練仙子,一個江湖中人起名小龍女。
赤練對小龍,仙子對天仙。
書中赤練是明蛇,在民間稱小龍為蛇,是暗蛇。
小龍女比李莫愁厲害,因為她以龍女的面目出現,似龍非龍,龍面蛇心,實為小龍,即蛇女,卻披着一身龍皮。
所以小龍女這個外号起的實在是妙,正好與赤練仙子對應,卻遠比蛇中至毒的赤練高明,因為小龍女人如其名,更善于僞裝。
李莫愁是仙子,作者也形容小龍女“美若天仙”。
在大勝關作者描寫小龍女的美貌:
【世人常以“美若天仙”四字形容女子之美,但天仙究竟如何美法,誰也不知,此時一見那少女,各人心頭都不自禁的湧出“美若天仙”四字來。】
這天仙,顯然在與李莫愁的仙子對應,嘲其二人是古墓雙仙。
所以當日小龍女偷了郭襄,又嫁禍楊過,連黃蓉都被其蒙蔽,以為是楊過和李莫愁幹的。後來黃蓉遇到李莫愁,一番對質,聰明如她瞬間明白了小龍女偷嬰真相,才有了對李莫愁的這番話:
【“我爹爹收了幾個不肖徒兒,果然不妙,卻那及得李道長和龍姑娘師姊妹同氣連枝,一般的端莊貞淑。”】
這段話由金書女諸葛黃蓉說出來,可以說是對小龍女莫大的諷刺。
楊過曾對李莫愁說:【“你背師殺徒,還提什麼師門之情?”】
也曾對小龍女說過:【“我是全真派的叛逆弟子,武林間衆所知聞,你卻也是個大大的叛徒。”】
其實書中情節早已表明,小龍女跟李莫愁一樣的殺徒背教,楊過又自認回全真弟子,預設了日後要屠龍,根本無須顧忌什麼師門之情。
書中處處影射小龍女和赤練仙子李莫愁是古墓的兩條蛇,可惜世人多隻看表面,被小龍女的龍皮所惑,這麼明顯的隐喻看不出來。
書中很多旁白,都是作者給小龍女披上的龍皮。
比如在襄陽城中,黃蓉讓小龍女共同禦敵時,作者旁白給小龍女定義:【自來不會作僞,想到什麼,便說什麼】
【黃蓉心中起疑,又問:“龍姑娘,過兒身子亦未痊愈,咱們隻能依靠你與朱子柳大哥拒敵了。”
小龍女自來不會作僞,想到什麼,便說什麼,淡淡的道:“我隻護着過兒一人,旁人死活可不和我相幹。”】
但是在絕情谷中,同樣是黃蓉找小龍女談話,黃蓉猜錯了楊過扔掉半枚絕情丹的原因,以為他是為了公孫綠萼,因為縱然聰明如黃蓉,也想不到小龍女死就要拉着楊過陪葬的歹毒心腸,公孫綠萼是小龍女之影,黃蓉的猜測恰恰影射楊過扔掉絕情丹,是不想再欠小龍女的情,所以不服用她拼命搶來的絕情丹。
小龍女此時卻不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了,而是口是心非,對真實原因加以掩蓋,明晃晃的撒了謊。
【小龍女輕歎口氣,心想:“我性命已在旦夕之間,過兒對我情意深重,焉肯獨活?但事已至此,我又何必多說,徒然多起波瀾?”
隻道:“他脾氣有點古怪。”】
此時小龍女因為自己已無藥可醫,認定楊過不能獨活了,已經判了楊過死刑了,她的不想多起波瀾,顯然是不想黃蓉加以阻撓。
【黃蓉又道:“過兒隻聽你一人的話,你好好勸勸他罷。”
小龍女凄然道:“他便肯聽我的話,這世上又那裡再有絕情丹?”】
小龍女笃定世上沒有了絕情丹,所以有恃無恐,沒想到黃蓉拿出了斷腸草。
這下小龍女沒有借口了,于是隻能假意答應:
【她低頭沉吟,心意以決,道:“好,我便勸他服食。”】
結果她勸過楊過服用斷腸嗎?并沒有,在楊過面前她連提都沒提,即使楊過表示師命不可違,妻命更不可違之後,她依然隻字沒有勸楊過。
書中很多細節都透着詭異之處,細思會得到與表面不一樣的結論。
比如在古墓楊過給小龍女療傷時,郭芙等人來了。
【楊過左掌仍不離小龍女手掌,要趕着驅出毒質。他聽來者五人之中有郭芙在内,雖覺奇怪,卻心中一寬,料想她還不緻乘人之危,一聲不響,全心全意的運功驅毒。】
楊過這時候的心理:【雖覺奇怪,卻心中一寬】就很奇怪。
楊過當着郭芙的面搶走郭襄,按正常邏輯,郭芙來找他要回郭襄,那不是理所當然嗎?楊過有什麼奇怪的。
更奇怪的是,他還心中一寬,似乎就等她很久,她終于來了的感覺。
他跟小龍女祛毒正在關鍵時刻,此時郭芙來找他搶回郭襄,難道不應該緊張嗎?更何況前不久郭芙才在他中毒的情況下,砍斷他一條右臂,對郭芙的魯莽他不應該最有體會嗎?為何反而心中一寬呢?
如果解釋成楊過預知郭芙一定會和黃蓉等人一起來搶郭襄,一直拖延着給小龍女療傷,就等着魯莽的郭芙來給緻命一擊,才會在聽到郭芙來了時心中一寬,結果也正如楊過的神機妙算,這樣解釋是不是就能解釋的通了呢?
其實楊過在書中一直沒有間斷過屠龍的心思,隻是隐藏的極深而已,可以說在潛意識中,也許他都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就開始了。
楊過和郭芙之所以在書中一再錯過,是因為兩個人都有很強的勝負欲,楊過個性偏激,自卑于身世,一直固執于要勝過郭芙,而郭芙則因為生來嬌身慣養,所求皆可輕易得到,也争強好勝,偏不認輸,不願輸給楊過,兩個人越在意彼此,越不願向對方低頭。其實彼此這樣不服輸,皆源于深愛而不自知。
直到十六年後,郭芙一服軟,楊過也秒跪,兩個人盡釋前嫌,可是在心裡真的放下了嗎?
書中提到郭芙在聽到楊過吐露心聲之後的心思:
【楊大哥,我一生對你不住,但你大仁大義,以德報怨,......”,可是就在她要放下心結之時,想到楊過送給郭襄禮物“不由得恚怒又生,憤憤的向楊過和郭襄各瞪一眼”。
郭芙最終也沒有放下,相對應楊過也沒有,否則也不會有十六年後三件大禮,戰場互拜,一句“芙妹,咱倆一起長大,雖然常鬧别扭,其實情若兄妹。隻要你此後不再讨厭我、恨我,我就心滿意足了。”,道盡了多少未了的情愫。
金庸顯然深谙這種情侶的相處模式,在後書《倚天屠龍記》中,以胡青牛和王難姑互不服輸,一輩子相愛相殺,為這段感情做了注釋。
而且過芙之間更加高難度,因為他們中間還隔了一個小龍女,小龍女是一個控制欲極強的人,并且心智手段之強連黃蓉、楊過都要甘拜下風,并且小龍女毫無道德包袱,倫理道德可以約束世人,卻約束不了小龍女,反而為她所利用,不谙世事成了她用來對付世人的工具。
金庸曾在采訪中,一再說過自己在寫作時借鑒《紅樓夢》,在一次采訪中金庸說:
【但在語言上,我主要借鑒中國古典白話小說,最初是學《水浒》、《紅樓》,可以看得比較明顯,後來就純熟一些。】
《神雕俠侶》是模仿《紅樓夢》最多的作品,有非常重的紅樓痕迹。
脂硯齋評《紅樓夢》高明的寫作手法:【以自古未聞之奇語,故寫成自古未有之奇文】
【事則事實,然亦敍得有曲折,有隐現,有映帶,有間架,有正閏,有順逆,以至草蛇灰線,空谷傳聲,一擊兩鳴,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雲龍霧雨,兩山對峙,烘雲托月,背面傳粉,千皴萬染,諸奇書中之秘法亦不複少。】
【《石頭記》用截法、岔法、突然法、伏線法、由近漸遠法、将繁改簡法、重作輕抹法、虛敲實應法,種種秘法總在人們意料之外,且不曾見一絲牽強,所謂“信手拈來無不是”是也。】
脂硯齋說《紅樓夢》不适合俗人讀,但是很可惜的是金書被稱為通俗小說,它最早的一批受衆大多數就是俗人,所以金庸以紅樓手法隐藏的線索,很少被人注意到。
好書是讓人品的,金庸後來修書,把以前有些隐寫的部分揭秘了,反響并不很好,大概他也明白,紅樓夢之所以讓人孜孜不倦的研究,跟它隻有前八十回,始終保持一份神秘感有關,所以金庸對一些重要的内容,最終把分析權留給讀者,希望一百年後仍然有人看他的書,可見他的雄心。
《紅樓夢》以甄士隐的故事開頭,金庸就以武三通和何沅君的故事隐喻有違倫常的感情開始,正是《紅樓夢》預叙的寫法。
人常言晴為黛影,襲為钗副。
《神雕俠侶》裡,很明顯陸無雙、完顔萍為芙影,則程英和公孫綠萼則為龍副。
郭襄相當于史湘雲。
如果你以直白的寫法去看《神雕俠侶》,會發現很多情節邏輯不通,令人不解。
比如楊過在小龍女傷心欲絕,離開他後獨自下山,美其名曰去找姑姑,卻先撩陸無雙,為陸無雙的怒容着迷,可是按書中描寫陸無雙發怒的模樣一點也不像小龍女,作者更是直言不像。
後來又以完顔萍的眼睛像小龍女為名,抱着完顔萍狂親,結果作者又寫完顔萍的眼睛并不像小龍女。
是不是令人很風中淩亂,感覺楊過像精神錯亂,其行為令人費解。有多少小夥伴當年奔着看曠世絕戀去的,結果對楊過對陸無雙、完顔萍動手動腳的片段大惑不解。
但是如果以紅樓寫法來看《神雕俠侶》,你就會發現楊過的行為順理成章。